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

 缑城中兴居士 2014-06-21

--------------------------
【综合能力训练】
--------------------------

一、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 。这首计的体裁是五言 诗。
2.从诗中 和 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二、阅读辛弃疾的《摸鱼儿》,完成1~4题。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A.设问 借代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3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
2.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 节
景 物


家家雨,处处蛙


春天

3.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甲: 。
乙: 。

四、阅读张旭的《山行留客》及注释,完成1~2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①,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②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③。
注释 ①山光:山色。物态:各种景物的姿态。弄春辉:指在春天,日光时隐时现,不断变化的景象。②纵使:即使。③沾衣:这里指山中的雾气沾湿了衣服。
1.这首诗围绕一个 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表现的主旨是 。
2.第三句诗中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入云深处亦沾衣”的又一景色。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

五、阅读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及注释,完成1~4题。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④?
注释 ①玉笛:精制的笛子。②洛城:洛阳。③折柳:指一种离别的曲调。④故园:故乡。
1.这首诗是从写 入手,诗意是由 转 ,以 衬 。
2.说说用“暗飞声”、“满洛城”的传神字眼的表达效果。
答:
3.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深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4.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答:

六、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畅当的同一题目、同一内容的两首诗及注释,完成1~4题。

登鹳雀楼①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
注释 ①鹳雀楼:旧时在山西永济县西南的一座三层小楼,常有鹳雀栖息。②白日依山尽:夕阳傍着远山渐渐隐去。③更上一层楼:就要不断地向上攀登更高一层楼。
登鹳雀楼
畅 当①
迥②临飞鸟上,高出世尘③间。
天势④围平野,河流入断山⑤。
注释 ①畅当:(生卒年不详),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大历间进士,贞元初,为太常博士,仕终果州刺史。②迥:(音窘)高远。③世尘:人间。④天势:天空。⑤断山:指山间断峰。
1.王诗的特点是 。畅诗与王诗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句式是 。
2.这两首诗都集中描写了鹳雀楼的的气势和作者登上鹳雀楼后远望的 胸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句诗的哲学道理。
答:
4.解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二句诗的含义。
答:

七、阅读杜牧的两首《过华清宫绝句》及注释,完成1~5题。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 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答: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 之景,二句点出 。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答: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答:

八、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及注释,完成1~2题。

浪淘沙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①。罗衾②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③,一晌④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阑珊(lán shān):衰残。②罗衾(qīn):丝绸被子。③身是客:是对自己被囚的含蓄的说法。④一晌(shǎng):一会儿。
1.这是一首倾吐亡国哀愁的词,上阕写,下阕写 ,把往昔的无限欢乐和现实的孤寂凄楚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力地抒发亡国之痛。
2.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语言上的特点。
答:

九、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及注释,完成1~5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②。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④,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⑤,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景,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⑥,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②达旦:一直到天亮。③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④宫阕:宫殿。⑤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檐。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⑥绮(qǐ)户:雕花的门窗。⑦婵娟(chán juān):指月中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1.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 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解释词中的加线的词语。
(1)把() (2)不胜( )
(3)何似( ) (4)何事( )
3.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话。
答:
4.解说下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
答:
5.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答:

十、阅读王维的《山中送别》,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 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全诗体现了王维诗歌语言方面的什么特点?

十一、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完成1~2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最相近。
2.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

十二、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1~2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 。
2.从哪三个角度来写?

十三、阅读顾况的《过山农家》,完成1~2题。
过山农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你仔细阅读这首诗,分别用四个字短语概括出诗中所描绘的四幅山乡画面:
① ② ③ ④
2.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 ,另一个是 。三、四两句是 对 说的话,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和 的性格。

十四、阅读白居易《暮江吟》,完成题目。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这首诗大约作于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用“铺”,这是因为 。“可怜”意思是 。根据诗意,写出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

十五、阅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完成1~2题。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绿蚁:新酿的米酒,酒面浮渣,微现绿色,细如蚁,称为“绿蚁”。
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 的委婉说法。
2.一、二句以“绿”描绘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十六、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1~3题。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

十七、阅读孟郊的《登科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意思分别是和。

十八、阅读杜甫的《月夜》,完成1~2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这首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答:
2.这首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答:

