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教学要重视的“三导

 昵称15698752 2014-06-18

  写作教学要重视的“三导”,即导读、导思和导写,它是“导学式”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实践证明,紧扣阅读、思考、写作这三个重要环节进行的“导学式”教学模式,以“导”为方式,以“学”为目的,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让“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得以充分发挥,能够达到拓宽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写作的教学目的。

  一、导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家巴金在谈到他的散文成就时曾追溯到《古文观止》这本书对他的启蒙意义,他说:“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谈我的散文》)学者朱光潜十岁到二十岁这段时间,读八股、念经书、写策议、经义等议论文,他说:“我写说理文很容易,有理我可以说得出,很难说的理我能用浅的话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幼年的训练。”(《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见《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足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阅读实际上就是对前人文章或作品知识、见识、技法、语言的吸收和借鉴,没有大量广泛的阅读,要写出好的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书海无边,怎样从阅读中获取有益于写作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导”便显得特别重要。写作教师在引领学生走向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导向:

  一是对前人思想成果的吸收、借鉴。众所周知,主题和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思想是否正确深刻、见解是否新颖独特。而正确独到的思想见解,除了来源于自身的社会实践,也和对前人思想成果(同样来自前人的社会实践)的吸收、借鉴分不开。尼古拉·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別人思想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转引自《读书管见:也谈阅读与写作》)笛卡尔说:“我自幼就受到典籍的教育,因为我听信了人们的话,认为靠读书就可以对一切有益于人生的东西得到一种明白而可靠的知识,……我努力求学并沒有得到別的好处,只不过是越来越发觉自己的无知。”(《方法论》)然而,笛卡尔正是用这种“无知”批判了经院哲学,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成为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哲学如此,文学亦然。无数事实证明,后人无例外地都是在前人著述基础上继承、发展、创造出新的科学著作和文学艺术。所以,为提高写作的阅读,首先是指导学生对前人知识、经验、思想、成果的学习和借鉴。这种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胸襟、启迪智慧,从而学好写作。

  二是对文章技法、技巧的学习、借鉴。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就让她先读名诗佳作:“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她就是要香菱通过大量的阅读,体会、揣摩写诗的技巧,这应该是曹雪芹的写作经验。所以,写作教师一定要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还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推介一些美文华章;等等。这是一个见效慢但效果好的工作,只要师生长期合作、共同参与,并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三是对于语言的积累、借鉴。语言是文章的基本细胞。写作中作者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怀、鲜明的个性都要由语言来表达。语言素养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写作,必须过语言关。学好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我们可以在阅读中积累、借鉴和创新。王维有句著名的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石林诗话》卷上)因为两位诗人是同时代的人,谁袭用谁的诗句,实在不好说,就按李肇的说法,是王维袭用李嘉祐之诗句,王维在学习他人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千古佳句。而文学史上,学习前人的语言而有新的创造的实例是不计其数的。所以写作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其中包括鉴赏语言之妙、背诵精彩语段、积累语言词汇,等等,学生惟广积博蓄,厚积薄发,才能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导思

  写作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写作是作者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材料搜集、主题提炼、内容安排,到语言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表现其写作能力,决定其文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导”,必须以思维为中心, 进而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写作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思维是写作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方法,导思的重点,要放在激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上。

  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发散性思维活动的特点表现为以一个信息为圆心向四周进行发散比较的思考,或积极寻找该信息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这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方式。写作活动中善用发散性思考,能够浮想联翩、由此及彼,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材料,这是拓展思路、丰富写作内容、升华主题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教师要在把学生思维引向开阔方面下功夫。比如,在进行确立文章主旨的训练、广泛搜集材料的训练、语言修辞效果的训练等环节上,可以设计拓展思路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发散式联想,挖掘出某一信息或某一事物可能存在的各种主旨、各方面的有关材料、各种表达句式或语言材料, 从中得到许多项目, 做出许多设想, 以便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使写出的文章在主旨、材料和语言等方面,都新颖别致、与众不同。

