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学习笔记

 johnney908 2014-06-19


 

伤寒论中,按用药频率排列,最前面的五味药:甘草、桂枝、大枣、生姜、芍药,恰好是桂枝汤组方。桂枝43方次,排列第二位。

 

药法

两书,仲景共用桂枝130余处,分布于77个方剂中。

应用范围

1,治疗表证 ---扶卫和阳,发散表邪。给予不同的配伍,表虚证和表实证都可用。  

2,温阳通痹

1),治疗风寒湿痹:如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诸家认为,桂枝辛能发散,温可化寒湿。《本草经集注》说:桂枝能“温通经脉”,“利关节”。

2),温阳以通痹: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行阳通痹。癥病,桂枝茯苓丸,陈修园说:取桂枝“通肝阳”。  桂枝通血痹用在温通阳气,因为血痹是血行不畅所致,但血行不畅之因,实则由于阳气痹阻,用桂枝通阳,阳气行血痹可愈。

3),治疗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本经》:“主---结气”。

3,补中益气 《本经》:“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此用见于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脾为中土,能生育营卫,通行津液,若脾不健,则失其所育所行,必须用温甘之药温健中脏,以桂枝辛温微甘,佐饴糖甘温补中而健运中气。  **以温健中气,代替补中益气吧?

4,治疗水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温药和之,又具有振奋阳气的意义,阳能运化,饮自当除。仲景在治疗痰饮的一些方剂中选用了桂枝,取其温和之意。

溢饮当以汗解:大、小青龙汤。

饮停中焦:用桂枝温阳化饮,多与茯苓、白术配伍。

饮积下焦,小便不利:用桂枝取其温阳化气。苓桂甘枣汤、肾气丸、五苓散。

痰饮咳嗽篇:苓桂术甘汤、大、小青龙汤、木防己汤---

其它篇:泽泻汤、苓桂甘枣汤、防己黄芪汤---

5,温阳散寒 桂枝辛温,外可解表,内可温阳散寒。

温心阳: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苓桂甘枣汤、---

温肾阳:资其“蒸水化气”。  

6,降逆平冲 桂枝可降冲逆,明显见于防己黄芪汤的加减法中:“气上冲者加桂三分”。

    助阳气平冲逆:桂苓五味甘草汤、桂枝加桂汤、苓桂甘枣汤。

7,疟疾、疟母

 

配伍

发汗解表 表实多配麻黄,增强麻黄作用;表虚配芍药,调和营卫以解肌发表。

温阳化饮 多与茯苓、白术合用。

温心阳   多与甘草配伍。

温肾阳   多与附子配伍。

治胸痹   多与瓜蒌、薤白同用。

风寒湿痹 多与麻黄、白术、防风、附子合用。

温通血痹 多与桃仁、芍药等相伍。

补中益气 可配饴糖、大枣,以甘温补中。

 

张锡纯

张老自学成才,中医理论与临床用药多有独到见解。只是名词术语需要对应现代概念来理解。将其《桂枝解》独特之处条理如下:

1,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  **宗气理论与临床是张老特色之一。

2,《本经》言其“主咳逆上气”,“主吐吸”,吐吸即喘也。似又以能降逆气为桂枝之特长。医者皆知麻黄宣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

3,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恣。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条达。  **降逆疏郁谓之调。

4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留饮自除,积食自化。

    **降逆升陷谓之和。

5,其宣通之力,又能导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小便因热不利者禁用,然亦有用凉药利小便而少加之作向导者),惟上焦有热及恒患血证者忌用

6,桂枝非发汗之品,亦非止汗之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转于表里之间,能和营卫、煖肌肉、活血脉,俾风寒自解,麻痹自开,因其味辛而且甘,辛者能散,甘者能补,其功用在于半散半补之间也,故服桂枝汤欲得汗者,必啜热粥,其不能发汗可知;若阳强阴虚者,误服之则汗即脱出,其不能止汗可知。 

