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建国:东营市治理黄河口的重大科技突破

 水利天下 2023-06-19 发布于福建


【编者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本公众号创办的座右铭,也是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推文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精挑细选。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宗旨,为更好地丰富平台内容与专业水平,力求打造水利行业精品公众号平台之精神,【水利天下】开办【百家论水】专栏,专栏集各位专家智慧,进行热点解读、独到见解、沙龙研讨、案例或经验总结、分析等原创分享。本期为第158期,分享人是程建国老师,本文经作者授权同意本平台发布,文章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平台观点,文责自负让我们一起致敬分享者并与诸位分享、交流,欢迎各位文末留言。


文章全文



东营市治理黄河口的重大科技突破
程建国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造就了生生不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不断迁徙和改道,给中华文明发展史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古到今,那些心系民生,披肝沥胆,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仁人志士,伴随着黄河洪流的跌宕起伏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上演了一幕幕石破天惊,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从大禹到贾让,从林则徐到张曜,这些心怀大志,忘我治河的仁人志士,却都是壮志未酬,泪湿衣襟,仰天长叹,扼腕叹息。
东营人民治理黄河入海河口的重大科技突破,就是李殿魁同志提出的利用海动力治理稳定黄河口的创新和实践,这在治黄历史上应该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李殿魁同志1986年5月调任东营市工作后,立足东营,着眼全河,深刻认识到:东营市建市需要稳定黄河口,胜利油田发展需要稳定黄河口,开发黄河三角洲需要稳定黄河口,“东营拓荒千宗事,稳定河口第一桩”的严峻形势,把治理河口,稳定流路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来抓。1987年以前的几年,河口油田几乎年年遭灾,石油生产遭受极其严重的损失。气象部门预测,1988年黄河流域仍是丰水年,在这种情况下,水利部、石油部、黄委会决定1988年黄河流路改走北汊,并且下了“两部一委”红头文件,由黄委会副主任杨庆安来东营执行。在为此召开的会议上,胜利油田办公室分管水利工作的副主任李尚林情绪激动,态度坚决,说:“你们把黄河改走北汊,我就躺到地上让黄河冲走!”当时,胜利油田刚刚投资18亿元,建成一座年产500万吨原油的国家主力油田——孤东大油田。如果黄河走北汊,这个油田就面临冲毁的危险。1988年,东营市开始进行稳定黄河口工程治理试验。李殿魁说,治理黄河口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截肢强干,工程导流;疏浚破门,巧用潮汐;定向入海,河口永固”。最为直接的探索实践,就是M无潮点的现场实验,位置大概在北纬38度、东经119度,怎么样让黄河口在自然状态下找到M无潮点呢?说实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幸亏是在胜利油田和东营这个地方,也幸亏李殿魁是机械设计师。李殿魁年轻的时候是拖拉机、汽车设计师,设计机械对他来讲不是问题。上级确定李殿魁负责试验工程之后,他立刻从胜利油田要了个钻机上的大型高压水泵,那个高压水泵在钻机工作的过程中,钻机泥屑在几千个大气压下都能给冲出来。李殿魁知道油田肯定有这个大型机械,于是就把这个东西拿到船上,迅速造出一个一圈儿带着喷头的高压疏浚船。这些喷头可以凭油压机构升高下降,使高压喷头贴近河底,开动高压水泵时,高压水就把拦门沙的泥沙搅动起来,就跟开了锅一样。当时的试验数据是,如果船不走,高压水枪在拦门沙上每分钟可打8米深,如果船前进一个船位,可打4米深,走两个船位,可打2米深。在入海河口涨满潮即将退潮的时候开始冲沙作业,高压水泵搅动起来的泥沙就可随潮带走,如此反复作业,就可把拦门沙打掉,保持河口畅通。就这样,大家一鼓作气打掉了3.6平方公里的拦门沙,组成了一条新的指向M2无潮点的小河道。这就是人工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有的人,包括黄委都很奇怪,让黄河口指向M2无潮点,黄河就听你指挥?这是怎么弄的?说实在的,如果没有M2无潮点的理论研究,找不到黄河口的稳定方法,没有这个设备,黄河口试验工程也不会成功。实验一举成功,实现了“河口畅,下游顺,全局稳”的治理目标,从而保证了东营市的顺利建设,胜利油田的稳产高产,把黄河三角洲开发推向了国家决策,为石油化工、现代农业、发展黄河口生态宜居城市,创造了空前的有利条件。
东营人民的黄河治理可歌可泣,彪炳史册,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体现。李殿魁特别指出,这些实验的成功,归功于勤劳勇敢的东营人民,归功于不惧艰难的实验参与者,特别值得表扬的,是功勋卓著的总工程师王锡栋同志,当王锡栋同志报告说,实验取得圆满成功的那一刻,李殿魁激动的差一点流下眼泪。
时光记录历史,人民推进时代,经过东营人民的努力奋斗,终于迎来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东营地区赢得了新时代黄河流域加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地位,担负起振兴中华、复兴中原历史地位的神圣职责。人民群众亲眼目睹了东营市的发展步伐,也把李殿魁同志肩负重任,不辱使命,治理黄河的光辉历程记在了心里。东营人民思想解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次次的抗洪抢险,一场场的战天斗地,一幕幕的感人场景,可谓是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可歌可泣,彪炳史册。他们中既有治理黄河敢于决策的领导干部,又有不怕牺牲的抗洪英雄,更有深入实际、探索规律、具有承担国内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信心和勇气的水利专家。从此以后,东营市政府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助推胜利油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现了自然保护和油田开发的齐头并进,在一望无际、广阔浩瀚、沃野千里的茫茫荒原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建设奇迹。