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黄河公路桥雄跨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胜利油田腹部的黄河上,距黄河入海40公里,是迄今万里黄河上最未端的一座正交异性板钢箱式斜拉大桥。该桥建于1987年,桥体总长2817米,宽19.5米,最大跨径为288米,载重120吨的4部挂车可并行通过,成为我国目前跨度最大、载重最大的钢箱斜拉式公路大桥。桥梁主体工程是两座高高耸起的索塔,斜拉着数百组钢索,凌空揽起伸向河心长达百十米的混凝土桥面。索塔张拉的数百条钢索好象一只展翅的大鹏,又象一只开屏的孔雀,勃勃雄姿、巍巍气度,构成黄河三角洲的一大景观。这座大桥喜迎万里黄河滚滚来,乐送千层雪浪滔滔去,既是胶东半岛与京津公路的运输枢纽,又是连接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最近通道的桥梁,对黄河三角洲的进一步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在黄河三角洲的渤海之滨有一座拦海百里长堤。60年代初,在这里发现了大油气田,名曰胜利油田,几十万胜利人在这里开发建设。为了遏阻海水,保护油田,国家投资数亿元,以愚公移山精神,运来了泰沂山区的石料,修筑了这座拦海长堤,总长50公里,底宽20米,顶宽8米,上面已铺成柏油路面,登临堤上,既可看汹涌的波涛,又可看林立的井架,海陆奇观尽收眼底。 在清风湖畔还建造了一座“黄河水体碑”,这是美籍华人画家陈强以他强烈的爱国情、赤子心在黄河入海口处建造的一处特殊景观,即在东径119度、北纬38度处筑起长765.1米,高2.5米、厚1米的白色石墙,将每隔5公里取黄河水样0.5立方米,计1093个水样,进行防止泥沙沉淀的重水处理,分别注入1093个方形玻璃容器中,并用中、英、法、德、日五种文字注明所取水样的经纬度以及黄河到取水联处的长度,按自左至右的顺序排列,依次嵌入白墙之中,让游人清晰地观赏不同地段的黄河水。这座碑墙雄伟壮观,色彩鲜明,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三角州内还建造了一座高29.7米的景观塔,内设观赏电梯,登临塔顶,万顷碧波、百里长堤、千米碑墙、数不清的油井、高耸入云的桥塔,历历在目,美不胜收。 油田中,油井参差错落,抽油机结队成行,隆隆的机器声,呼呼的喷油声,石油工人的笑语欢声,组成了令人兴奋的交响曲,胜利油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联曰: 九曲双峰三角地; 千秋百米一长堤。 联语写桥况。上联写桥:以“双峰”喻斜拉桥的两座索塔,言其高大雄伟。全句意为斜拉桥矗立于九曲黄河末端三角洲上,点出桥的地理位置,画出桥的勃勃英姿。下联写堤:“千秋”,言其坚固耐用,反映是一道永久性的拦海堤坝。“百里”,说其延绵百里,反映堤坝之长、气势之壮。一桥一堤都是黄河三角洲的宏伟建筑、壮丽景观,两者相对,一纵一横,一上天,一拦海,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联语以数字相对,自然得体,联趣横生。 联曰: 半岛高桥骑河尾; 长堤大路镇海边。 联语写桥势。上联写桥:言胜利大桥建筑在山东半岛黄河末端,交代了桥址所在,说它象一位威风凛凛的骑士横跨于黄河之尾,一个“骑”字道出了桥的勃勃英姿、巍巍气势。下联写堤:言拦海长堤象一条出海蛟龙拦阻于渤海之滨,使万顷波涛望而却步,一个“镇”字,反映长堤建筑之坚固、威慑力量之巨大。上联从高处着笔,下联从低处用心,描绘的是桥堤胜景,反映的胜利人改造河山的英雄气概和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联中以“长”对“半”,以“大”对“高”,形容词相对,展现出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充满了爱国热情。 