悟道:半散,以风为主;半补,温助阳气。

发汗止汗多有争论,张老举例说明其观点。现代中药学桂枝条下,有开头先来一句“发汗解表”的,欠妥。解表,没问题,发汗,值得商榷。张廷模,以“发散解表、解肌,”开头,似乎有意不用发汗二字。

 

郝老

1,开结气:桃核承气汤,在用了一派寒凉药的同时,你加一个温通的、通阳化气的桂枝,利于血热凝结的,这种气机的疏导和开达,所以后世医家把它叫作"开结气"。

2交通上下、协调寒热: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芩清少阳经腑热;姜、草温补脾阳;用桂枝是通阳化气,畅达三焦的。  黄连汤,上有热下有寒,用了清上温下的药,中间加个桂枝,来协调上下阴阳、上下寒热。桂枝有疏调气机的作用,通过疏调气机,它就可以交通上下之阳气,协调上下之寒热,实际上就是畅达三焦。

3,逍遥散中配薄荷,是靠薄荷的辛散之力来助肝的疏泄。但是陈慎吾先生认为,既然是肝气郁结它就怕凉。所以陈老在开逍遥散的时候一般不用薄荷,他用桂枝来代替,说桂枝有通阳的作用,有温通的作用,又有辛散的作用,它来助整个方子的疏肝解郁,他认为比用薄荷要好,这个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我在临床上治疗一些精神抑郁证常常用到桂枝。用它不仅疏肝,还可以通阳,还可以助心阳。我用柴胡桂枝汤来治疗精神抑郁证,主要取桂枝和甘草这两个药来温补心阳,来助胆阳,助少阳的一阳之气。桂枝有生发阳气的作用,桂枝、甘草本来是补心阳的,在柴胡的带领下它可以助胆阳,助胆阳阳气的生发。

 

张廷模

温助阳气。是一个不典型的温养阳气,作用温和微弱,而相对不如它的干皮(肉桂)温补、温养阳气,桂枝是助阳。凡人体诸阳虚中均可用(肾阳、心阳、脾阳虚等)。本品甘温可助心肾脾之阳气,其温煦功能较肉桂温和。在脾阳虚引起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食欲减少、消化不良等就可用桂枝温助脾阳。

温阳化气主要是指用于痰饮、水肿中,这比温助阳气范围小得多。用于心悸、痰饮及蓄水证,常在助阳解表方中。---

桂枝是温性药、发散药,是辛味的,也有甘味(因为助阳属补虚的范畴,甘能补),归肺经(解表)、肝经(寒凝血淤),归五脏(温助阳气)。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汗多、伤津不宜用。热症免用(温热病阴虚火旺证,血热妄行,不用。因它是入血分的温性很强的药,易动血)。血分有热的不用桂枝。

悟道:内经有,膀胱三焦者腠理毫毛其应的说法,足膀胱经主表,所以有“入膀胱经”一说。现在以肺主表释义,所以“归肺经”。肺主表与膀胱经主表,含义不尽相同,二说可并存。

 

解肌问题

丹波元简:“解肌方不专属于桂枝。外台秘要有麻黄解肌汤,桂枝解肌汤,名医别录,麻黄主疗云解肌。”麻黄功效也有解肌一说。还有柴葛解肌汤。

《讲义》:指解肌祛风,为发汗之缓剂。尤在泾说:“解散肌表之邪,与麻黄之发汗不同。”

张廷模,直接说,“仲景把调和营卫叫解肌。”

以上讨论当然是指桂枝汤,不是单指桂枝。但仲景药法,除了方后的加减提示外,基本是从方剂中概括而来的。

徐文兵:《字里藏医》,以三篇文章分别释义皮肤、腠理、肌肉。提要如下:

“皮”是表皮,“肤”是皮下覆盖的组织,即介于皮肉之间的组织。

“腠”是肉眼不可见的表皮间隙,“理”是肉眼可见的表皮纹路。

“肌”是绷紧、刚硬、发力的肉,“肉”是松弛、放松、柔软的肌。

扁鹊,说齐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显然不是指外感病,外感病不会自己觉不的吧,肌肤也是病轻浅早期的意思,与这里的解肌无关。

