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一读桂林古本伤寒论9

 johnney908 2014-06-21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7 20:59
  @黄河下雨 120楼 2013-08-27 15:41:09
  从四圣心源追随老师来到这里
  -----------------------------
  哈哈,道也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7 21:10
  卷第四 结束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7 21:12
  卷第五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7 21:13
  卷第五
  伤暑脉证并治 第七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7 21:14
  伤暑脉证并治 第七
  【5.1】伤暑肺先受之,肺为气府,暑伤元气,寸口脉弱,口渴,汗出,神昏,气短,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
  竹叶两把 粳米半升 半夏(洗)半升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加入粳米,煮取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5.2】伤暑,发热,汗出,口渴,脉浮而大,名叫中暑,白虎加人参黄连阿胶汤主之。
  白虎加黄连阿胶汤
  知母六两 石膏(碎,棉裹)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米熟汤成去滓,加入胶融化,温服一升,日三服。
  【5.3】伤暑,汗出已,发热,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声嘶,脉反浮数,此为肺液伤,百合地黄加牡蛎汤主之。
  百合地黄加牡蛎汤
  百合七枚 地黄汁一升 牡蛎二两
  上三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另以泉水二升,煮二味,取一升,去滓,加入地黄汁,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5.4】伤暑,心下有水气,汗出,咳嗽,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脉弱而滑,栝蒌茯苓汤主之。
  栝蒌茯苓汤
  栝蒌(共皮子捣)大一枚 茯苓三两 半夏(洗)三两 黄连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再服。
  【5.5】伤暑,发热,无汗,水行皮中的缘故,脉必浮而滑,先以热水灌之,让汗出,后以竹茹半夏汤与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7 22:25
  @c503131729 126楼 2013-08-27 22:07:46
  老师,我男25现在有个小啤酒肚咋办????
  -----------------------------
  哈哈,淤积呀,但我不知道你哪一个结淤积了,一般的肺胃吧,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7 22:34
  @c503131729 128楼 2013-08-27 22:28:16
  楼主:静夜闲轩 老师我最近胸闷疼,去检查西医照相说我支气管炎,我也不吸烟呀???
  -----------------------------
  胸闷疼---心口窝附近?---中医的胸中痛有好几种,胃痛是一种,心脏方面是一种,都是闷。咽部也是一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8 15:48
  【5.6】太阳中热、中暑,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 石膏(碎,棉裹)一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7】太阳中暑,身热,疼重,而脉微弱,因为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猪苓加人参汤主之;一物瓜蒂汤亦主之。
  猪苓加人参汤
  猪苓一两 茯苓一两 滑石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人参三两
  上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加入阿胶融化,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物瓜蒂汤
  瓜蒂二十个
  打碎,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8 15:49
  【5.8】凡病暑,应当汗出,不汗出,必发热,发热,必不汗出,不可发汗,发汗则发热,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失声,此为肺液枯,息高气贲,不治。
  【5.9】伤暑,夜卧不安,烦躁(内热口干、手足扰动),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舌赤,脉数,此为暑邪干心,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主之。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
  黄连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碎,棉裹)一斤 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10】太阳中暑,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寒栗毛发竖立,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更厉害;加温针,则发热的厉害,数下之,则淋病更厉害;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知母六两 石膏(碎,棉裹)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 人参三两 芍药二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5.11】伤暑,脉弱,口渴,大汗出,头晕,人参石膏汤主之。
  人参石膏汤
  人参三两 石膏(碎,棉裹)一斤 竹叶一把 黄连一两 半夏(洗)半升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12】伤暑,头不痛,头痛,中风,头重,湿。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9 10:55
  热病脉证并治 第八
  【5.13】热之为病,有外至,有内生。外至可移,内有定处,不循经序,舍于所合,与温相似,根本异源,传经化热,伏气变温,医多不知道,认为一体,如此杀人,莫可穷极。为你逐条记载,传与后贤。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9 10:56
  【5.14】热病,面赤,口烂,心中痛,欲呕,脉洪而数,此热邪干心,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黄连黄芩泻心汤
  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5.15】热病,身热,左胁痛,病重则狂言乱语,脉弦而数,此热邪乘肝,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主之。
  黄连黄芩半夏猪胆汁汤
  黄连二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猪胆(取汁)大一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加入胆汁和合,让其相溶,分温再服。
  【5.16】热病,腹中痛,不可按,不能俯仰,大便难,脉数而大,此热邪乘脾也,大黄厚朴甘草汤主之。
  大黄厚朴甘草汤
  大黄四两 厚朴六两 甘草三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服一升,得大便利,勿再服。
  【5.17】热病,口渴,喘,嗽,疼痛连接到胸中,不得叹息,脉短而数,此热邪乘肺,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主之。
  黄连石膏半夏甘草汤
  黄连一两 石膏(碎,棉裹)一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18】热病,咽中干,腰痛,足热,脉沉而数,此热邪移肾,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主之。
  地黄黄柏黄连半夏汤
  地黄半斤 黄柏六两 黄连三两 半夏(洗)一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9 21:32
  @静夜闲轩 137楼
  【5.14】热病,面赤,口烂,心中痛,欲呕,脉洪而数,此热邪干心,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
  -----------------------------
  @五湖四海五福四海 139楼 2013-08-29 20:42:15
  药量偏大啊!