联曰: 妆点三角中心,塔耸桥飞堤横卧; 繁荣九曲尾部,机旋钻转井直喷。 联语写黄河三角洲的景观。上联写建筑物风貌:首句概述黄河三角洲被打扮起来,次句具体分述塔、桥、堤的雄姿雅态。塔指高29.7米的景观塔,说它象山峰一样高高耸立。桥指胜利黄河大桥,索塔斜拉,好似大鹏展翅腾飞。堤指拦海百里长堤,有如一条巨龙守卫着万里海疆。整个景区,高低错落,动静和谐,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丽的河海画卷。下联写油田景象:首句总述九曲黄河尾部欣欣向荣的场景,次句分述机、钻、井之繁忙,因为机器开动,钻头旋转,故而排排油井都喷射出乌金般的石油。可以想见,马达轰鸣,人影穿梭,油花怒放,无限生机,不言而喻。上联写风景引人,下联写经济腾飞,因果倒置,迪人遐想。联语先概述后描述,先总述后分述,纲举目张,有条不紊。联中巧用动词相对,活灵活现,动感逼真。 联曰: 中原跃进、半岛腾飞,西接东连圆好梦; 大海欢呼、长河振奋,南来北往壮精神。 联语写桥功。上联言因为大桥西接京津公路,档连胶东半岛,所以促进了中原与半岛的路进与腾飞,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反映了大桥的通达之功。“圆好梦”,即实现了黄河三角洲人民千百年的架桥夙愿。下联言由于架起了胜利大桥,南来江浙,北往冀辽的车辆人群,畅通无阻,不断连绵,引起了渤海的欢呼与黄河的振奋,表达了黄河三角洲人民的喜悦心情,进一步反映黄河大桥的交通作用。“壮精神”,说三角洲人民因为圆了架桥的好梦,迎来了经济腾飞,脱贫致富,所以精神为之一振,心情更加舒畅,乐于为振兴中华继续贡献力量。全联只字末提“桥”字,但是从“西接东连”、“南来北往”等字句中就暗示了桥的建成,表达了桥的通达之功,含蓄比明指更富诗意,韵味更浓。联语赋予地域、河海以生命活力,巧用拟人手法,脱趣宜人。上下联前两句是联中之联,主谓结构,排列整齐,颇具气势。 联曰: 田胜利、桥胜利,物质精神双胜利; 碑成功、堤成功,人文地理两成功。 联语盛赞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联以“胜利”取胜,言胜利油田开采和胜利大桥的建成,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取得辉煌胜利,既点出了油田和大桥的名称,也展现了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巨大成就。下联对之以“成功”,言“黄河水体碑”与拦海长堤的建成,无论在人文方面或是地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既说明黄河三角洲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观赏河海的旅游胜地,也表达了中华儿女的一片赤子之情。联中三“成功”巧对三“胜利”,复字手法,自然得体,联趣横生。民族自豪感,子孙爱国情跃然于联中联外,洋溢在字里行间。 联曰: 信步长虹,观开屏孔雀、展翅大鹏,曼舞婆娑添画意; 闲赏高塔,听振弦琵琶、搧风铁扇,轻歌宛转溢诗情。 联语写桥景。上联以“开屏孔雀”、“展翅大鹏”喻桥身,说它展开双翅、舒展尾屏,盘旋摇动,与云天争高下,与美女斗丑妍,勾勒出一幅英姿勃勃的桥景画卷,一个“添”字,道出了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下联以“振弦琵琶”、“搧风铁扇”喻索塔,说它正在拨动琴弦、摇动扇柄,奏出悦耳的乐曲,唱出时代的凯歌,而那高亢的歌声已经飞出天外,一个“溢”字,说明音量之恢宏、感情之丰满。上联写形,下联写声,形声配合,悦目赏心。联语以“信步”、“闲赏”开首,表示赞桥联话出自游人之口,如亲目所睹,亲耳所闻,格外亲切。上下联二、三两句是联中之联,比喻得法,排列整齐,生动形象,联趣盎然。联中多用动词相对,变静为动,活泼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