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心力憔悴的班主任支招

 老包书屋 2014-06-17
给心力憔悴的班主任支招 - Frank - 楼德教研
 

 

第一次看到汤为斌老师的文章,是在阳光雨露圈子里。他是江西庐山区第二中学七年级“阳光班”的班主任。在那篇题为《你尽情释放吧》的文章里,他讲述了一位新学生因没有戴校徽到校,其余两位为了班级不被扣分,进去借别人的校徽给新同学,结果被值班老师扣了三分,班级当月失去了得优胜红旗的机会。正当三个孩子紧张担心地等着老师批评时,汤老师出人意表地肯定了他们的行为,孩子得到全班同学的理解,感动的泪水直往下淌。汤老师最后还引导他们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我私下认为学校的死板做法一点好处也没有,更感动于汤老师能在教育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爱,于是给汤老师留下了五星的评论,并从此和汤老师有来有往地交流起来了。

汤老师对学生用心用情都颇深,虽然我和他有些观点不太一样,但一点也没影响我们的讨论交流。我一向留意反映真实教育生活的一线老师,想知道他们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会用一种什么心态,采取一些什么方法来突围。他们有什么经验让人看到希望,他们又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机会让关注教育的人一起支招。一周多没见,今天上他博客豁然看到一篇令我心绪难平的文章,先引用在下面让大家看一看:


引用


tangwb1我的两天工作实录

 我不知道这两天是怎么撑过来的,精疲力竭、备受煎熬!就像轩在随笔中所说的那样,“老师这两天是承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

星期二早晨六点刚过,威的奶奶就打来电话,说有两个孩子凌晨三点钟就敲她的家门,与威嘀嘀咕咕的;天刚亮,她就发现威在往包里拣衣服。这不是要离家出走吗?她当即制止了威。可是没过多久,威还是背着书包出门了。奶奶很担心,说威要是上学了,希望我一定跟他谈谈。

七点过五分,我进了教室。威没来。等待,焦急地等待。七点三十,早读铃声响了,威没来,另一个孩子炜也没来。八点差五分,早读结束,还是没来。离家出走了!我赶紧打电话给威的奶奶和炜的父亲。炜是早晨七点差五分从家里出门的,可以肯定凌晨三点到威家里的两个人里没有他。结合威的奶奶对两个人的描述,加上初步调查,很容易肯定他们一个是三班的,一个是六班的。于是,抓紧时间向这两个班的班主任通报情况。三个孩子的家长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出门寻找。因为手上的事太多,不可能有时间也去寻找,就叮嘱威和炜的家长及时与我联系。忙完这些,第一节课差不多过了一大半。

刚吃完早点,第一节课下课。几乎是踩着铃声,××老师进来了,气嘟嘟地说:“汤老师,你这个班的课我上不了了!南讲话我批评他,他跟我顶嘴不说,为还公然帮着他!班上的同学都替他说话!”上课跟老师顶嘴!这哪还有一点教养?还是学生吗?我听了非常生气,便让她把情况再详细地说说。南与××老师的“积怨”由来已久,而且很深。原因我大致也知道一些,这里不便说。前不久我去南的家里时,他母亲告诉我:南多次在家里说很反感××老师,不想上她的课。于是我建议请南的家长来,三方好好交流,大家一起来引导南。××老师答应了,便急忙给南的家长打电话;家长说马上就赶过来。为是这个学期通过关系转来的,以前怎么样我一无所知;但是他一来到我们班,惹的事似乎比任何人都多!前几天听学生们说,他在上海路小摊上偷东西被摊主边追边骂:“小子,你等着瞧。”我本来就想与他的家长好好谈谈,总是联系不上,现在又惹事了,还得找他的家长。可是,依然杳无音信。我与阳光班的学生们交流得特别多,但轻易不占他们上课的时间;然而,这一次我把为从课堂里叫了出来,带入一间空着的教室,苦口婆心,花去了整整一节课!口干舌燥,来不及喝一口水,下课铃响了,南的家长如期而至。约上××老师,带上南和他的家长,在另一间教室里又是将近一个小时的倾心交谈。送走他们,上午快下班了,几乎没歇一下,赶快又与威和炜的家长打电话。依然没有他们的音讯。

