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白鸽喷香香

 真友书屋 2014-06-19


古罗马的凶狠小胖子尼禄皇帝,喜欢睡在铺满了花瓣的柔软大床上,喜欢全身涂满蔷薇或玫瑰油,他的罗马军队,喜欢休息日给军旗和勋章喷香料,他住在富人区庞贝城的居民,喜欢用芳香酒刷墙拖地,最了不起的是他的贵族宴会策划师,他们喜欢在party开始之前放飞一大群涂了香粉的白鸽,好让天空变得香喷喷。


总之公元1世纪的罗马,很香,以致十八世纪的香水软文里总会出现“让你仿佛回到芬芳的罗马啊”这种句子,不过,古罗马的香料其实进口为多,它也并不是香水的源头。


鸽子爱好者吴宇森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究竟哪边用香料的历史更早,这实在不好说,反正公元前3000年时,两家的祭祀大人们就都掌握焚香祷告和尸体除味的技能了。那会儿制香料,要把植物泡在橄榄油里三个月,再用细布反复过滤,得到的油脂就是最早的芳香精油,这油又爱挥发又爱变味,当时只能保存在金子啊玛瑙瓶里,所以如果你想用玫瑰油,得先有一只黄金瓶。


公元前16世纪,美索不达米亚讲究的贵族们用上了时髦的玻璃瓶。用粘土做瓶身,外边裹上烧软的玻璃,再造型,雕花,颜色很多,光泽如宝石,这叫核心玻璃。核心玻璃在公元前15世纪被跑来侵略的法老王看上,连同工匠一起带回了埃及,此后的一千年,埃及人埋头烧出了几乎所有颜色的核心玻璃,并开心地使用到王朝覆灭。美索不达米亚呢?嗯,公元前8世纪,亚述的国王就默默用上透明玻璃瓶啦。


这是核心玻璃


欧洲人在玻璃这个事儿上,起先完全是跟着混,直到公元前1世纪后几年,罗马人忽然学会了吹玻璃。以前能工巧匠要半天才做一个小瓶子,卖的比真宝石还贵,现在吹一下就有,以致罗马小摊上摆满了玻璃梳子玻璃粉盒玻璃香瓶,价格也随之一落千丈,如此,香料也成了易存储的平民用品,这才有了“芬芳的罗马”。


罗马人芬芳了500年,然后就被日尔曼人抢走了地盘。保留了希腊文化和罗马血统的拜占庭帝国,在欧洲东边筑起高高的城墙自己玩儿,日尔曼人则分出法兰克人央格鲁和撒克逊人以及各种现已不见的小部落人,在欧洲西边继续斗殴抢地,因为愚痴且忙,便弄出个名叫中世纪的大噩梦(特别是十字军东征前)。


跟冰与火之歌一样,央格鲁撒克逊人也有过七国……


中世纪人既看不懂罗马人留下的冲水厕所,公共浴室,城市排水系统和一应生活文明,又连年征战比着变穷,所以总给我黑乎乎,紧巴巴,苦兮兮的印象。香料还用,但已不再是装在玻璃瓶里满街贩卖的豪爽享乐之物,常见的办法是做成豆子大的香丸,装进有小洞洞的金银盒里,用的时候拿针刺破一个香丸,让香味儿露出来。恩,据说这也还是12世纪十字军东征带回的阿拉伯玩法。啧啧。


公元7世纪,欧洲最颓的时候,正是阿拉伯帝国在西亚崛起的时间,同期牛国是中国大唐,所以在唐宋的史书里经常出现阿拉伯,我们叫大食。《宋史大食传》里写大食给大宋进贡礼物,里边有波斯锦,蔷薇水,白砂糖……相比高丽拿来的马匹,冷兵器,金银之类,就能看出大食人工艺段位高。比如白砂糖,中国到明清时候都不太会做,至于蔷薇水,它是最早的浓缩水质香料,据说也是香水的起源(以前都是精油)。


这是蔷薇水瓶,藤岛康介以前有个漫画叫《我的女神》,有一章就是讲恐怖大魔王被封在一个这种长颈瓶里的故事,非常愚蠢。


为什么大食的贡品这么棒!为什么?因为阿拉伯人化学好,那会儿虽然没化学,只有炼金术。阿拉伯的炼金术士不仅学习了古希腊哲学和中国的炼丹术,还超爱做实验,于是搞定了冷水蒸馏,升华,熔化,结晶等等奇技淫巧。这些技术和炼金术典籍一起传到那会儿归阿拉伯管的西班牙,被一群犹太人翻译成了拉丁文,12世纪以后,欧洲人也架起蒸锅炼上金了。