  -----------------------------
  一两15克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29 21:36
  湿病脉证并治 第九
  【5.19】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
  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脉,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
  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20】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肛门坠涨),两足肿,脉沉而涩脉,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
  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5.21】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肢体麻木、不灵便,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5.22】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随,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白术茯苓厚朴汤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炙,去皮)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麻黄茯苓汤
  麻黄(去节)二两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一升 赤小豆一升
  上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30 12:24
  【5.23】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只是应当利其小便。
  【5.24】湿病,全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
  【5.25】湿病,其人只是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呕吐、气逆,胸闷,小便不利,舌上滑苔,因为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
  【5.26】湿病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死;若下利不止,也死。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30 12:29
  【5.27】问:风湿相搏,全身尽疼,按理应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生说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为什么?
  师说:发其汗,汗大出,但风气去,湿气在,所以不愈。若治风湿,发其汗,只是微微似欲汗出,风湿俱去。
  【5.28】湿病,身上尽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加药入鼻中,则愈。
  鼻塞方
  蒲灰 细辛 皂荚 麻黄
  上四味,等分为末,调和,加入鼻中小许,打喷嚏则愈。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30 12:30
  【5.29】湿病,身体烦躁疼痛,可用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慎重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白术四两 杏仁(去皮尖) 七十个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得汉再服,得汗,停后服。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30 12:36
  【5.30】病全身尽疼,发热,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病重,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正对着风),或久伤取冷所致,可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一两 杏仁(去皮尖)二十枚 薏苡一两 甘草(炙)一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放入各种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3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
  防己二两 甘草(炙)一两 白术一两 黄芪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劈)12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之,温令有微汗,愈。
  喘加麻黄五分;
  胃中不和,加芍药三分;
  气上冲,加桂枝三分;
  下有陈寒,加细辛三分;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30 14:37
  【5.32】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脉,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白术附子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
  桂枝(去皮)四两 附子(炮)二枚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劈)12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
  白术一两 附子(炮)一枚 甘草(炙)二两 生姜一两半 大枣(劈)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
  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昏迷状,勿怪,即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耳。
  【5.33】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抽掣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服五合;恐一升多,服六七合为佳。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31 17:35
  伤燥病脉证并治 第十
  【5.34】伤燥,肺先受之,出则大肠受之,移传五脏,病各异形,分别诊治,消息脉经。
作者:静夜闲轩 提交日期:2013-08-31 17:38
  【5.35】燥病,口渴,咽干,喘,咳,胸闷痛,病重则唾血,脉浮短而急,此为燥邪干肺,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若移于大肠,则大便难,口渴,欲饮热,脉急大,在下,麻仁白蜜煎主之。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
  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去皮尖)三十枚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仁白蜜煎
  麻仁一升 白蜜六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麻仁,取一升五合,去滓,加入蜜,微沸,和合,令小冷,顿服之。
  【5.36】燥病,口烂,气上逆,胸中痛,脉大而涩,此为燥邪乘心,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主之。
  栀子连翘甘草栝蒌汤
  栀子(劈)十四枚 连翘二两 甘草二两 栝蒌根四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37】燥病,目赤,困苦,咽干,胁下痛,脉弦而数,此燥邪乘肝,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主之。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
  黄芩三两 牡丹皮二两 栝蒌实(捣)大一枚 半夏(洗)半升 枳实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38】燥病,色黄,腹中痛不可按,大便难,脉数而滑,此燥邪乘脾,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
  知母六两 石膏(碎,棉裹)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一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39】燥病,咽干,喉痛,小腹急痛,小便赤,脉沉而急,此燥邪移肾,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主之。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
  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茯苓三两 栝蒌根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