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呗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06-24

赞呗

  赞呗,通称为唱念,许多佛教寺院于休夏安居之时,都将此科定为日课,平时在讲经仪式、六时行道、道场忏法等中也广泛运用。赞呗之所以得以广泛运用,正如唐道世所说:“夫褒述之志,寄在咏歌之文,咏歌之文依乎声响。故咏歌巧则褒述之志申,声响妙则咏歌之文畅。言词待声相资之理也。”(《法苑珠林-呗赞篇》卷三十六);又如《释氏要览》上所云,梵音具有止息喧乱、便利法事进行之功能。

赞呗

  我国佛教的赞呗起源于古印度,呗即是梵语的音译,又称婆陟、呗匿,为赞颂佛德之歌咏。据《大智度论》记载,释迦牟尼未成佛时,一日见弗沙佛人火定而放光明,释迦牟尼即七日七夜翘一足,以一偈赞佛,于是由此功德而比弥勒提前九劫成佛。故佛教对于以音声赞佛非常重视。印度原来统称歌咏十二部经,不管长行、偈颂皆称为呗,此法传来中国之后,将歌咏长行改称为转读,于是呗就专指歌咏赞偈而言,故名为赞呗,又称梵呗。对于这个渊源关系,道世曾说过:“寻西方之有呗,犹东国之有赞。赞者从文以结音,呗者短偈以流颂,比其事义名异实同。”(《法苑珠林·呗赞篇》卷三十六)不过,当佛教初传中国之时,呗并不像经文大量译介那样被广为传授,这是因为,梵语和汉语在发音上有较大差异,无论是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均有相当大的困难。对此,梁慧皎就曾解释道:“自大教东来,乃译文者众,而传声盖寡。良由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偈迫;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是故金言有译,梵响无授。”(《高僧传·经师论》卷十五)。

  中国赞呗取法于古印度的呗,而又依汉语的特殊情况有所独创,即用印度的声律制成曲调来歌唱汉文的偈颂。相传中国赞呗起源于曹魏时代。据《法苑珠林》卷三十六记载,陈思王曹植尝游鱼山(今山东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清扬哀婉,独听良久,深有体会,于是便摹拟其音节,撰文制音,共有六契(章),即后世所传《鱼山梵》。其后,支谦亦传有梵呗三契(章),康僧会又创泥洹梵呗,另外晋帛尸梨密多罗亦以梵呗传于觅历,据史载,上述名师传作的赞呗,到了六朝的齐梁时代还大多存在。此后,南齐竞陵王萧子良亦热心提倡赞呗,创制了若干赞呗著作。上述著作在粱僧佑《出三藏记集》卷十二中均有详细记载,此外,该书还列举了齐文皇制法乐赞、王融制法乐歌辞、竟陵文宣制梵礼赞等,凡二十一种。可惜这些赞呗著作后世均失传3

  经过历代高僧的倡导,赞呗在古代许多宗教仪式中被普遍运用。首先,在讲经时必用赞呗,这类赞呗一般行于讲前讲后。据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三十九所记讲经应遵行的节目称:初礼三宝、二升高座、三打磬静众、四赞呗、五正说、六观机进止、七说竞回向、八复作赞呗、九下座礼辞。另据圆仁《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所记讲经顺序是:打讲经钟,大众上堂;讲师上堂登高座间,大众同音称叹佛名;登座毕,一僧开始“作梵”,唱“云何于此经”一偈;梵呗讫,讲师唱经题目,讲经;讲毕,大众同音长音赞叹,赞叹语中有回向词;讲师下座,一僧唱“处世界,如虚空”偈。其次,六时行道必用赞呗,这是古来名宗各派共同遵行的。近世寺院的朝暮课诵,犹可见其遗风(详见“课诵”)。再次,道场忏法因其旨在化导俗众,所以其仪式尤其重视赞呗。据隋智颉《法华三昧忏仪》第八“明行道法”所记行道次序称:行道欲竟,称三宝名,烧香正念作契呗,呗竞,唱“三皈依文”。最后,在一般斋会时亦常行赞呗。据载,唐大历中(766-779)宋州刺史徐向等在本州设“八关斋会”,曾饭千僧于开元寺,其余官民各设一千五百人、五百人、五千人的斋会,当时“法筵等供,仄塞于郊垌;赞呗香花,喧填于昼夜”(《金石萃编》卷九十八颜真卿撰《八关斋会报德记》),可见,赞呗当时在民间亦是相当盛行的。

  赞呗在中国流传之后,因为中国地域广大,故其音调亦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大体说来,主要有南北之异。据道宣记载唐代的情况说:“地分郑卫,声亦参差。然其大途,不爽常习。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引者注)关中(指北方长安地区——引者注),巨细天隔,岂非吴越志扬、俗好浮绮,致使音颂所尚,唯以纤婉为工?秦壤雍冀音词雄远,至于咏歌所被,皆用深高为胜。”(《续高僧传·杂科·声德篇》卷四十),可见南北梵音各有特长。宋代赞宁亦论梵音有南北二体,并指出这是由于授受渊源不同所造成的,他说:“原夫经传震旦,夹译汉庭。北则竺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僧会,扬曲韵以弘通。兰乃目氏之生,会则康居之族。……部类行事不同,或执亲从佛闻,更难厘革;或称我宗自许,多决派流。致令传授各竞师资,此是彼非,我真他谬;终年矛盾,未有罢期。”(《宋高僧传·读诵篇论》卷二十五)

  就赞叹文本而言,唐代以前流行的主要有《如来呗》、《云何呗》和《处世呗》三种。《如来呗》有二偈,出《胜鬓经》。其一为“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其二为“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此二偈均为行香赞佛时所唱,故又称为《行香梵》。《云何呗》亦有二偈,出《涅架经》。其一为“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其二为“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处世呗》出《超日明经》,即“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其中,《云何呗》与《处世呗》至元代仍然流行于寺院(见《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沙弥得度》仪式)。但到近世,讲经时已改唱《钟声偈》、《回向偈》以代替上述两个赞呗了。

  后世于课诵、祝延等时举唱的赞呗,一般最为流行的是六句赞及八句赞。六句赞是南北通行的赞词,其赞由六句共二十九字构成,故称六句赞。其代表作品为“炉香乍燕”《香赞》,其余佛菩萨、韦驮、伽蓝等赞词亦多用六句形式,故此赞韵调流行最广。六句赞多于法事开始时唱之,目的是启请诸佛。八句赞亦称为大赞,一般由八句构成。其代表作有《三宝赞》、《弥陀佛赞》、《药师佛赞》等。八句赞多于诵经之后或法事中间唱之。近世佛教寺院于佛诞、安居等时往往唱“四大祝诞”、“八大赞”等名赞。唱念时通常只用点板记谱,以铛铪等敲唱,其音量之大小、音准之高低以及旋律过板等,均依口授而无定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