分享

金沙遗址

 蓝山博格达 2014-06-15

  概述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现为成都市青羊区金沙街道)。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金沙遗址是在2001年2月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 2007年在金沙遗址原址建成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遗址祭祀区现场,及文物。

1 旅游景区 编辑本段

1.1 金沙遗址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五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地下约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0多平方米,绿地率达70%,栽种有银杏、水杉、桢楠等古老树种。金沙遗址博物馆总投资3.89亿元。

         遗迹馆

  位于摸底河南的祭祀区,呈半圆形,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大跨度钢结构,遗迹馆内为无金沙遗址柱大空间,为保护、发掘、展示提供灵活的空间。遗迹馆展现的祭祀场所,游客可以近距离实地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感受古蜀国祭祀活动的频繁和宏大气派。

        陈列馆

  位于摸底河北,呈方形,建筑面积约162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集中展现了金沙时期古蜀先民的生活、生产及其美轮美奂、造型奇绝、工艺精湛的器物,还有古蜀文明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知识的系统介绍。

        文物保护中心

  位于博物馆的西北角,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对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保护和研究的区域。文保中心的附近还建有金沙小剧场,常年举办与金沙文化相关的文化演出活动。

       园林区

  内有乌木林和玉石之路等文化景观,在博物馆主道路西侧,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纪念雕塑——太阳神鸟广场。2005年8月16日,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5年12月18日,在此设立永久性纪念雕塑。园区内还配备有功能齐全的各种服务设施,有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和休息场所等,建筑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

1.2 遗址概况

  金沙遗址是周边同时期商、周遗址中心遗址,有祭祀场所、大型建筑、一般居址、墓地等。

        祭祀场所

  位于遗址东南部,沿着一条古河道南岸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象牙数百根,还出土了2000多根野猪獠牙、2000多支鹿角等。

        大型建筑

  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是一处由8座房址组成的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由门房、厢房、前庭、殿堂构成,总长90米、宽50余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发现的最大的一群建筑。为木骨泥墙式建筑,屋顶覆以茅草。

        房址

  发现了70余座,分布在10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围,发现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

        墓地

  已发现集中的墓地3处,共有墓葬2000余座。墓葬有单人葬、双人合葬,经鉴定的双人合葬墓均为一男一女,可能是夫妻合葬;有一次葬、二次迁葬;有竖穴土坑墓、船棺墓。大部分墓葬没有随葬品,少部分墓葬随葬有一些陶器,极少数墓葬随葬有较多的铜器、玉器等。[1]

2 旅游指南 编辑本段

2.1 地址

  成都市青羊区城西金沙遗址路2号

2.2 公交线路

  从双流机场——距离景区25公里,乘坐出租车,306路公交车到金沙车站转乘5路、111路等从火车北站——距离景区6公里,乘坐出租车,52路到营门口桥转7路;从市中心站——距离景区5公里,乘坐出租车,5路、81路、83路、7路、37路、47路等公交车均可到达;

2.3 门票

  票务类型:门票+4D电影
  门票信息:100 元

2.4 景区开放时间

  8:00—18:00

2.5 取票地点

  金沙遗址博物馆南大门售票窗口

2.6 特殊人群预订标准

  A.免费政策:身高1.2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持老年证或者身份证免票。
  B.优惠政策:1.2—1.4之间购儿童票
  其他优惠以景区公布为准

3 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

3.1 遗址年代与文明传承

  经过对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的综合研究,考古人员基本认为遗址年代大致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前金沙遗址1200~前650),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是它最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金沙应是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
  金沙遗址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已有的发现证明成都平原史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地内涵与外延,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可以说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揭示了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代文明。专家认为四川“金沙文化”是多种文化作用的产物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的用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由此,考古专家认为金沙文化既有其独特魅力,又是深受中原、长江下游等文化深刻作用的产物。
  金沙遗址出土的30多件金器是该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这些金器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
  与金器一起出土的玉器则更多留下了中原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痕迹。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称,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明显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这说明金沙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时,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璋并不是此地“土生土长”的,它们是通过长江这条自古以来的黄金水道自下而上运输至此的。金沙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下游的频繁交流充分说明了此时的古蜀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再次证明了中华古文明的多元一体论,各区域的文化都是彼此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良渚文化的器物通过长江传到蜀地,证明成都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已非常频繁,也说明古蜀国并非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同时也证明,当时蜀地也不是如文献记载的“不晓文字,不知礼乐”的蛮荒之地,已具有非常发达的青铜文化。
  能够证明金沙遗址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还不仅于此。已清理出土的一吨左右的象牙一部分产于古蜀国的南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等地。这部分象牙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这里的王公贵族的,这也说明了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2 重大发现

  宫殿遗址区

  金沙文化遗存重要分布区成都市黄忠村金沙朗寓工地,经过一年多发掘,取得重大成果。编号为F160和F161两座商周时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的发现,使金沙遗址大型宫殿遗址区得到确认。