下午上班时间是两点半,我一点半到教室。与家长联系,向学生们打听,没有半点收获。紧接着,马不停蹄地上了两节课。还没走进办公室,美术老师急匆匆地找到我,说打了好几个电话我没接。问他什么事,说是班上几个人打翔一个。一个人把他抱着,其余的人狠命地打,还用脚踢!天呐!这是怎么回事?这哪里是一群学生?我差不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思考了,大脑里热血沸腾,天旋地转。丢下课本,马不停蹄地往班上奔去;美术老师也紧紧跟着。肇事者一一查出,他们是:宏、成、为。责问他们,他们打了人还百般狡辩。这让美术老师都义愤填膺。翔是个有些“弱”的孩子,成绩很差,但绝不会先恶意地侵犯别人。当初他家长将他交给我的时候,就很殷切地希望我能保护他,现在出现三个人打他一个人的事,我怎么向他家长交代?又怎么向打人者的家长交代?又怎么向我自己交代?可能是这一天的事太多太多,平时坚决不体罚学生的我竟然情不自已,动手打了他们。为了杜绝这类事情的再发生、为了更好地教育打人者、为了给双方家长一个合理的交代,我给每一位家长打电话,请求他们支持我,到学校来一趟,把事情解决好。三个肇事者的家长来了两个,为的家长还是联系不上。就站在办公室外(我很少将学生和家长带入办公室,既是对同事的尊重,也出于对学生和家长的尊重)跟家长、学生说了近一个小时。将事情基本解决完了,已是五点多,要下班了。还得去没来的那一家。到了为的家,门锁着。孩子到隔壁一打听:父母刚才大吵一顿,两个人都跑出去了。这位平时极不懂事的孩子,此刻竟也伤心地黯然流泪。陪他等了些时候,不是办法,只得安慰为,让他别难过,就呆在家里,千万不要乱跑。

回到家里,已近七点钟了,不思茶饭,真有些虚脱的感觉。晚上不断地与威、炜的家长电话联系。直到近十点,炜的家长来电话,说在一个网吧里找到了四个出走者。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叮嘱第二天早晨亲自送孩子来学校。

他们为什么离家出走?不用问他们我也知道。这几个人一向就聚在一起,很哥儿们。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间,三班的那个要找初二的一位与他有过节的人算账,怕吃亏,就叫上了这群同伙。将初二的那位打得进医院了,惊动了家长,惊动了学校。我们班有三位(威、炜、淇)傻里傻气地跟过去了,威还很哥儿们地说了话。下班前信息才反馈到我这里,我立即找到他们询问,并把初步情况及时告知了家长。据说六班班主任把他班上的那位带到了政教处了解情况、说服教育。于是那位有了辍学的念头,当天晚上没回家,与三班的那位呆在一起。凌晨三点钟,他们便到了威的家里。

第二天,两位家长领着孩子来上学。据炜说,他是早晨上学的时候,被那三个人拦住了,不准他上学的。我不知道他们家长找到他们后是怎么跟他们交谈的,反正当我再次见到他们,心里非常气愤。我不否认学生离家出走原因很复杂,有很多还是家长和老师行为、态度、言语等方面的不当造成的,但他们这一次离家出走是典型的逃避责任的轻率行为!他们一方面厌学已久,另一方面害怕学校将对他们加以处分,所以,几个人一拍即合,作出了出走的决定。尤其是威,以前也有离家出走的经历,这次是旧病复发。深层思考一下,这几个人的家庭教育存在明显缺陷,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理念、情感心态、行为习惯都不太健康,对学校最基本、最正常的规范与约束极不适应。这应该也是他们此次离家出走的原因。我没有像其他班主任那样请他们回家反思几天,而是公开交流,当着他们家长的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提出几个最简单的问题:“身上的钱够在外面用几天?用完了怎么办?有没有地方睡觉?有没有衣服换?这一切都没有了怎么办?家长将你们养育这么大,你们真的不回来了,从此杳无消息了,想没想过他们会怎么样?”威的身世恨特殊,从小缺失父母之爱,婆婆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他。婆婆今年六十多岁了,我就这样问威:“再过五、六年,婆婆年过七十,不能劳作了,需要你来赡养;你不好好地长大、不好好地学点本领,到时候怎么去赡养你的婆婆?”还没等我问完,威猛然捶击一下讲台,夺门而出,冲进了滂沱大雨之中,炜的家长想拉都拉不住。