东营市委、市政府继承和发展山东历代治黄的优秀传统和近代科技治黄成果,受国家科委、水利部委托,承担“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研究》、《巧用海力输沙建设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技术研究》、《黄河三角洲国土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承担主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CPR/91/144项目研究,其实大家也从心里都明白,敢于承担这些项目的决策者是李殿魁,主持者也是李殿魁。国内外参加两大课题相关研究的水利、经济、生态专家,人数众多、规格很高,涉及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方方面面,其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令国家和国际组织双满意的结果,使东营市政府登上了现代治黄和黄河三角洲科技经济研究的高地,赢得了领导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主导权,创造出根治黄河河口流路和东营市兴起的划时代的奇迹,迎来了新时代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东营市展现出空前发展的大好形势。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共东营市委原书记李殿魁同志,每当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和胸怀国家,心系黄河,不屈不挠,治理黄河入海河口的艰苦历程,常常是潸然泪下,泪湿衣襟。他深情地说:“我今生注定与黄河有缘。生在离黄河不远的农村,长在黄河岸边。少年时代经常跟着哥哥、带着弟弟到黄河滩区拔草,经历过秋汛时掉入滩区泥淖和冬季履冰过河的险情。我治理黄河口的实践在东营,但形成我的理论体系是在省政协。1995年我就调到省里来工作,省政协对我的工作很支持,给我两个办公室,一个搞科研的办公室,一个行政办公室。这些,更加坚定了我依靠科技的力量治理黄河入海河口的信心和决心。”
2003年,水利部的总工、水利学会理事长朱尔明,在东营主持召开了一次黄河口专题研究会。那次研究会水利专家都来了,包括长江口治理的资深院士陈吉余先生,所有代表一致肯定我们治理河口的办法。陈吉余先生说:“我这个年纪,医生不让我出门,但治理黄河口这件事儿太大了,我得来参加。从理论到黄河入海方向、地点的选择,东营都是正确的。”最后讨论纪要的时候,李殿魁建议以全国水利学会的名义做个结论,——东营市巧用海动力治理黄河口是人民治黄的重大科技突破。把这个结论定下之后,就可以制定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规划、治理黄河规划以及国家对黄河经济带的规划。遗憾的是,最后没形成决议。会后(2003年)水利部为黄委黄科院立了个研究项目,依然坚持河口摆动论。十年后2013年送国务院审批。国务院不直接批,要求国家发改委、山东省和水利部三家都会签之后再批准,结果山东省就把决定交给了李殿魁同志。2013年春节,李殿魁同志没有过好,他完全沉浸在了黄河入海河口治理的思绪之中。当他认真看过这个审批意见后,大吃一惊,水利部竟然又回到河口摆动论的原点上去了。李殿魁十分着急,立刻写了一篇《关于拒签黄河口治理综合规划的意见》。于是,国家发改委专门向省政协询问,这篇文章是不是李主席写的。他们回复说:李主席的观点十分鲜明,必须坚持海动力治理黄河入海河口的科学精神不动摇。国家有关部们看到李殿魁同志的意见后,就没有批准这个《意见》。李殿魁同志期望着,东营历届领导都要坚定地维护黄河口稳定,捍卫“山东经验”,其精髓就是,把大海的破坏力变为稳定黄河,守护国土,建设生态海岸的坚强力量。坚持和发展“山东经验”,可保证东营乃至山东水利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他希望大家,要崇尚科学,真正认识和学会巧用海动力,用好何富荣水力插板桩成套创新技术,正确发挥科技局、水利局、建设局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如果坚持做到这一点,东营一定可以建成巧用海动力建成生态海岸的示范市。特别是现在,在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强大推动下,李殿魁同志确信,黄河的发展和复兴,关系国家发展复兴大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和东营的大发展是必然的。关键在于,要使黄河三角洲开发纳人整个黄河经济带的规划。纳入这个规划,东营就是龙头,必须得有这么一个战略定位。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黄河入海河口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治理、稳定黄河流路,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也要有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这样才能凝聚起推进黄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壮心不已,精神矍铄的李殿魁同志,几次来到他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黄河入海口。此时此刻,黄河两岸,树木挺拔,枝繁叶茂,一排一排,一列一列,整齐划一地沐浴着万道霞光,紧紧地依偎着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生动彰显出大河对人民的馈赠,绿叶对根的情意。每当李殿魁豪情满怀,坚定自信地站立在高高的黄河大坝上,注视着大河的汤汤奔流,大地的碧绿辉煌,人民的安居乐业,他就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顿觉那时岁月的沧桑豪迈和大河安澜,造福人民的无上荣光。
作者供稿于2023年6月

附:作者简介



作者程建国老师

【作者简介】程建国,鲁迅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理事、山东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文学作品:长篇小说《铁门关风云》《八大组1943》《擒狼》《大河之洲》《东津四大乡贤》《大河向东营》。
本期【百家论水】专栏系列就到这里了大家有需要交流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转发、分享,期待各位下期再见。
编辑:薛国强
审定:程建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