  金沙祭祀台

  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首次对外公布金沙遗址祭祀台最新考古发现研究金沙遗址成果。金沙遗址的祭祀建筑不是一般顶部平整无建筑物的木构祭台,而是有类似亭子顶部建筑的神圣威严“社”, 中国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称之为“古蜀大社”,这座“古蜀大社”是日本神社的祖型。
  金沙遗址祭祀区分布在古河道的南岸,长约150米、宽约1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延续使用了近千年的滨河祭祀场所。
  经考古发掘证实,斜坡堆积的黄土层是用生土由人工堆筑而成,可称之为黄土台。黄土台长约85米,最宽处约25米,最厚处超过0.6米,金沙遗址祭祀区共出土的6000余件金器、铜器、玉石器、象牙等珍贵文物,90%都出土于黄土台之上。从发掘情况看,金沙遗址祭祀区在建造黄土台前,祭祀品主要以石器和象牙为主,而在建筑黄土台后,开始大量使用金器、铜器、玉器等作为祭祀用品,这也是金沙遗址最为兴盛的阶段。
  考古专家介绍,成都金沙遗址的祭祀区与青海喇家遗址的祭坛是目前发掘到的先秦时期仅存的两处具有祭祀建筑的遗址。
  2002年12月,考古人员在金沙遗址祭祀区东部的黄土层上发现了一处现存8个柱洞的建筑遗迹,同时还在机挖沟壁上发现一处仅几厘米深的小坑,小坑被推断为被破坏了的第9个柱洞,9个柱洞均为圆角方形,深度约1.3米。整个建筑遗迹平面为长方形,呈西北至东南向,与其北面同时期的河流的方向一致,从同时代土层出土的遗物看,该建筑遗迹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之间,是金沙遗址迄今所发现的160余座建筑遗迹中,木柱最粗大,并唯一呈圆角方形的建筑遗迹,同时,建造于工程浩大的黄土台上、没有发现墙体的基槽、祭祀区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建筑遗迹且在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祭祀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珍贵遗物等特征表明,这座建筑遗迹应与祭祀活动相关,不是一般的居住型建筑,而是一处祭祀建筑遗迹。
  2009年底,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来到金沙遗址,对祭祀区这座建筑遗迹进行仔细考察后认为,这是一处神圣的祭祀建筑----社,他称之为“古蜀大社”。“古蜀大社”的提出使金沙遗址祭祀建筑的构造更加明晰,并打破了长期以来单纯木构平台,没有顶部的建筑物构想,取而代之的是有类似亭子顶部构造的建筑。杨鸿勋说,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蜀大社”还是日本神社的祖型,可见其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3.3 出土文物

  简介

  已经出土的这1000多件文物的精美程度极高。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他各类金饰则为金沙特有。太阳神鸟金饰金箔厚度0.02厘米,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足见3000多年前,古人雕刻工艺的精湛。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色泽如初。更令人惊叹的是,玉器上的刻纹细致,几何图形规整。象牙器刻纹工艺绝妙,正像古人所言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其中最大的一件高约22厘米的玉琮,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出土的12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石器近100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其中的跪坐人像造型栩栩如生,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俘,这表明当时的蜀国已比较强大。石器中的石虎造型古朴生动。到目前为止,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达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器和成吨的象牙、数千件的野猪獠牙、鹿角等。金沙村遗址的发现,引起各界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金沙遗址所提示的是以往文献中完全没有的珍贵材料,将改写成都历史和四川古代史。

  文物分析

  分析金沙遗址的出土文物,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成都平原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出土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不过,从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和周围的大型建筑、重要遗存来看,蜀风花园所在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戈、玉瑗表明,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内在联系,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文物信息

  根据文献记载,成都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筑成都城的战国晚期,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发现属于开明蜀国统治者的遗存,成为开明蜀国在成都城区的重要标志,金沙遗址的发现所揭示的是过去文献完全没有记载的新的珍贵材料。已出土的1000多件文物折射出信息:古蜀统治者的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了。从金沙遗址所出土文物分析,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蜀地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出土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存在的差异是否在年代或遗存性质上有不同则需进一步工作才能确定,玉琮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下游文化对蜀地古文化的某种影响。铜器以小型器物为主,目前尚未出土与三星堆一致的大型青铜面具、神树等青铜器。
  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金沙遗址的性质尚不能最后确定,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是由于出土大量的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金沙遗址出土千余件精美文物,金沙遗址已清理出了1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器和数量众多的象牙、陶器等。
金沙遗址  金器30余件,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其中金面具距今约3000年,与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其它各类金饰为金沙所特有。

  太阳神鸟金饰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阳神鸟金饰,它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所以又被称为“四鸟绕日”,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现在,成都很多地方均使用太阳神鸟的标志,如天府广场,宽窄巷子等等,均体现了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