威有一个姑姑,非常爱他。考虑到婆婆的年事已高,再加上婆婆那里的环境的确不利于他的学习与成长,便将他接了过去,像亲生儿子一样养育。我很钦佩她,也为了能给威更细致的帮助,和她联系得比较多。可是,威现在不再去她那里住了;她对威似乎也彻底失去信心了。这中间的原因非常复杂,牵涉到很多家务事,一言难尽。虽然我也知道再找她未必妥当,但现在,我一上午有三节课,婆婆有高血压,头有点昏,先回去了,谁去寻找威?只能再与姑姑联系。然而,姑姑明确地说,她不去找,也不知到哪里去找。说到动情处,她这样感叹:“汤老师,我们了解你,就是出了什么事也绝不会为难你的。你也是倒霉,撞到了鬼!”扪心自问,我没有给他施加任何迫使他出走的压力,但他是我的学生,是从我的眼皮底下出走的,我首先要对他的安全负责任!开始也想他可能就在校园或校园附近,几个孩子说出去劝他回来,我就让他们出去了。可是,找到第一节课快下课了,他们空手而归。我也曾想:不找算了!他这么三天两头不负责任地出走,找得回这次,找不回一生!可是,炜的一句话让我吓了一跳!他说:“威这次不会回来了。我们昨天晚上八点多钟在九江学院的一幢大楼上差点跳楼了,尤其是威,觉得活得没意思。”这句话犹如惊雷炸在我的头顶,让我的神经猛然一缩,绷得快断了。据说当时是六班的那位在要跳的一瞬间打了退堂鼓,灾难差点就这么荒唐袭来,又这么近乎荒唐地退去。我教了一辈子书,恪尽职守,视学生如己出。可是,威就这么从教室里冲出去,要是真发生了什么意外,不管别人如何评说、法律如何核定,我的良心都将一辈子压于磐石之下,永无宁日!随后的十来分钟里,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事后有学生在随笔中说:“这是汤老师讲得最糟糕的一节课。”一下课,我再也顾不得班上的这群孩子,急忙找一个同事帮我照看,带着班长艳艳等三个孩子扑进风风雨雨之中。门卫告诉我,学生不能出去找,他们再出了事我付不起责任。我哪里听得进,头也不回地丢出一句“我负责”就冲出老远。将手机给艳艳,他们先到九江学院找,我先到威奶奶的住处。奶奶的血压没什么问题,稍停片刻便直奔学生们提供的几个他可能去的地方,依然一无所获。找了一段时间后打电话与艳艳联系,他们也是不见蛛丝马迹。就这么折腾一上午,身上的衣服全部湿透了。

午饭依然是味同嚼蜡。一点二十左右,心急火燎地来到学校。没进校门,英和另一个孩子远远地向我跑来,说威把他的自行车卖了,要去福建;四班一个已退学的人来拿走了他的书包。他还很安全,而且肯定就在附近!脑子里闪电般地掠过这些念头。一时间,仿佛从飘忽的云层终于回落到地面,整个人踏实多了。在冲向四班了解那位辍学同学的情况时,五班一位孩子随意说道:“威不就在外面菜场旁边吗?”听罢,我又闪电般地冲向菜场。远远地就看见威和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还好,他看见我没有继续逃开。在他冲出教室五个多小时后,我又走到了他身边。我的第一句话是:“威,虽然不是我赶你出教室的,但我要对你负责,你做人也要厚道点,要对我负责、对自己负责,不能再逃了。”谢天谢地,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和我坐在一起,聊了起来。我问:“你到底想不想读书?”他说:“不知道,再想一下。”“行,我不强迫你,这样吧,我先送你回家。”他坚决地摇了摇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那我打个电话,告诉你家长一声。”他没有反对。我拨通了他姑姑的电话,想让她来接他。电话关机。再与他沟通,他告诉了我另一个姑姑的电话。打通了,那位姑姑因为有事,没办法赶过来。只好再做他的工作,跟我回学校。他总算答应了,又回到教室。直到这时,我才长长地嘘出一口气,人顿时有些虚脱。

这时才有时间看看上午交上来的随笔。读到婕的反映头天南与老师冲突的那篇,我顿觉苦不堪言,更无言以对。一字不改地引录如下:

 要上××课了,等报完听写后,老师就开始上课了。讲着讲着,老师突然叫南站到后面去。原来他和鹏讲话被老师发现了。其实这老师做得对。

但是在南站到后面后,她说了几句冒犯他人的自尊的话。

老师说:“你学什么学呀,不学回家去,别在这教室里读。其实我早就不愿你在这间教室里上××课了,你妈给你买这眼镜有什么用?还不如不买的好。你以为你戴眼镜好帅是吗?”

南说:“我带不带眼镜关你什么事?”

老师说:“当然关我的事了,如果不是我打电话跟你妈妈说给你买副眼镜,你妈还不愿花这200多元呢!你如果不读现在就出去。”

南说:“我出去你不能告诉语文老师啊!”

老师说:“语文老师是你们班主任,我凭什么不告诉他?”

