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梦泽赤子 2014-06-22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一、尼勒克县却米克拜岩画“狩猎图”、“居室图”、“车辆图”、“生殖崇拜图”

却米克拜岩画位于尼勒克县阿吾拉勒山南麓的却米克拜沟谷西侧的高岗上。地理坐标:东经83°0110″,北纬43° 36;海拔高度1240米。

狩猎图:敲凿在高岗之上石质坚硬而又平整的岩石面上。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位步猎者、手持弓箭步猎群兽的精彩场面。岩面上凿刻着一个猎人、一只大鹿、三只北山羊。猎人位于画面左边,正挽弓拉箭瞄准前方一群动物中的一只大鹿;两只北山羊见状,准备从猎人面前冲过去。右下方的一只北山羊似乎尚未发现险情,仍无动于衷的在缓步移动着(图一百二十九)。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居室图:在却米克拜沟西侧高岗上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一幅居室图。此图画面朝南,右下方是一圆顶蒙古包,顶部烟筒浓烟外冒形如花朵,蒙古包内的各种装饰图案布满正面。蒙古包近旁及北侧有大小四只山羊在嬉戏玩耍,不远处有一条狗竖起双耳警惕地守护着。整个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游牧生活气息(图一百三十)。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车辆图:在却米克拜沟西侧海拔1240米处,凿刻着不见车轴、而有四根辐条的两个车轮。左轮旁站有一只山羊,右轮旁站有一峰双峰驼。从车辆的表现形式看,这是一幅早期车辆岩画。作品反映的情形是:生活在这片草原的牧民不仅豢养着山羊、骆驼,而且把车辆作为运输工具(图一百三十一)。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生殖崇拜图:在却米克拜沟谷西侧高岗1240米处,一块岩面上凿刻着一头戴尖顶帽、赤身裸体、阳具勃起的男性牧羊人,他迈开脚步,高举双手,正吆赶着九只山羊前往草原放牧。一条牧犬紧随羊群前进。走在前面的头羊双角高竖,体态肥壮。头羊后面尾随着八只山羊,其中有两只小羊,和三只勃起阳具的大羊。整个羊群在牧羊人的驱赶下不停地前进。这幅作品表现的是:春夏之交,草原上绿草茵茵,正是羊群繁殖的季节,牧羊人全身裸露、生殖器勃起,和数只山羊阳具勃起,正表现了牧羊人渴望羊群繁殖的欲望(图一百三十二)。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有学者认为:这种裸体的勃起阳具的岩画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因为母系氏族社会主要是突出女性生殖器的,只有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才会有普遍的男性生殖崇拜。其年代至少是公元前五至三世纪(苏北海:《新疆岩画》314页)。

却米克拜岩画的年代延续的时间较长,调查者将其拟定为战国至元代。

二、新源县克孜勒塔斯沟岩画“放牧图”、“狩猎图”

克孜勒塔斯沟岩画位于新源县则克台镇北约4.5公里的阿吾拉勒山克孜勒塔斯沟中。地理坐标:东经83018ˊ18〞,北纬43034ˊ,海拔高度1200米(斯按:苏北海在《新疆岩画》中将此地点记为则克台镇沙儿沟,海拔1250米处)。

放牧图两幅:

1、在克孜勒塔斯沟一块高2米,宽3.6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只大鹿、两个骑马牧人、一位徒步牧童、一匹马、四只大角山羊。大鹿身长75厘米,高80厘米;刻在大鹿腹部的小羊身长14厘米,高2厘米;画面左偏下骑马牧人的马身长12厘米,高13厘米;马上人高13厘米,宽3厘米;画面下部骑马牧人的马身长26厘米,高11.5厘米;马上人戴尖顶帽,高12厘米,宽10厘米(图一百三十三)。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这是一幅放牧图。此作品描绘的内容是:两个牧人和一个牧童都骑着马,一起赶吆着大鹿和羊群到草原上去放牧,半道上,走在前面的牧童从突然马背上摔了下来,此时牧童赶快跑到马前面挡住自己的马想再骑上,两个骑马牧人见此情形,立即勒马叫停。所以画面上的大鹿作后退状,其面前的一只山羊作想停不停的样子。紧随大鹿身后的两只山羊又折了回来。画面下部的牧人已经勒马而立,左偏下的牧人可能与畜群拉的距离较远,见前面畜群突然不走了,立即策马追了上来,所以他的马作欲立未稳之状。整幅作品透析出草原牧民浓厚的生活气息。