  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是打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品质。在写作构思中, 角度平庸、立意陈旧等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是十分明显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唤起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包括题材的自由、写作形式的自由,尤其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自由。因为这种自由是独立思考的起点,也是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唤起和养成的基点。另外应该重点训练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这是改变僵化思想和程式化思维的良方。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和写作时,鼓励他们应用逆向思维方式,勇于否定第一构思中陈旧、浅薄和平淡的观点,在略有新意和创意时, 亦不浅尝辄止,而是进一步开掘,追求精益求精,让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新奇、独特和尖锐。

  要引领学生远离片面,学会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按照辩证逻辑进行思维,它是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最高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不是简单地回答“ 是”或“ 不是”,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况, 在对立统一中寻求深刻、丰富的解答。这种思维方式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洞察已有认识成果的局限, 辨明流行观点的是非, 把观点引向深度和高度。一般来说, 学生思维中常有直线式、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 这也是思辩能力不强的表现。要引领学生远离片面,追求卓越,就必须引导他们尽快学会辩证思维。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列举一些思辨性较强的理论文章加以启发;可以引导他们对一些传统观点的片面之处加以分析;在论说性文章的指导中,尤其是要引导他们尽快摆脱“观点加举例”的狭隘程式,学会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

  三、 导写

  会写、能写是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如果学生看书很多,思之也很深,但是疏于写作,也写得不好,学习写作,充其量是只开花不结果。“思”是对“读”的升华,“写”是对“思”的条理。写作,是把“读”和“思”落到实处。没有长期艰苦的写作训练,要成就写作才能是不可能的。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鲁迅 《致赖少麟信》)宋朝大文豪欧阳修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而多为之,自工。”(见苏轼《东坡志林》)。欧阳修才华绝世,饮誉古今,他如此勤奋读书、工于练笔,给了我们—个很大的启示: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要学会写作,不仅要多读、善思,更要勤奋写作。

  要实现写作教学目标,教师既要善于导读、导思,更要在导写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坚持实践,大胆探索,勇于改革。

  第一是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要让学生乐于写作,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稳定、自发、持久的兴趣,才会乐于写作、坚持写作,最终获得终身受用的一种技能。造成学生不愿意写作的原因有多种,没有写作冲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教师出的写作题,不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自然不愿写;被逼无奈,则东拼西凑,敷衍了事,根本达不到训练目的。所以写作训练中,可以寻找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在学生中展开探索、思考, 并鼓励他们将思考、讨论的结果写成文章。因为信息时代已经将课堂、校园、社会联成了一个整体,当代大、中学生早已不是关在象牙之塔的“书呆子”,他们乐于关注时代、了解社会,并有发表自己看法的冲动和热情,只要找到他们愿意表达的突破口,自然乐意表达、有兴趣写作。

  第二是变封闭式写作为开放式写作。“封闭式”写作, 是把学生关在教室,由教师命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写作的训练方式。学生囿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也由于教师命题的陈旧死板,他们在课堂上搜肠刮肚、生编硬造的写作,自然难有活力和创新,也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的写作,则是把学生从狭隘的写作课堂中解放出来,让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校园活动、所有的社会实践都是他们练习写作的课堂。教师要鼓励他们在这个大课堂,自由写作、纵情写作。由于写作训练被引入了这样一个由课堂、校园、社会构成的整体系统工程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思维特质、写作理论能在这里得到整合升华, 他们的阅历变得丰富、视野变得开阔、思维变得活跃,写作就能摆脱视野狭隘、素材空洞、表达苍白的种种弊病,而有质的飞跃。

  第三是变无价值写作为有价值写作。无价值的写作是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和交给老师评分而进行的写作。写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如果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获得理想的分数, 那么, 这样的写作是毫无价值的。教师要引领学生抛开功利目的的干扰,立足于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感受与思考,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成文章。这样的写作,因为有生命个体的体验、有清醒的社会认识、有独特的精神诉求,因而也就有意义;这样的写作训练,能把学生对于写作的需求,内化为一种表达生命的喜怒哀乐、展示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而也就有价值。

  (本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论文,项目名称:“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3JG44)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