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根溯源系列报道之十一:山西孟氏调研报告

 东莱愚公 2014-06-24



追根溯源系列报道之十一:

----山西孟氏调研报告


沈阳孟令保  撰稿

朔州孟国桥  顾问


一、山西孟氏分布

历史以来,迁徙到山西的孟氏不是很多,其人口数量没做具体统计。但是山西孟氏与山东、河北、河南、湖北、陕西、内蒙、以及东北三省等地都有历史上的联系,因此,在续修涵盖全国一统的《孟子世家大谱》的今天,山西孟氏的调研考查,不可小视。

山西历史沿革截至清代,分行政区划为九府、十个直棣州、一道。(计十六州、八十六县、七厅)其中加粗文字代表那里有孟氏居住。

太原府(辖):阳曲太原榆次、太谷徐沟交城文水岢岚州、岚、兴(计一州十县)。

平阳府(辖):临汾襄陵、洪洞、浮山、汾西、岳阳、曲沃、太平、翼城、吉州、乡宁(计一州十县)。

蒲州府(辖):永济荣和、临晋、猗氏、万全、虞乡(计六个县)。

潞安府(辖):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计七个县)。

汾州府(辖):汾阳、平遥、介休孝义、石楼、临、永宁州宁乡(计一州七县)。

泽州府(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计五个县)。

大同府(辖):大同、怀仁浑源州、应州广灵、灵丘山阴高阳、天镇(计二州七县)。

朔平府(辖):玉、朔平、左云平鲁(计四个县)。

宁武府(辖):宁武偏关神池五寨(计四个县)。

辽州(辖):  辽州榆社和顺(计一州二县)。

沁州(辖):  沁州、沁源、武乡(计一州二县)。

平定州(辖):平定州、寿阳、盂(计一州二县)。

忻州(辖):  忻州定襄、静乐(计一州二县)。

代州(辖):  代州、五台、崞、繁峙(计一州三县)。

保德州(辖):保德州、河曲(计一州一县)。

解州(辖):解州、安邑、夏、平陆、芮城(计一州四县)。

绛州(辖):绛州闻喜河津、稷山、绛、垣曲(计一州五县)。

隰州(辖):隰州、蒲县、大宁、永和(计一州三县)。

霍州(辖):霍州、赵城、灵石(计一州二县)。

归绥道(辖):规划城厅、萨拉齐厅、丰镇厅、清水河厅、托克托厅、宁远厅、林和格尔厅(计七个厅)。

二、选举  孟氏族人中考取功名者列举

金代: 孟  鹤    云内人。进士。

孟泽民  云内人。进士。

孟攀鳞  云内人。正大朝进士,朝散大夫,招讨使。

元代: 孟仲徽  五台人。进士。

     孟时中  繁峙人。进士。

明代: 孟  惎    蒲州人。建文四年举人,湖南东安训导。

      孟  迪    太原人。永乐六年举人,青州府知府。

孟  祥    辽州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按察司佥事。

      孟  琳    蒲州人。景泰庚午举人,淮安府同知。

      孟  晟    太原人。景泰五年举人,定州训导。

      孟  泰    辽州人。景泰五年举人,徽州知州。

      孟  周    朔州人。成化己丑举人,曲周府同知。

      孟  準    辽州人。成化二十年进士,陕西佥事。

      孟  隆    辽州人。成化二十年举人,成都府通判。

      孟  春    泽州人。弘治丙辰进士,吏部侍郎。

      孟  儒    辽州人。弘治二十年进士,孟準之子。

      孟  阳    泽州人。正德九年进士。吏部侍郎。

      孟居仁    辽州人。正德五年进士,山东按察司副使。

      孟汝濬    蒲州人。举人,凤翔府知府。

      孟  録    忻州人。正德十四年举人。

      孟  玉    闻喜人。正德十三年任海阳县训导。

      孟时聘    永宁人。贡生,延庆教谕。

      孟  雷    泽州人。嘉靖四年进士,陕西佥事。

      孟  霦    泽州人。嘉靖己丑进士,陕西储粮道。

      孟  阶    泽州人。嘉靖十七年进士,承天府同知。

      孟  颜    泽州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四川参议。

      孟汝蒞    蒲州人。嘉靖十六年举人,郧阳府通判。

      孟  昊    长治人。嘉靖三十四年举人,平凉府通判。

      孟  泽    山西?人。举人,嘉靖十七年通县知县。

      孟  经    繁峙人。监生,嘉靖二十七年任获鹿县知县。

      孟  禹    蒲州人。武进士,怀仁城守备。

      孟  麟    偏头人。万历十四年武进士。

      孟  斌    偏头人。万历十四年武进士。

      孟时芳    蒲州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翰林庶吉士,累迁礼部尚书。

      孟履长    泽州人。贡生,万历十一年迁安知县。

      孟希孔    蒲州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扶风知县。

      孟  杜    蒲州人。万历年间任束鹿县教谕。

      孟兆祥    泽州人。天启二年进士。徙居交河。

      孟述唐    蒲州人。崇祯四年举人,原武知县。

      孟养浩    阳曲人。崇祯七年举人,宁陵知县。

      孟鸣韩    阳曲人。崇祯七年举人,溆浦知县。