此后几百年,炼金术在欧洲大流行,每个宫殿深处都有一座实验室,因为国王都想点石成金,女士都想永葆青春。炼金术士们虽然老炼不出金子,但总能无心插柳。13世纪,炼金术士阿诺德改良了酒精提纯法,大大推动了医学,但酒精难闻,人们就往里加香草调味,1370年,匈牙利的皇后为了治痛风,开始长期用迷迭香味的酒精水,传说因此她特别不显老,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款香水,匈牙利之皮。过了三百多年,德国科隆有个人,在匈牙利之皮里加了点柑橘香,做成酒精含量不到3%的淡香洗脸水,这水一炮而红,被叫做科隆水,在中国,我们叫古龙水。


据说拿破仑每次要用两大瓶古龙水来洗脸。


说起“永葆青春”,1555年一本讲香水配方的法语小书里,就有个同名配方:乌鸦巢中找一只刚出壳的幼鸦,用硬蛋壳喂养40天后杀掉,再跟桃木叶,滑石粉,杏仁油一起蒸……我猜大概香水与炼金术颇有渊源,所以最早的调香术总带着点邪气。16世纪的法国皇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的调香师就挺邪。这个人叫河内,在巴黎开了第一家香水店。按当时的书上说,这家香水店分两层,一层灯光昏暗,摆着被老鼠咬过的古书,埃及怪鸟标本,鳄鱼标本,干尸,骷髅头,二层则是标配的炼金术实验室,这家店卖各种装在小玻璃瓶里散发神秘味道的东西。不过河内最著名的作品,还是他为凯瑟琳皇后做的熏香手套。因为据说,凯瑟琳想毒死谁,就让河内给对方做双手套,比如亨利四世(玛戈皇后的先生)的妈妈来巴黎参加儿子婚礼的时候,就被这么毒死啦。


电影里的玛戈,亨利四世,这个电影里好像也有河内


然而,女人从不会因为白雪公主或者某个倒霉皇后的传闻就放弃红苹果,紧身胸衣或者香水手套,河内的店传说生意极佳,皮质的熏香皮手套更是16世纪的时尚标配,贵族女士们带手套如穿衣服,有些人睡觉也不脱下来。 由此,熏香皮革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很多两手黑黑的皮匠都成了最懂鲜花的调香师。大概也因为边学边练,16、17世纪的香水师做的都是朴素实用的工作。比如1500年前他们常用的香料也就10种上下,到17世纪中后期,已经成了60多种。1656年,路易十四正式允许手套香水师行业成立协会。


之后一百年的香水师就略浮夸了,详情可见著名唯美病态惊悚小说或电影《香水》。人们除了把各种香料扔进酒精里配来配去,还开店,写书,订立标准,品位,等级。从后来的评价看,18世纪除了1709年的古龙水,并没出任何进步性的香味配方。最大的成果是法国出了个高度标准化的香水产地格拉斯,这个地儿最早全城都是做皮革的,臭不可闻,后来他们做调香皮革,再后来他们扔了皮革开始只做调香。格拉斯气候宜人好养花,人又都是工匠出身,标准化生产严谨,所以后来成了各种香水大师和大牌养成的学校与基地。比如19世纪的香水大赢家娇兰,20世纪的香水大霸王科蒂。


其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那些年,香水大牌和香水瓶的设计发展都特别惊人,但是这种工业化促成的惊人和大牌们广为流传的伟光正品牌传说还有那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造成的审美变化等等等等,我写了好多遍也写不好,所以……

最后说几个我喜欢的小故事吧!


故事一:19世纪的埃及,有个叫阿德姆的人在开罗开了一家卖本土香水的店,但是埃及妇女那会儿都只买法国货,阿德姆想了想,在店里装了个法老雕像,只要上发条,法老的嘴里就不停往外冒香水。以此专门招揽欧洲女游客,于是生意大火。


故事二:新几内亚的优米达猎人有个窍门,他们会在狩猎的前一晚,枕着一种芳香药草睡觉,据说这样能做一个狩猎的梦,第二天可以通过梦的指引去捕猎。


故事三:以前我一直以为,著名的珍贵动物香精龙涎香是抹香鲸的呕吐物,但原来,它们是抹香鲸便秘啊便秘啊积攒成的大便结石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