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讲坛 徐晋如教授论诗词创作 词的用笔与章法 上

 清风野鹤工作室 2014-06-17

  
词是一种最适宜表达芬芳绵缈之思的文体。王国维说 “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又说 “ 诗之境阔,词之境长 ”。词的转折、腾挪远比诗复杂。词要写得像词,有词的味道,就得善于用笔,尤以长调为然。用笔之法,前人有主张 “ 一气贯注,盘旋而下 ” 的,有“着重上下照应”的,还有倡导 “ 无垂不缩,无往不复 ” 的。以上种种,实际上皆是指整篇的章法而言,这里所要讲的用笔,指的是词中两个意象元之间的承接与转换。有问答、提顿、对照、透过、翻转、折进、虚笔、逆写、开阖等笔法,以下逐一论之。
  
一、问答
问答者,上句发问,下句作答,而所答之辞,又往往虚致空灵,不能是明确的答案。
如: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李白《菩萨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 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欧阳修《蝶恋花》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黄庭坚《清平乐》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 贺铸《横塘路》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 贺铸《石州慢》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 万俟咏《昭君怨》
  ……
  
二、提顿
提与顿,本来都是书法上的名词。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所谓提笔,是指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所谓顿笔,则是指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与顿,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笔法,没有提,就无所谓顿,没有顿,提也就失去了意义。
词中提顿,第一种情况是是提笔在前渲染,而顿笔则在后明白了当地说明意思,这叫做正提顿。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 朱敦儒《水龙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声声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姜夔《扬州慢》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逆提顿,则是顿笔在前实写,提笔在后虚写烘托。如: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 王诜《忆故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织成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秦观《浣溪沙》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姜夔《踏莎行江上感梦而》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 吴文英《浣溪沙》
  
三、对照
对照之意,甚为显豁。词中上一意与下一意相互对照,以为呼应,即谓之对照。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 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 谢逸《江城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吕本中《采桑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蒋捷《虞美人》
  
四、透过
透过者,下意直承上意,而用意加深。如: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晏殊《鹊踏枝》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情到不堪言处,吩咐东流。    ······ 张耒《风流子》
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 晏几道《蝶恋花》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 李廌《虞美人》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    ······ 万俟咏《昭君怨》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朱敦儒《相见欢》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五、翻转
翻转是两意分成正副,前一意与后一意相反相成。一种情况是前一意是副,后一意是正,如:
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 谢薖《鹊桥仙》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 徐俯《卜算子》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 叶梦得《贺新郎》
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 程垓《水龙吟》
不是不相逢,泪空滴、年年别袖。    ······ 仲并《蓦山溪》
  
另一种情况则是前一意是正,后一意是副:
且尽樽前今日意,休记绿窗眉妩。    ······ 李南金《贺新郎》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欧阳修《木兰花》
  
六、折进
折进者,是前后两意,下一意相对上一意而言,既是转折,又是深入递进。如: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范仲淹《苏幕遮》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欧阳修《踏莎行》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 贺铸《踏莎行》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 陆游《鹊桥仙》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
                           ······ 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七、虚笔
这一笔法,是实情虚写,明明是自己的情感,却借写他人或物象而映衬自己。

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不云重来有人琴之感,而云“旧游飞燕能说”。又: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不谓前事涌现眼前,而谓“行人曾见”。

姜夔《扬州慢》过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不写自己不堪回首之情,而以杜司勋事作替。

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不写自己愁,却说西湖的翠澜底下,鱼总是愁鱼。

王沂孙《天香·龙诞香》: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不曰自己因国亡家破,再无燃香的兴致,却借荀令顿老,映衬自身的绝望悲凉之情。

又其《齐天乐·蝉》则云: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是借写蝉之阅世,隐喻自己看尽沧桑易代之悲。
  
八、逆写
逆写近似于修辞上的倒装,但倒装指的是同一句中语序的颠倒,而逆写则是意脉的颠倒。
如林逋的《点绛唇·草》: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应是王孙去后,南北东西路上萋萋芳草无数,一加逆写,笔力便见生峭。

如张先的《醉垂鞭》: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意思是说昨日来时衣上云,直使乱山皆昏。但如直写,便无此种写法真力弥漫。

其馀像晏几道《阮郎归》: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意实为殷勤理旧狂,故而要佩紫兰、簪黄菊。惟逆笔写来,笔力便自健劲。
  
九、开阖
开阖,是一种被词人广泛采用的笔法。其法一为先开后阖,一为先阖后开。
先开后阖,如: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 韦庄《思帝乡》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王观《卜算子》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 石孝友《卜算子》
未解画船留待月,缓歌金缕细留云。将云带月入东门。
                                         ······ 毛滂《浣溪沙》
  
先阖后开,则如: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 冯延巳《长命女》
一般离绪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 刘招山《一剪梅》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 赵秉文《青杏儿》
  
以上所举笔法,在填词过程中可综合运用,有助于全篇的曲折跌宕。不过,笔法终究只是技巧范畴的东西,诗词要写得好,最要紧的还是得有真气,也就是需要作者充沛的感情和高旷的胸襟。
  
词与诗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即在于词大多数是要分段的。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的休止而不是全曲的终了,在文字上,也就必须做到若断若续。

以双调的词为例,上一段的最后一韵是一次意思的完结,叫做“前结”,或曰“过拍”; 下段的结尾叫做“后结”,或曰“歇拍”。下一段的开头起到一个承前接后的作用,俗称为“过片”。词的章法,要紧处就在起、过拍、歇拍、过片这四个地方。
  
先说起笔。词的起笔,要能切定题旨,笼罩全篇大意。
  
一种起法,是以问句起: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 林逋《点绛唇·草》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 张先《一丛花令》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欧阳修《蝶恋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黄庭坚《清平乐》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
                        ······ 周邦彦《夜飞鹊·别情》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凡用问句起者,多在一问一答中表明了题旨。
  
另一种起法,是以对仗起: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柳永《望海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 欧阳修《踏莎行》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 晏几道《临江仙》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秦观《望海潮》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 秦观《满庭芳》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 周邦彦《少年游》
修竹凝妆,垂杨系马,凭阑浅画成图。
                               ······ 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