陈修园:“邪之伤人先伤肤表,次及肌腠。惟风性迅速,从肤表而直入肌腠,则肌腠实而肤表虚,所以脉浮缓,不曰伤而曰中也。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明明邪在肤表,不在肌腠,---。”意思是说,伤寒伤在肤表;中风,越过肤表直达肌腠,是为“中”。古人认为外邪侵犯人体,由外之内,一个“中”字解,一个“肌”字解,还是说得通的。

冉老:“桂枝本为解肌,恰似后人口吻。”不做解释。但是说到:“桂枝麻黄,同为辛温,同是开剂,不过宣发外邪,麻黄为优,鼓荡正阳,桂枝为优。然宣发其外,必须鼓荡其内,麻黄汤中所以用桂枝,桂枝促助麻黄发汗,---。”这里,显然麻黄功效部位与桂枝功效部位还是有外和内的区别。(这里的外内,都是指表。)

张老:“其宣通表散之力,旋转于表里之间。”

修园由伤寒中风说,冉老以麻黄桂枝论,张老从表散宣通讲,三家观点相近。

麻黄、桂枝虽然同为辛温解表药。麻黄解表力较强,功效部位偏表。桂枝解表力较弱,温助阳气,能入血分,所以功效部位偏里。权且把这个偏里,理解为“肌表”的层次,与“肤表”相对而言,深了一层。

麻黄祛邪为主,桂枝兼能扶正。即上述各家所谓的扶阳、温阳、助阳、和阳、通阳、鼓荡正阳等说法,我觉得还是张廷模“温助阳气”的表述较好。温,温和;助,帮助。但是扶、温、和、通等含义,又各有所指,有其具体适用范围。这也是本论桂枝使用频率是麻黄3倍的原因吧。

麻桂药法,这是仅从解肌一个角度来比较,不仅如此,未及其余。

 

去皮问题

郝老:汉代桂枝和肉桂不分。把带有粗皮的粗的枝子去掉。粗皮,不走表走里,有温里作用,就是后世的肉桂。

张锡纯:古用桂枝,但取新生枝之嫩尖,折视之皮骨不分,若见有皮骨可分者,去之不用,故曰去皮。 

悟道:张老引陈修园之侄鸣歧之说。这可能是处方名“桂枝尖”的由来?提示现代药材效力可能弱于“桂枝尖”?

药法提到,“仲景只用桂枝,没用肉桂,可能是当时桂枝、肉桂不分,在某些方剂中用桂枝是指今之肉桂而言。”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去皮,有的认为是去栓皮,但是桂枝的“枝”,则显然不是皮,而肉桂是“皮”无疑。比如肾气丸,后世用皮,肉桂,是进步,不能因此说仲景当年也是桂枝肉桂不分,用的也是“皮”吧?

 

入血分 

《本草经集注》说:桂枝能“温通经脉”。是否就是入血分的意思?

郝老病案举例中,多次提到,兼身痛者,刘老说兼血分,加桂枝。张老,多处提及血证忌桂枝。张廷模说,“桂枝不能活血化淤,但有助于消散血脉中的寒邪,使血脉流畅,所以常配活血化淤药,治疗寒凝血淤引起的月经失调、痛经、跌打损伤等。”这还是从温助阳气来解释,不能说明“入血分”。但是在肉桂条下明确说,温通血脉”,用于阴疽及气血虚寒、痈肿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敛等外科疾患。用之能散寒温阳,通畅气血。则显然是“入血分”的意思啦。

桂枝肉桂,用各有异,本性则同。想营血二字常常连用,由此看来桂枝既是气分药,也是血分药。

 

甘草甘平,能补,能缓,能和

桂枝辛温,辛散宣通,温助阳气。解表温阳,行气入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