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道入俗青萍剑

 章意率 2014-06-25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下,传统武术门派要以怎样的速度跟进?在探索门派发展的道路中,是自我救赎还是自生自灭?在贾氏青萍剑门派中,传人身上所反映出对门派、家族的坚守与无奈,似乎就是对传统武术如何适应当代发展问题的一个缩影。

技击篇

一招一式都攻敌“七寸”

在黄骅市农业发展银行别墅小区的一处院内,四株石榴树果实累累。青萍剑第九代传人孔令春自2003年买下这栋别墅后,就未曾居住,房子仍是毛坯,一楼水泥地上铺着厚厚的、印有太极图案的黄色垫子。每天晚上7点以后,孔令春与其他师兄师弟在这里习练青萍剑,而他们的师父贾勃生正好相反。83岁的贾勃生一般是在早上活动手脚——踢腿、打拳。剑术,他一般坐着就可以练了,“在脑子里练。”他说,这叫“悟”。

据他们介绍,青萍剑“青萍”二字的由来,一说:青萍是浮萍的一种,它寄身于粼粼碧波之上,随风漂浮不定,无拘无束,剑法就取其潇洒之外形;二来:青萍本是古代一把宝剑,据说能切金玉、断毛发,锋利无比,剑法就取其锋利之实用。

青萍剑就是以实用为特长,它的一招一式都有着特定的实战意义——也就是都具有攻击性且目标明确。师父在教徒时,首先要告诉他在进攻敌人时所取的部位。例如,人的手腕至肩分成十等份,每份为一寸,而青萍剑进攻时,大多是在手腕到手肘部位,即1~7寸之间。

这“七寸”,犹如坐标,不同技击招式的攻击,对应着不同的位置。比如,剑法招式之一的“仙人指月”便是攻击对方3寸。不仅如此,青萍剑前后招式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一式为后一式做伏,后一式奏前一式之功。”大师兄王得方说,这样在与对方交手时,自己剑的形式、指向以及自己暴露出来的部位,迫使对方只能从那些方位进攻。如此,对方的进攻,其实全在自己的胜算之中。

腿和腰练成“面条”一样

贾氏青萍剑快速主动,灵活多变,即使是剑指(练剑的要掐剑诀,剑指本意是配合动作起平衡持剑手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技击性。

“一是它有点穴的功能。有时也有‘倒把’。从右手换到左手,就叫倒把。它的作用在于,当敌人在左手边,而自己的步子很难换过来,那么,顺势把剑换到左手进行攻击,变化的速度更快。”王得方说。

青萍剑也有着“活把剑”一说,因此,对习练者手腕灵活度要求极高。比手腕更难练的是步法,青萍剑的步法旋转非常多,一般是60度或30度的旋转。因此,“腿和腰练成‘面条’一样,是最好了。”贾勃生说。

旋转的目的是为了让开对方攻来的兵器,再回击对方。攻击时,青萍剑讲究快速夺取主动,剑的运行路线就非常短,又是其明显的特点。拳谱中说,青萍剑步法是:迈步快如风,止步似钢钉。这句话还接着一句:眼神似闪电。它指的是外在的是精神,也就是给人的感觉。“你一个动作,看着对方,人家要说‘干吗,吓死人啊’,这就对了。”贾勃生说。

然而,步法与剑法要想完美结合,却并非易事。王得方说:“青萍剑一训练,脑子就得有一个意识:中线、内线、外线(也称中门、内门、外门)。走内门刺哪个位置,走外门到哪里刺,都非常严格。”

青萍剑门不只是练剑

青萍剑门虽以“剑”命名,但并不只是练剑,当年青萍剑门人刘文石不仅善使剑而且善使鞭。其实,刘文石所使用的鞭,也并非《水浒传》中呼延灼所持的钢鞭,而是一种类似炉锥的独特的兵器,又称“铁筷子”。这种兵器的好处是,既比剑重,又比钢鞭轻。不过,最重要的是,“青萍剑门的兵器不只是剑,还有其他。”除了鞭,还有春秋刀和大枪等,也都为青萍剑门内所习练的兵器。