2、在克孜勒塔斯沟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三个骑马牧人、三只大角山羊和一只狼。位于画面右边最大的山羊身长38厘米,高42厘米;左边的骑马牧人马身长18厘米,高11厘米;马上人高5.5厘米,宽1厘米;紧随其后的骑马牧人的马身长18厘米,高9厘米;马上人高4.5厘米,宽1.5厘米;画面下边的骑马牧人的马身长26厘米,高16厘米;站在马背上的人高12厘米,宽2.5厘米(图一百三十四)。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这是一幅放牧图。它揭示的内容是:在狼群时常出没的草原上,三个牧人骑着马护送羊群去放牧,正在急速行进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只大尾狼跟了上来。牧人怕掉队的小羊叫狼吃掉,发现后,一牧人立即勒马掉头去护撵那只小羊。狼仍然随着羊群和牧人的马匹追跑,寻找机会扑食羊只。整个画面把行进中的羊群、护送羊群的骑马牧人、以及半道上窜出来的狼描绘得惟妙惟肖。

狩猎图两幅:

1、在克孜勒塔斯沟一块高96厘米,宽1.5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猎人和一大一小两只北山羊。画面左边大北山羊身长、高均为19厘米;其旁跟随一只小山羊。画面右边猎人高11厘米,宽3厘米;弓高9厘米(图一百三十五)。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只大北山羊带着一只小羊正在一块僻静的草地上吃草,一潜伏在草丛中的猎人突然从草丛中飞身而出,只见他全身前倾,双

手举弓,挽弓瞄准了前面的大羊。大羊见状吓得不知所措,小羊也惊呆了。

2、在克孜勒塔斯沟高约26米,宽约10余米的岩壁下,有一幅高约2.5米,东西长约10米的巨幅岩画。这是一幅场面十分壮观的围猎图。此图分四组,每组都以围猎一只最大的牛或鹿为中心进行。画面上共刻绘弓箭手14人,其中骑猎者2人,步猎者12人;赤手空拳驱赶野兽的还有4人,其中2人骑马、2人步行;猎犬2条。所列对象牛、鹿、羊共29只(图一百三十六)。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画的年代,有学者认为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也有人认为只能早到战国西汉时期。作者可能为塞种、或乌孙人。

三、新源县则克台镇铁木尔勒克村岩画“狩猎图”

狩猎图:在铁木尔勒克村洞买勒有一块高1米,宽1.5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三个人和五只北山羊。画面右上刻绘着一个手持木棍的大人和一个儿童正在围攻一只北山羊。另一猎人正在挽弓拉箭瞄准左上的北山羊,其它北山羊在落魄而逃中(图一百三十七)。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四、新源县则克台镇喇叭村杜斯别尔沟岩画“狩猎图”

狩猎图:在喇叭村杜斯别尔沟海拔1040米处,有一块高2.2米,宽1.72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两个步猎者和同骑在一匹马背上的两个儿童、及两只大鹿、两匹马、一条犬、。步猎者位于画面右边,右中持弓拉箭人高17厘米,宽3.5厘米;弓高11厘米、箭长11厘米。右下正瞄射大鹿臀部的猎人高21厘米,宽3厘米;弓高11厘米,箭长14厘米。骑有两个儿童的马身长22厘米,高14厘米,马上大儿童高9厘米。画面左边的大鹿身长、高均为22厘米;右下猎人面前的大鹿身高27厘米,长24厘米,生殖器长2厘米(图一百三十八)。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这幅作品描绘的内容是:两个猎人骑着马各自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一条猎犬去狩猎。到了狩猎场之后,由于两个儿童害怕,猎人又担心孩子的安全,就让两个孩子同骑在一匹马上策马助威,他们下马进行射猎。时间可能是鹿群交配的季节,一只大公鹿正在和一只母鹿交配,不料被他们包围了起来,母鹿有幸跑得快,冲出了包围圈。大公鹿性欲正烈,行动迟缓。一下子被两个猎人和一条猎犬从三面包抄过来。猎犬在前面堵住了大公鹿的去路,一猎人挽弓拉箭正瞄射它的臀部。另一猎人手持弓箭也从右上方追赶过来。猎人所骑的另一匹马在不远处等候,马背上的马鞍显得十分突出(斯按:苏北海先生将披鞍的马误认成了骆驼)。这是一幅反映古代游牧民族早期生活的艺术品。

五、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乡阔克苏村岩画“牧马图”

牧马图:在阔克苏村海拔1370米的密脱盖尔冬牧场有一块高2.5米、宽3.5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骑马牧人、两条狼、一头牛、和十五匹骏马。牧人位于画面中间偏左,所骑大马身长22厘米,高16厘米;马上牧人高9厘米,宽8厘米(图一百三十九)。

伊犁河谷岩画(整理资料)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牧人骑着马正赶着马群在草原上行进,有两条狼尾追了上来。其中有一条大狼在牧人的身后已截住一匹掉队了的马,另一条狼也钻进了马群。慌乱中牧人在马上挥臂吆喝着马群,有一部分马已折头回返。走在最前面的一匹小马什么也不知道,还昂头、撅尾继续朝前走。位于画面右下、跟随马群一起出行的一头大牛也不知所措地往回返,岂不知钻进马群的另一条狼就走在它的面前。此外,这幅岩画上还凿刻有三个印记:。表明这块草地为三个氏族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