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来暑往 ,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 露结为霜

 诗书之华 2014-06-18

一、颂词讲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开天辟地、日月星辰。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天地形成后,云雨、霜露和四时寒暑的变化。

首先,请同学们老师一起读一读今天的三个颂词: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 (lǜ    t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ǔ) 露结为霜 (lù  jié  wéi shuāng)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盛夏已过,寒冬将至。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这两句话中,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

寒来暑往

这四个字出自于《易经》。《易经》中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这是泛指时光流逝。

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它们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时间就这样轻轻地从我们指间滑过,不著一丝痕迹。当我们还未从懵懂中苏醒过来时,它却已经溜走,不为我们停留片刻。也许我们还在留恋春色的柔美,夏天的火热,但秋雨的无情与冬风的凛冽即刻就会来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短暂,转瞬即逝,禁不起时间的考验,也绝不能与天地同存!我们与其哀惋、叹惜时间的飞逝,不如就从现在开始,珍惜每分每秒,好好地利用它。

秋收冬藏

这是一个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的季节。冬天来临之前,除了要迁徙的和要冬眠的之外,多数动物都会积极准备过冬的食物并储藏起来,人类也一样。《诗经》中说:“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就是说我准备了美味的食品储藏起来,可以度过冬天了。

冬季是储藏的季节,不仅仅只是储藏食物,更是要储藏精神,储藏感情,储藏期待。小草、大树、小鸟都在冬天是孕育着希望、憧憬着春天,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也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闰余成岁

中国文化里面最发达、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因为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就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

国家、朝廷(政府)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但这个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球轨道是椭圆形。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怎么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常每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365天又5小时48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就有29天了。

总的来说,闰的意思是多余。“闰余成岁”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所使用的阳历和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有一定的差数,所以每过几年就要把积累的日差合成闰月,插入该年,成为闰年。
  

律吕调阳

在学习第二个颂词之前,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上一个颂词中,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

什么叫律吕呢?我们平时所说的乐理,是西方音乐的概念,中国传统音乐基本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律吕乐律律吕就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底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偶数各律叫,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成语“黄钟大吕” 说的就是十二律中第一律和第一吕,引申为洪亮的声音,用来形容音乐的庄严、文辞的庄重或场面的热烈。

传说在黄帝时代,有一位乐师叫伶伦,用昆仑山的竹子制成十二根竹管。十二根竹管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奇数的六根称“律”,偶数的六根称“吕”,奇数表示阳,偶数表示阴。

这十二根竹管,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般齐,下边的却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竹管中储存用芦苇烧成的灰。伶伦将这些竹管埋入空屋的地下,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出。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有气冲出,竹管里的芦灰也飞出来,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就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总的来说,这句颂词就是告诉了我们:用设闰的方法,将历法纪年与地球公转的时间差加在一起,就形成了闰年、闰月;再用分别声音高低的律吕,对照月份协调阴阳,就保证了月季相符。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

云腾致雨

“腾”是升腾,“致”是招致。传统科技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地交感,云气蒸腾,化为雨云,雨水也就从云气中降下来了。

“云”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一长一短二划为字,下面的回转一笔,也表示云气升腾之状。云的小纂写法为“雲”,表雨在上,云在下,本就有云腾致雨的意象。这和现代科学“天空中的水气聚集遇冷凝结成水珠,当其超过空气分子比重时,便下落形成雨”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

 

露结为霜

霜和露是同质的东西,只是露是液体的,霜是固体的。我们的地球,白天太阳出来以后吸热,晚上日落以后再散热。地气是热的,它往上散的时候,由于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就变成露水。夜晚气温进一步降低,至冰点以下时,它就凝结成白色的颗粒,即是霜。特别是到了白露、霜降节气的时候,就完全变为白霜。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时候,凌晨的大地总是白霜茫茫,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
  “露结为霜”这一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里有:“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的话。履霜,就是当踩到了霜时,你就要想到冻冰的时候快来了。“阴始凝也”,阴气开始凝结了。这是告诉我们:看到霜,就要想到冰,就要想到寒冷的冬天快要来了。因此,看到一件事情的因,就要想到它应有的结果。

其实,这一句话可以让我们有更丰富的联想,比如说:深信因果。佛经中有这样一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从一个人今生的衣食受用中,我们就可以推断出他前世的所为:若是今生衣食无忧、快乐无比,那一定是他前世慈悲善良、精勤行善所致;相反,一生奔波劳累、体弱多病、心烦忧苦,那一定是他前世好行恶业的果报。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行中,看到他的未来。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这不也正是大自然为我们所宣讲的无欺的因果法则吗?

二、思考与练习

1、请准确地朗读颂词: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2“闰年”是怎样形成的?“闰年”有多少个月?闰年的二月又有多少天?

3、请解释“云雨霜露”是怎样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