虽然其他门派也有枪与大刀,但是青萍剑门习练枪与刀都是比较少见的“左把”——左手为兵器持重手。左把叫大把枪,右把是小把枪,武术中有着“小把枪遇上大把枪,不死也带伤”的说法,据说关羽持刀也是左把。虽然左把练起来难,但是杀伤力强。

不过青萍剑为道士首创,一直以道家思想文化为根基。在技击上有虚实变化,在应用上又讲究后发制人。虽然剑法有有凶狠技击的一面,比如:刺喉、刺心。但青萍剑法不提倡主动伤人,而且在伤人时,也尽量减少杀伤力,多数攻对方的持剑的手,即1~2寸之间。缴械但不会危及性命,也就是点到为止。

传承篇

剑法完整保存反增八式

相比于其他门派在传承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出现的失传现象,青萍剑可以说相当幸运。几百年来,不仅原有的6趟365式全部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不断深化发展成373式。

据青萍剑剑谱序言记载,该剑术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创建时间在清朝康熙中期。潘道长将剑术传于山东省沂水县泥古庄孟教华,孟教华传于济南府临邑县冯希汤(道号和玉),冯希汤传于山东省无棣县人杨鄂林(字棣园),从此,青萍剑术流入俗家。清中期,杨鄂林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今黄骅市)大韩村镇(今黄骅镇)贾云鹤。贾云鹤在杨鄂林的严格教诲下悉数贯通了青萍剑术6趟365式。

贾云鹤授徒二人,其弟贾灵泉与表弟刘文石,刘文石授徒马振祥。马振祥与师弟贾耀亭对青萍剑术深化剖析,优选八式插入最后一趟剑中,从此青萍剑术由原来365式发展成现在的373式。

剑法的373式,一招一式都没有失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贾勃生按照老剑谱把青萍剑重新整理一遍,并出版《青萍剑》(1991年8月)。书中,贾勃生对老剑谱上的一些内容也做了修改,“按剑谱说明,你取(攻)我哪里,我如何攻防,其中一些招式有‘空隙’。我就想,我如果这样,不是更好吗。所以,就改了。”

浅尝辄止得真传者少

青萍剑严格的传承方法与剑谱保存得非常完整不无关系。据说,贾云鹤当初学艺时,三次前往杨鄂林家中,动用了一切亲戚朋友关系,最后才得以入门。青萍剑门收徒之严也可见一斑,而门内在收徒上一直遵守着“不忠不孝者不传、见利忘义者不传、无气节者不传”的三不传规矩。

相比长辈艰难拜师的过程,如今青萍剑门放开了最大尺度。“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教你。”贾勃生说。不过即使如此,新时代青萍剑在传承发展上依然面临很多困惑。

王得方记得,自己在入门的时候,先练习简单的十二三招,可是单单一个劈剑动作,就分为弓步劈剑、并步劈、活步劈。而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解的深入,他发现:“里面奥妙真多。”于是,越来越想学下去。然而,像他一样想法的徒弟少之又少,大多是学了两三趟之后就走了,王得方说:“浅尝辄止啊!”言语中带有无奈与慨叹。

“越是好东西,训练也越严、越难。”王得方觉得这种简单的逻辑关系,却很少有人在练剑时体会到。因此,一直以来,得到青萍剑剑法真传的人寥寥数者。今年已83岁高龄的贾勃生,就对其众弟子充满期望,他如是写道:“而终能继衣钵者谁,希共勉之。”

办网站搞活动寻找发展道路

不过,青萍剑门的传人一直为门派如何发展而绞尽脑汁。今年夏天他们又重新建立了青萍剑的网站,目前正在完善中。师兄弟间也时常谈及这一话题,一次,原黄骅市武术协会主席徐复楼提出建议:“像太极拳一样,搞些活动吧。”众人情绪激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健身为主的太极拳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发展,至今这门传统武术也毫无衰退的迹象,今年政府对太极拳的推广又提出了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对于一个传统武术门派,以自身的更新速度适应着当下文化的发展,实在难得。这样的声望和地位,也让其他武术门派艳羡不已。青萍剑门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积极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孔令春听着,认可着,行动着,未来却仍是一片茫然:“具体如何还得再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