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珠江大鹏 2014-06-16

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一、胡人伎乐纹

    唐代与其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和剔地浅浮雕表现,图案分两种,一种为胡人盘腿而坐,吹奏各种乐器或和唱;另一种为胡人 舞蹈于园毯之上。常装饰与玉带跨等带饰上。

 

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玉饮酒胡人纹带板,唐,长4.5cm,宽4.1cm,厚0.8cm。
  带板为白玉制,近似正方形,略厚,四边呈坡状。中部琢一胡人坐于毯上,项下缀饰物,左手扶膝,右手举杯,一长帛在脑后飘舞,两端从腋下穿过。带板背面无花纹,四角各有一对穿孔,并有阴镌“十一六”3字。

  此作品为成组玉带饰中的一件,所雕胡人大眼高鼻,卷发后披,窄衣细袖。唐时,中亚地区的波斯人大量进入内陆,他们信奉祅教,把中亚的宗教及生活习俗带入我国。此件带板上的图案表现了当时大唐与异域文化的交融。

 

二、云纹

  

    唐宋玉器装饰纹样,以剔地浅浮雕或透雕表现。唐代云纹图案有两类,一类为多齿骨朵云,云头似“凸”字形团状,其后有一条须状云尾;另一类为似“品”字形,其后亦带有云尾。

 

    宋代云纹图案有三类,第一类带“S”形云尾,是经唐代云纹演变而来,但云头略有变化,或呈有齿的团状,或为卷向两侧的的漩状;第二类为灵芝式云,整体近似腰圆形,边沿或有齿;第三类为如意形垂云,云头似如意,多个组成图案,无云尾。常装饰于玉佩饰和器皿上。

 

 

三、鸟纹

 

    唐宋玉器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唐代鸟的眼睛呈三角形,翅宽而短,翅尖前翘或指向身后,翅上有细长的阴刻饰线,尾如花叶的排列。 宋代鸟纹中常见衔花绶带鸟、大雁和孔雀。绶带鸟的鸟眼为圆坑形或阴刻三角形,翅则以一折翅,一伸翅最为常见;大雁为细颈,昂首,展翅,翅略向上方伸展,且有前后两排阴线表示羽毛;孔雀眼睛为阴刻小坑,尾翎仅几枝,其上多以半月形坑洞配以边沿的细阴刻线表示孔洞,翅上以细阴线为羽。常装饰与玉佩饰和器皿上。

 

 

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玉花鸟纹梳,唐,长10.5cm,宽3.5cm,厚0.4cm。
  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圆形,薄片状。外弧饰镂空花鸟纹,中部为3朵花,两侧各有一鸟。梳齿集于下弦,齿密而间距细小,底端平齐。


  唐代妇女往往在头部插梳以为装饰,此件玉梳器薄、齿短,恐非用以梳理头发,而应是置于头部的饰物。唐至五代,用于头部的玉饰品一般都较薄,且玉质精良,表面少起伏变化,刻画图案多用阴线,线条直而密,这些特点在此玉梳上有明显的体现。

 

四、龙纹

 

    唐至元代玉器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龙头一般头长而细窄,上颚长而尖,唇部略翘,眼形细长,有飘发,龙身似蛇身,鳞纹多呈网格状,龙身龙尾近似蛇尾,龙爪三趾或四趾。龙的周围往往有云纹和花草纹作衬底。长装饰于玉佩饰和器皿上。

 

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玉云龙纹炉,宋,高7.9cm,口径12.8cm。
  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
  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
  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 

 

 

五、凤纹

 

    唐至元代玉器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凤喙短钝,头上有冠羽,双翅展开,尾翎飘逸,末端分三叉,两爪贴腹。凤的周围往往有云纹和花草纹作衬底。常装饰于玉佩饰和器皿上。

 

六、狮纹

    唐至元代玉器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和剔地浅浮雕表现,图案为姿态各异的狮子形象,常装饰于玉带銙上。

 

七、花叶纹

 

    唐至元代玉器装饰纹样,以阴刻线、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唐代花叶纹有海棠、石榴、牡丹、卷草、荷花、野菊等,一些花瓣呈圆形而内凹,边缘饰短密的细阴刻线,花蕊呈桃状,或椭圆形纹饰网格纹,或为三角形饰细阴线,花叶以大尖叶为主,呈相叠的“人”字形排列,叶中心往往有锥形梗。宋元时期花草纹有荷花、牡丹、折枝花、凌霄花、灵芝、团花、竹、百合、石榴和樱桃等,分大小两种风格,大花较厚,较少层次变化,小花雕琢精致,相互叠压,分出层次,八瓣折枝花和五瓣团花的圆形瓣呈球形凹面,百合等较大的花瓣则往往向上翻凸,荷叶则有扇骨或伞股样式的叶脉,花叶较大。常饰于玉佩饰和器皿上。

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花叶金代长9厘米 ,宽7.2厘米。北京房山长沟峪金代石椁墓出土。

  佩为青白玉,质坚硬。正面用浮雕、透雕等技法琢刻出枝叶交相缠绕的锁形佩。花瓣肥厚略内凹,舒展有序。对称的单阴刻线示叶脉。背面以简洁的刀工刻出枝梗。锁佩在汉族服饰中多见,但金朝玉作中极少。此器设计奇巧,精工细雕,抛光甚好,是金墓出土玉器中的佳品。

 

 

八、螭纹

 

    宋元玉器装饰纹样,以剔地浅浮雕、高浮雕或透雕表现。宋代螭龙头部或窄长,或横宽,眼、鼻、嘴集中于头的前部,嘴部前探,耳为前折形或圆瓶形,耳部多有螺旋形阴刻线,颈部细长,脑后有角或似角的一缕长发,肩肘部或臀部有阴线旋纹。元代螭龙头颈细长,眼无神,“人”字形肩脊线,两侧有“二”字形软肋,耳或为圆形,或为带有凹坑的饼状。常饰于玉佩饰和器皿上。

 

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玉双螭纹臂搁,元,长10cm,宽3.4cm,厚1cm。
  臂搁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状,长方形,两端呈“S”状,两侧下卷,正面凸雕双螭衔灵芝图案,背面饰云纹。


  此件作品为已知的早期玉臂搁。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纹装饰,但螭的形象已无汉代螭纹的特点,更似爬虫。双螭灵芝图案在元代玉器上较为多见,据此作品的样式、螭纹及灵芝的特点可确定为元代所制造。

 

九、“春水”图

 

    辽金元代玉器装饰纹样,以透雕、浮雕和细部阴刻线表现,图案为天鹅、鹘或鹭鸶,衬以荷叶、荷花、水草等,构图多为天鹅穿行于水草中,鹘啄食天鹅脑部。常装饰于玉带饰、带饰和炉顶上。

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元 镂雕海东青击鹄嵌饰 

 

十、“秋山”图

 

    辽金元代玉器装饰纹样,以透雕、浮雕和细部阴刻线表现,图案主题为虎、鹿,衬以山石、柞树等,常装饰于玉佩饰、带饰和炉顶上。

 

十一、胡人驯狮纹

 

    元代玉器装饰纹样,以透雕、浮雕和细部阴刻线表现,图案主题为深目高鼻、头戴高帽、身着窄袖短袍高靴的胡人做逗狮的动作,狮子形态各异,底纹为植物纹或云纹,常装饰于玉带版上。

 

 

          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钰和霖说古玉(62):隋唐宋元时期的常见玉器纹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