      孟章明    泽州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兆祥子。

清代: 孟金鉉    介休人。顺治四年举人,桃源知县。

      孟綰祥    蒲州人。顺治六年进士,扶风知县。

      孟汉儒    介休人。康熙十八年进士,大同府教授。

      孟  涛    辽州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钱塘知县。

      孟攀云    太谷人。雍正十一年举人,桂阳州州同。

      孟承葑    介休人。雍正六年举人,青阳知县。

      孟自强    文水人。乾隆十三年进士,清涧知县,迁泽州教授。

      孟  侯    太谷人。乾隆十五年举人,赤城知县。

      孟  潜    太谷人。乾隆二十六年举人,湖南东安知县。

     孟生蕙    太谷人。乾隆二十七年进士,翰林庶吉士,编修。己亥年云南副考官,历光禄寺卿。

      孟生茸    太谷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顺天府西路同知。

      孟甡康    永济人。乾隆四十七年进士,沅州府知府。

      孟文台    介休人。乾隆五十二年举人,临汾训导。

      孟  詠    永济人。乾隆五十二年举人,平陆训导。

      孟宗泗    平定人。乾隆五十九年举人,朔平府教授。

      孟登先    阳曲人。嘉庆十四年举人,长乐知县。

      孟质敏    文水人。嘉庆十九年举人,平陆训导。

      孟毓淳    太谷人。嘉庆二十二年举人,永济教谕。

      孟士鸿    祁县人。道光元年举人,丽江知县。

      孟  洋    太谷人。道光九年举人,四川道监察御史。

      孟先颖    太谷人。道光十一年进士,莱州府知府。

      孟毓勳    太谷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江油县知县。

      孟  蘭    崞县人。咸丰三年举人,濮州训导。

      孟丕显    阳曲人。咸丰九年举人,鸡泽知县。

      孟丕荣    崞县人。咸丰九年进士,蒙自知县。

三、历史名人摘录

汉代:孟舒(?--前166),字子怀。祖籍山东,汉高祖十年始任云中郡守;汉文帝元年复任云中郡守,两次上任约25年,至卒。

宋代:孟宗政(?--1223),字德夫。本籍绛州。他的祖父孟安、父孟林都在岳飞军中,随岳飞到隋州枣阳,后世在那里定居(宋史有传)。孟珙是他的儿子,孟珙(宋史自有传)。

金代:孟彦甫,云内人。以明法为西北路招讨使知事,有疑狱当死者百余人,彦甫执意不从,后三日得实,皆释放。

元代:孟攀鳞(1204-1267),字驾之,原名璘,云内人。有政声,工书,擅文章。其高祖孟唐牧,字尧臣,擢进士第,仕于辽。曾祖孟彦甫,字仲山。辽亡后,以“明法中选”,知西北路招讨司知事。善断狱。有廉誉。后徙宣德州司侯、登州军事判官,享年八十。祖孟鹤,字寿父,同进士第出身,主汾州西河薄,宰宣宁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进阶儒林郎致仕。父孟泽民,字安宅,号云岩老人,性敦厚博雅,笃孝,崇庆元年秋,魁大同府选。辛巳(1221),登进士第。调河南福昌薄,以廉能称,有著述闻于世。兄孟琦,字伯玉,曾游学齐鲁间,贞祐乱后失散。子二人:孟史哙、孟桂哥。孟攀鳞,出身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自幼从父学习,“不经他师指授”有神童之誉。据《元史》载,“攀鳞幼日诵万言,能缀文,时号奇童。”13岁即荐名于京师。庚寅(1230)擢进士第,任陕州州判,辟举灵台令,入补省椽。壬辰乱后,随军渡北,侨居河津。癸巳(1233),至平阳,受内省委任,管句印造经籍事。乙亥(1239)充陕西府议事官。丙午(1246)为陕西帅府详议官,遂家长安。金亡仕元。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授翰林待制、同修国史。后因老病请归,忽必烈令就议陕西五路四川行中书省事。至元四年卒,年六十四。至延祐三年(1316),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上护军、平原郡公,谥文定。(罗海燕《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明代:孟春,字时之,泽州人。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巡抚宣府有军功。因为触犯中官张永而罢官还乡。祖父孟鉴,因春贵,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副都御使、父孟彪,因子贵,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副都御使。孟阶,春子,荫生,举人,官承天府同知。孟阶孙孟履明。孟阳,春子(另有传)。

孟阳(?-1519年),字子干(山西通志载:字子乾)山西泽州人。明朝政治人物。吏部侍郎孟春之子。正德九年,登进士,授行人。正德十四年,明武宗南巡之争中,上疏劝阻,并对同僚称:“此举关系到社稷安危,一命之士皆为此担忧,更不用说言官必须当效死尽忠。”被逮捕下诏狱,行杖刑而亡。其父孟春是前宣府巡抚,听闻其子死于进谏,以诗哭丧,语甚悲壮,时人争相传念。子孟颜,进士,官四川参议。