十九、阅读崔涂的《孤雁》,完成1~2题。
孤 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1.谈谈你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
2.简要回答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答:

二十、阅读严蕊的《如梦令》,完成1~2题。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道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
2.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

二十一、阅读韦庄《菩萨蛮》,完成1~2题。
菩萨蛮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①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垆,酒店里用土砌成,四边隆起,中间可放酒瓮的台子。
分析这首词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的艺术特点。
答:

二十二、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1~3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答:
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

二十三、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完成1~3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 。
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

二十四、阅读赵孟頫的《岳鄂王墓》,完成1~2题。
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简要回答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二十五、阅读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完成1~3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为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
答:
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
答:
3.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觉?
答:

二十六、阅读吕本中的《南歌子》,完成1~2题。
                    南歌子
                    (南宋)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1.“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两句的意境接近唐朝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韵脚相同的诗句: , 。
2.请你简单分析一下“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意蕴。
答:

二十七、阅读郑谷的《菊》,完成1~3题。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从整体上分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赋予菊花怎样的思想品质?
答:
3.试分析“露湿秋香满池岸”中“湿”“满”两个动词给读者带来的艺术享受。
答:

二十八、阅读秦韬玉的《贫女》,完成1~3题。
贫 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本诗塑造的贫女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
答: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本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为广大人们传诵,试分析本诗的比兴意义。
答:

二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进行评析。100个字左右。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

三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图”中描画的景物有 (每一种景物必须用两个字短语描述)
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
评析:

三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当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一个“ ”字明写山野的“静”意,又用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
2.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句子。
赏析:

三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前四句:
2.从情与景关系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部分。
赏析:

三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鉴赏。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


三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解答第1~3题。
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首诗语少意足:有一个字形象地体现了宫女数十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字是“”;有一个词把花与人不着痕迹地联系在一起,这个词是“ ”。
2.情与景有时相融,有时相异,这首诗中情与景是相融,还是相异?举例说明。
答:
3.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赏析这首五绝。
赏析:

三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时间、空间角度切入,进行赏析。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三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2两题。
宫 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赏析:
2.从锤炼字句角度赏析这首诗。
赏析:
三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1~2两题。
昭君怨
郑 域
道是春来花末,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不得超过60个字。
答:

2.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不得超过50个字。
答:

三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第1~3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0个字。

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东坡志林》说:“味摩诘(注: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结合这一评价,重点赏析这首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200字左右)


四十、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一、1.诗圣 律 2.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 况乃未休兵(写出两句即可) 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1.稼轩 2.B 3.主和派没有好下场 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三、1.绝句 2.黄梅时节(或初夏) 蜂蝶(或叶) 3.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四、1.留,留客 2.有情有景,层层深入,不写“留”而“留客”之意自见。

五、1.景,欢转悲,乐衬哀 2.将春夜良景写得优美动人,明快欢乐。 3.对故乡怀念的依恋之情。 4.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意深远。

六、1.字与字,句与句互对。夸张和对偶。 2.高峻雄伟,博大。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登上这座高楼,可以看到广阔的天际覆盖着无限的平原,滔滔黄河一刻不停,直向那山间断峰奔流而去。

七、1.回望 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 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八、1.寒雨惊梦,凭栏眺望。 2.纯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流畅。

九、1.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 2.(1)拿着 (2)受不住 (3)哪里赶得上 (4)为什么 3.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 4.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这美好的月光。 5.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十、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十一、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十二、1.全用侧面描写。 2.触觉:“冷”;视觉:“明”;听觉:“折竹声”。

十三、1.①板桥泉声 ②茅檐鸡鸣 ③焙茶烟暗 ④天晴晒谷 2.作者,山农,山农,作者,珍爱农事,率真爽朗

十四、“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贴着地面照射,用“铺”更贴切、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之情。

十五、1.邀请 2.这两个形容词意在营造待客的环境,渲染、烘托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

十六、1.形状、习性、声音 2.托物言志 3.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十七、这两个词在于塑诗人自我的形象。“龌龊”是登科前处境不如意和思想行为拘谨局促等意思:“放荡”是登科后摆脱了拘束,畅快自由之意。

