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深处(6)
黄河三角洲是一块不断变化中的土地,一百多年来黄河沉积了两千七百零八平方公里的新生土地。一九九0年至一九九九年,黄河几乎年年断流,一九九七年断流更是长达二百六十六天之久。近年来,黄河入海沙量减少,无法形成新的土地,难以抗衡海洋动力的冲刷,造成海岸蚀退,自一九九六年起,三角洲的造陆就出现负增长,平均每年约有七点八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渤海吞噬。海水的入侵直接导致三角洲部分区域盐渍化加剧,生态严重萎缩退化。仅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湿地,在过去十多年中就减少了近百分之四十。
胜利油田魁雄之气滋长蔓延,一直将当地人排斥在外,并且越来越不把本地人当回事了,油地两张皮,政府是附属,关系成油水关系。自己种出的苦果自己吞,不应该再怨天尤人,然而,我的一位朋友说,他们总是在抱怨这个地方的环境恶劣。其实现在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社会发展成果不能共享的问题,在人口密集的油区都有同样的问题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庆、新疆油田稍好一些,是与他们尊重当地人有关,不以窃国者王窃小者贼。盗窃原油问题归根结底是法律不健全不合理,譬如许多原油收购点是有合法手续的,落地油归地方回收,谁能严格区分落地油和非落地油?呼唤了多年的石油法至今未出台,执法部门以罚代管,有的单位靠罚款创收。运油、盗油大户都有保护伞,这些保护伞也不仅是当地的,得到这种利益的也根本不是当地胼手胝足的农民大众。
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名满天下,股票上市后利好不衰,谁知到头来出了一窝罪犯,也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胜利油田拒绝使用当地的产品,他们的采购原则是舍近求远,最好是国外。这样可以借考察之机旅游一番,远来的和尚会念经,顺便搞猫腻捞点外快,收点好处费也放心些,自己内部的物资装备部门却没活干,当地的产品更挂不上号。油田人缺少最起码的同情心,一九八四年至九九四年的农民轮换工,工伤伤残人员到期一律辞退,给几千元一次性补偿费,爱要不要,强行辞退,许多工友因伤残至今生活困难,油田觉得是历史问题,早把他们遗忘了。
其实随着改制上市,石油工人也吃尽了苦头,几乎陷入了和当地农民一样的境地,公司高管们以欺骗的手法让职工“买断”,以强硬的手段逼职工下岗,低薪坑苦了老职工,让一生献身油田的工人骂声不绝,联合上访堵塞交通时有发生,而公司那些衮衮诸公何德何能,年薪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管你工人疾苦,理你农民利益,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经理,唯利是图而已,几百亿的利润缴上,走马灯似的坐了飞机就上天了。
上下交征利,得势者成贵族,拿工人的血汗钱邀宠买官,使多数油田人玩世不恭,对油田的将来失去了信心,也越来越懒惰,钻井、作业等又脏又累的工作多是招一些农民季节工来干。可怜的农民季节工挣命般的干一月只拿几百块钱的工资,正式工人一月几千块钱还不干活。油田一线严重缺员,后勤机构却庞大臃肿。刚招到一线的工人很快会挖门盗洞离开一线,并以有门路为荣。一些高校的学生分到油田,立即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许多针对油田的科研成果都来自非油田部门,有的油田工程师搞出来技术发明或专利,高价卖给地方企业获利,再由地方企业转化成生产力销售到油田。
胜利油田无处不在,对当地社会生活有深切的影响,它的改制上市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震荡。胜利油田对生态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设施建设和管道泄漏,以及大规模用水等,都会对湿地造成破坏,孤东油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开发时,就曾导致草地和滩涂大幅度萎缩。
胜利油田对共和国这块最年轻土地的污染毁坏,有待后人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