    孟周(1449--?),字宗鲁,朔州人。成化丁酉举人。弘治七年任河南阌乡知县,后升迁湖北汉阳府通判,正德三年迁衢州府同知,嘉靖年间卒于原籍。后人评价其为“学行显于乡,文章显于国,政事显于三省”,并在朔州城大街正中建飞黄腾达  黄堂听政”坊,以资纪念。(据朔州一九六六年孟氏家谱:孟周高祖孟大芳、曾祖孟赐、祖孟真、父孟祥。孟周是祥的长子。该支孟氏自孟大芳迁来朔州至今六百余年,其后裔除了朔州之外,遍及山西的山阴、右玉、怀仁、应州、大同南郊、左云、天镇、偏关、神池、宁武、代县、原平各县地等。)

    孟时芳,字斯盛。蒲州人,同知孟琳孙,父孟汝濬。时芳明万历戊戌进士,选庶吉士。掌院刘文庄、曾文恪胥器重之,由编修分校丁未会试,擢国子监司业。后又迁吏部侍郎,转礼部,充实录总裁官,晋尚书。(孟珵,字大理,蒲州人父孟浩,兄孟琳。孟汝蒞(一说涖),汝濬弟。孟希孔,汝蒞子。)

清代孟世泰,字绍孔,临汾人。由宏文院编修署武昌道事,迁河南按察使,再迁贵州布政使,补江西布政使。入为鸿胪寺卿,迁大理寺卿。世泰饶智略,称一时劳臣,在楚尤著。年八十二,卒。

孟生蕙,字鹤亭,太谷人。乾隆二十八年癸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上幸天津,生蕙于途次接驾,命以六部主事,迁员外郎。礼部郎中刘文正公统勋以有为有守,荐其擢监察御史,父忧,归。服除,补江南道,历京畿道。五十一年,授鸿胪寺少卿,寻转光禄寺卿,次年擢通政司参议。居官二十余年,以清直称。归,家居,奉母尽孝,训子弟以礼。敞衣疏食,家饶于力,风尚渐华。闻同里士有文行者,必造其私塾,叩所学,往复敦勉。卒年七十五,祀三立祠。

四、山西孟氏支脉及其家谱情况

原平孟氏:原平县(原名崞县)上封村孟氏家谱载,其始迁祖为五十六代孟孝,明初大移民期间,由太谷县迁来。

灵石孟氏:灵石县西沟村孟氏家谱载,始迁祖五八代孟子英,明代由曲阜迁徙而来。

朔州孟氏:朔州孟氏家谱考,始迁祖孟大芳,于明洪武三年,由代北东胜应募即戎于朔,遂家焉。其先世(朔州孟国桥多年考证)可推溯孟子五代孙孟舒。孟舒西汉时长期任云中郡守,其后人入籍当地,世代繁衍。

文水孟氏:文水县贯家堡孟氏家谱载,始迁祖孟守敏,系出亚圣之后,前数世由山左邹邑迁居山右之襄陵。明代洪武初年,均赋均丁,奉敕迁民于文邑。

交城孟氏:交城县大营村孟氏家谱载,首世祖普源、普吉、普祥、普海、普清、普明于宣德二年(1428),由大同府东胜,辗转迁徙到交城大陵屯,即今大营村。家谱载,元世祖时,以孝廉荐孟时功为东胜州太守,元顺帝时,举孟时功四世孙孟定为本州守备。洪武六年以勇选孟定子孟彦才、彦实为官军,征鞑至边外得功,升彦才为指挥,升彦实为太原都司,彦实卒,子士廉袭职。士廉子四:信、荣、敬、德。交城大营村首世(始迁祖)普源为孟荣子。而普吉、普祥、普海、普清、普明皆为孟德之子。

介休孟氏:始迁祖孟(纟盛),元文宗二年时,自山东临清迁徙而来。

灵丘孟氏:灵丘县下寨村孟氏家谱载,始迁祖六十四代孟尚喜,明景泰年间,由山东邹县原籍迁来。

清徐孟氏:清徐县(原名徐沟县与清源县合并)长头村孟氏家谱载,始迁祖孟和,于元至元一统之后,均赋均丁,奉敕由洪洞迁来。又载由于世久年湮,孟和的先数世迁居陕西关中,以及后由关中复迁至山西洪洞县,其详情已渺不可考。

五台孟氏:五台县阳白村孟氏,始迁祖孟克文(五十五代)明初由曲阜凫村迁至山西保德州河曲县。而后裔孟尔雅又于景泰年间由河曲迁至五台西阳白村定居。

繁峙孟氏:繁峙县大宋裕村孟氏家谱载,始迁祖孟大莠(本名孟小圣,据传是东胜孟氏之后,与交城孟氏有渊源联系。原有老谱,后失)

山西还有榆社孟氏;太原孟氏;祁县孟氏;怀仁孟氏;长治孟氏;临汾孟氏等,各有其手抄家谱,只是迁徙情况不详,始迁祖代次也不详,从略。
                                   

                                                  (待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