南二话不说冲出了教室。我顿时在想,如果我听了这些伤自尊的话后,我也一定会生气的。

接着就是一群叫南回来的声音。老师又说:“我们接着上课。”但有几个男生说要去劝他回来道歉。但去了两个都没用。老师说叫艳艳跟南说:“语文老师找你。”这时为说了句话:“老师没有找他。”××老师听后气冲冲地把为拽到后面去了。可为还是说:“语文老师本来就没有找他。”但英语老师又说:“如果我去告诉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不会来吗?”同学们都说:“老师你不要去找汤老师了,汤老师也不能总是生气啊!”××老师又说:“噢,只许我生气不许汤老师生气是吧!”“也不是。”同学们回答。

在这激烈的对话中,南始终没有回来道歉。

我觉得不光南有错,他是不应该上课讲话,也不该和老师顶嘴,但也不全是他的错,如果××老师不说那些伤我们自尊的话,那他也不会顶撞、冒犯老师的。所以两者都有错。所以应该上课不讲话,不说冒犯他人人格的话。这才能团结一心嘛。

 下了第六节课,我再次来到教室,想与他们聊聊天。教室的气氛很压抑,更静得出奇。一年来,我第一次忍不住了,想把心中的苦水尽情吐出。我就这么轻声说着说着,说到情深处,竟无语凝噎。良久,我说:“老师真的太累了!力不从心,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让你们变得成熟。或许,我没有能力再做你们的班主任了。”这时,教室里一片啜泣。因为学校老师这一天有活动,我得参加,便说:“待会儿放学后,我可能没法像平时一样陪你们自习了。你们愿意留下来就留下来,不愿意就回家吧。不过,如果时间允许,我一定会赶过来看看。”晚六点,我如期来到教室。全班走了两个——他们非常自责,各自留了一封信给我,说不想看着我这么辛苦,不准备再读书了。我长叹一声,新的麻烦又来了!          


汤老师也刚来看过我的文章,对美国教育模式中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地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有感触。看着汤老师的手记,相信不仅是我和他,而所有人都会觉得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实在太大了!我们每每发一些感触,但这些感触能起的作用对汤老师现在遇到的现实状况来说份量实在是太轻太轻!

有谁能给汤老师支招?

我知道大环境的改变很难,因为有社会机制,考试模式,课程设计,历史问题等等的影响,但我知道再怎么难汤老师也会继续努力,不会放弃。那么,我们能不能Think out of the box(打破思维定势),尽可能地想出问题的症结,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一些即使是现阶段不能立刻看到效果,但长远来说可以改变小气候的做法?我且来个抛砖引玉。

班主任的责任很大,除了是教师,还是一个管理者,我们试着从管理的角度入手和汤老师一起进行头脑风暴:

1)团队合作:一个班级是一个团队,一个级组的老师难道就不是一个团队吗?一个学校的老师更是一个团队的成员!班主任是一个班的负责人但不是所有问题的”负债人“,他的定位应该是在老师之间协调各科目的融会贯通,在学生之间协调各种能力发展的计划和实施。在汤老师的案例中,有没有办法和校长,本班所有任课老师一起对近来班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一次回顾,沟通和讨论?无论是教哪个科目的老师,大家要达成的是同一个目标,教育的口径要一致,不能有什么问题以”告诉班主任“作为威胁或整治方式,因为班主任不是警察!团队彻底沟通,精诚合作才能让每一个成员庆贺团队的胜利。

2)危机处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可能有危机。危机处理流程和机制是学校应该极为重视的一件事。安全问题,离家出走,打架,甚至轻生,由班主任一个人光凭满腔热血和责任感去处理吗?这是远远不够的。有没有想过讨论制订危机处理流程让学生,老师,家长和当地派出所都知道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每个人第一个应该告诉谁?第一步应该怎么做?后来又应该怎么做?

3)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否能帮助扭转现在的情况?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可不可以做到有规律和有效率?比如隔几周一次给家长的班级信函(或直接利用每天都出的”阳光报“)。给家长办讲座是否有可能?可以由汤老师讲也可以由教育观良好的家长来分享。

4)重振班级士气:发生了这么多事,老师和同学的士气都有些低落了,老师也一定还在想办法怎么引导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我觉得大千世界,他们只看到这么一点点,太可惜!有没有办法用美好的事物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次集体远足,一次参观大学,一次和别的学校联欢,一场好电影,甚至只是一个疯狂的聚会),希望一缕阳光能给心力憔悴的班主任和失落压抑的孩子们看到光明总会在黑暗后出现的。

我不是老师,说支招可能有点大言不惭,还是说一起来头脑风暴吧!所有关心教育的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想法?

欢迎引用Diana的博客,请保留本博客链接:http://deskbylakemichigan.blog.163.com 


 

给心力憔悴的班主任支招 - Frank - 楼德教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