十八、1.《月夜》写于“安史之乱”中诗人身陷长安之时,抒写了对妻子思念之情。 2这首诗构思巧妙。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思念自己。可想而知,诗人也是长夜不眠,望月思归,从末句“双照泪痕干”看,诗人早已珠泪涟涟了。这种写法把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艺术的感染力也更强。

十九、1.作者以孤雁自喻,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2.一是托物喻人,二是对孤雁心怀忧惧,小心翼翼怕遭暗算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三是渲染凄冷气氛,衬托孤雁的凄苦无依;抒写飘零之感。

二十、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桃花。 2.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二十一、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以写意的手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二十二、1.对比 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3.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令人愁绝。

二十三、1.七言绝句(七绝)别 2.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3.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二十四、1.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岳飞墓时所作,抒发了对南宋名将岳飞极为沉痛的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2.一是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的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二是对比手法。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施及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三是拟人手法。末两句赋予山、水以生命,渲染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四是语言平易。咏古怀人的诗作,一般喜欢用典,此诗则用平实浅易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十五、1.耐寒、甘于奉献。 2.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3.不为世所用的愤慨。

二十六、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江左即江东,这里泛指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江山。江东风光,历来为北方人所向往,可作者如今身在江东了,却并未感到喜悦。因为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在寂寞的旅途中,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不禁更加强烈了,故土沦丧所引起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词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发展达到了高潮,主题也就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二十七、1.这是一首咏菊诗。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花,从菊花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使用了一种象征手法。 2.拟人的手法。作者赋予菊花自甘奉献、不求高位、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 3.“湿”用得很讲究;让人想见菊花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艳丽。“满”用得很形象,表现出菊花那清香沁入心脾、不绝如缕,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二十八、1.纯洁朴实、细腻爽快、自矜自持、操守高远、不迎合流俗。 2.本诗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了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3.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了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展现了封建文人独醒独清的寂寞情怀。

二十九、这首“月夜”诗是一支独特的回春曲。一、二句写月夜静谧之美:斜月朦胧,北斗暗淡,南斗倾斜,庭院半隐半现。三、四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新颖的意象——虫声,显示出了生命的萌动与欢乐,透露出了春天的暖意。

三十、1.应扣住的景物: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 2.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句写景:天空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上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三十一、1.幽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云外一声鸡。 2.这首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颈联写的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四野无人,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写无人可问,望云闻鸡是以声写静。

三十二、1.应扣紧的字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2.范仲淹《苏幕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映。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季节:青碧瓦蓝的天,铺满了黄叶的地。这是渲染空阔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放眼远望,秋景连绵无际,如波浪一样往前伸展,同远处的江水融和连接。这里天、地、原野、绿波,一句一景,景景暗含诗人心中的思乡离愁。上片末句中“芳草”暗寓离情,既自然,又精巧。下片直抒怀乡念远之情。

三十三、赏析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三十四、1.白 寂寞 2.情景相异。花红景美一般烘托欢乐情绪,这里反衬凄苦哀怨的心境 3.这首诗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谈论天宝遗事的“小景”,淡淡点染,却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凄苦哀怨之情,寄托着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三十五、赏析参考: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清溪经过平羌、三峡,前往渝州的江行体验和思乡感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了广阔的时空。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特定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全诗二十八字五处写到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在一起,诗境渐次展开,处处给读者以启发、联想。

三十六、1.《宫词》语言风格含蓄。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前头不敢说话,从而曲折地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2.这首诗首句中的“花时”是指春花盛开之时的美景,“寂寂”隐含美人幽怨之情,整句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三、四句中“欲说”而又“不敢言”,耐人寻味,道出了宫女没有人身自由的悲惨生活。

三十七。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三十八、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三十九、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选取了最能表现鹿柴山林景象的两个细节来刻画景物特征——前两句写空山人语,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愈见空山之寂。后两句写深林夕照,突出了它的清幽,充满着恬静和空灵的诗趣。夕阳的火红与青苔的绿色,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诗中形象具体地把鹿柴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如鸣耳际,如在眼前。这不是一般的画,而是“有声画”,显示出王维的画家才能。

四十、“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或:“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