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夺大清河改道后,黄河三角洲新生的土地依旧越扩越大。民国初年,黄河经常在山东鄄城县决口,大水漫灌了荷泽、郓城、济宁、金乡、鱼台等十几个县。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将难民迁移到利津洼里开荒种地。韩复榘把灾民分成“八大组”,安置在今垦利区永安东西长达120公里的新淤地上。 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三角洲上出现八路军的渤海支队,出现了杨国夫将军的劲旅。1941年8月26日,许世友 、景晓村、杨国夫、刘其人等率领清河区军政机关驻进八大组一带。1947年7月,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人陈毅、张云逸、舒同、魏文伯等率华东军政机关、部队1500余人,从利津小街渡河西去。从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利津县城解放,黄河口一带是解放老区。是山东著名的“乌克兰”,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布有布,淮海战役,黄河口一带出动十几万民工,十万辆小推车,将粮食、食油、猪肉、咸盐、马草、军鞋送到前线。这是一片奉献太多的土地,这里的高粱、玉米,曾喂养过中国的革命,这里的棉花粗布,曾包扎过民族的尊严。后来,地质学家探明,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的地质储量为数百亿吨,天然气资源为上千亿立方,是仅次于大庆油田的全国第二大油田。作为三角洲主体的现东营市的方圆一百平方公里内,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占到整个油田的85%……钻探资料还证明,东营凹陷有煤层5—13层,总厚达13—30米,最厚65米,总储量约85亿吨。年轻的东营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此圈为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发,基本上遵守了由南向北的时序。上世纪80年代初,以设立特区为标志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率先发展起来。90年代,以浦东的大规模开放开发为标志,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黄河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开发开放,提上了中央的重要议事日程,本经济区为中国的工业基地,集中了北京、天津、沈阳这类大城市以及辽宁、山东两大经济强省。此地的发展,对于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各方面条件分析,环渤海湾经济圈,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上世纪80年代,为了东营的经济快速发展,急需黄河口稳定,河口不摆动。这要感谢东营市第二任书记李殿魁书记,后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教授级高工。是治黄专家,曾被称为“黄河书记”。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口摆动、黄河改道论还统治着中国水利界,认为新成立的东营市,黄河口稳定30年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派李殿魁到东营任市长。在国家水利部、黄委的支持下,李殿魁成功解决了黄河口稳定问题。2013年9月,在第35届国际水利学会大会上,李殿魁演讲了《简析长期稳定黄河口的基础理论》的论文,并宣布,我们做到了稳定黄河口30年不摆动,并可以保证100年不摆动。纵观黄河的历史,发现有史记载的黄河至今行水2623年间,在渤海行水1886年,黄海行水737年,黄河主要在渤海。在1855年黄河重回山东的166年中,黄河口在北到套尔河、南到支脉沟的大范围内摆动,而在利津向东北方向的延长线上45度的范围内,行水时间大体占75%,充分说明黄河口前沿的情况特殊,这里输沙能力强,对河口有牵引力,这是渤海水流决定的。渤海是个大口袋,其口门在辽东半岛大连的老铁山和山东半岛蓬莱阁的连线处。该线上分布着长山列岛,把渤海湾涨落潮分成多股。对黄河口发挥主导作用的是两股:一股来自大连市老铁山脚下的老铁山水道,深87米,宽75公里,涨潮时径直向西至唐山海岸一分为二,其中顺时针一小股进入辽东湾,逆时针一大股进入渤海湾,经天津、沧州、黄骅、滨州沿海进入黄河三角洲前沿;另一股是蓬莱阁下的登州水道,深25米,宽12.5公里,涨潮时,顺时针沿莱州湾西进,经过龙口、招远、平度、莱州,潍北沿海进入黄河三角洲前沿,二股潮流分别来到黄河三角洲前沿的时差6小时,结果出现了南涨北退,南退北涨的现象,形成了m2分潮点(也称m2无潮区)。这两大潮流的交汇点,让黄河口从此点入海,海平面最低,而两大潮流交汇线,向东北方向延伸,形成海平面的柔性海沟,让黄河口在渤海柔性海沟向东北方向发展,两大潮流双向输沙,最有利黄河口的泥沙疏散,所以让黄河口从 m2分潮点入海,向东北方向发展,黄河口就可以长期稳定。李殿魁提出了“一主一辅,双流定河,高位分洪,导堤入海”的工程布局。即清水沟流路为主要流路(在垦利区),刁口河(在利津)流路为辅助流路,主辅不能颠倒,以保持河口海动力最大的输沙能力。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东营视察,明确指出“我赞成东营市长的意见,固住河口,一大创举,山东解决了黄河口稳定问题是了不起的。”1992年联合国粮棉开发署驻北京的首席代表亚瑟,郝尔康先生到河口考察,高度评价李殿魁,“黄河口是世界上最难治的河口,你能用海动力把黄河口固住,对世界大河的治理,都有重要启发。”1994年黄委主任綦连安、总工吴志尧联名致贺,“你们的成功,为黄河的根治带来了希望!”1998年在北京世界泥沙会议上,李殿魁发表了《巧用海动力治理黄河口》的论文 ,美国首席专家、世界著名水利专家颜本琦用英文书面评价:“你的理论是正确的,措施是有效的,你应该由此获得国家大奖!”2010年6月,水利部在东营召开黄河口治理专题讨论,水利部分管科技工作的胡四一副部长对李殿魁说:“在水利界你虽然是少数,但你确实掌握了真理!”固定河口,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李殿魁指出,根治黄河要经过“控制洪水、固定河口,优化河势,增水复航”四大阶段。新中国建国七十多年,前两项任务已经完成,取得了辉煌的治黄成就,小浪底水库建成,标志着控制住了黄河上游的洪水,调水调沙的成功,标志着找到了处理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的办法,现在急需把治黄工作重点转向“优化河势、增水复航”上来。进一步做到黄河自然优势和人工治理工程的结合,把南水北调工程与黄河增水工程统一起来,在新中国建国100年前,一定可以完成根治黄河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