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王语雷悦读馆 2014-06-26

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生活化作文——让作文回归作文本质

于保东

第一部分:“生活化”作文的缘起:

语文是一个生活化的学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在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应该是自由生命、人文精神和个性语言同构共生的享受。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认真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我们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却忽略了语文教学另一块重要阵地——作文教学的改革。作文教学仍然是一片落寞的、尚未引起重视的半壁江山。公开课、优质课等语文教学评比活动中很难看到作文课的展示,与轰轰烈烈的阅读教学相比,作文教学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作文教学中为片面追求高分急功近利、浮躁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虚假作文、投机作文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考试作文中都很严重,甚至可以说到了泛滥的程度。

所有的语文教师和学生都知道: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什么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应基于人的终生需要及和谐发展。当下由于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心态的影响,加上多年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学生作文中和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出来却不是正常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应对中高考表现出的“假、大、空”作文,为了应对中考和高考,许多学生在审视中高考的作文命题时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甚至有些中高考作文的命题就是在逼迫着学生说谎。

在作文教学实际中,由于许多语文教师的认识偏差和缺乏根本的作文教材作为作文教学的依据,否定了作文能力的循序渐进规律,轻视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而放任学生的写作,任由学生写作能力的自然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与计划。因此就出现了“拍脑袋”作文命题和即兴式作文,作文教学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捶。还有更多的语文教师热衷于作文技巧的指导,这些技巧多是限于行文技巧层面,形式多于实质。还有的教师作文教学总是围绕着中高考的指挥棒转,总是从急功近利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写作。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而写作是学生心智活动的个性化过程,是自己内在精神活动与外在表达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是自己的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因而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归根结底,写作是学生心灵的震颤、悸动与倾诉表达,是生活化、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

作文的源泉源自于学生真实、丰厚而厚重的生活,脱离了生活的作文训练就是缺少了对学生真实生活的关注,缺少了对学生书写、反映真实生活的鼓励、引导。写作不再是学生生活的需要,而成为老师和学生纯粹的应试的追求。当写作的评价(包括教师平时的评价和考试作文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真实思想的认同、提升而是简单的贴上空洞笼统的评语标签时,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随之走上了简单、虚假、僵硬的死胡同。

作文的本质意义在哪里?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第二部分:理论依据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响彻在我们语文教师耳边时,我们又有多少语文教师把陶先生的这句话践行到自己的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实践中?

任何语文教育的实践行为都脱离不了坚实理论体系的支撑,我校提出的“生活化”作文正是基于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提出的实践性的研究。在对“生活化作文”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除了认真学习了陶行知、杜威、叶圣陶的理论著作外,我们也深入学习了当代在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方面前沿性的理论著作,从名家和最前沿的的教育教学思想中汲取营养,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和实践。

第一、“生活即教育”的理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须是以做为中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国内外许多作家在谈到自己的写作体会时,都谈到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茅盾先生曾经说过:“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里刘勰就是提出了“物-情-文”的转化过程,“物”就是社会现实生活,“意”就是作者的写作意识。“生活化”作文就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内容,从生活场景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书写真实生活的写作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思考、提炼、表达生活的写作习惯,进而丰富提高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来建构的知识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四要素(情景、对话、协作和意义)的建构。它重视学习者在知识上的内化过程和环境相互作用,在外部信息的输入与学习者内部生成的知识结构中强调学习者内部的生成作用。在知识观上,它强调知识的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每个学习者对事物的意义建构是不同的,具有独特性。在学生的学习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是积极性的、有目标导引的,具有诊断性的反思性逐步显现的过程。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帮助作用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题、主体体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建构目的。

“生活化”作文正是基于生活中情景,强调的是学生对生活的不同体验和认识,学生在体验情景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对话、与读者的文字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认知,增强对生活意义感悟。

“生活化”作文的写作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心灵铸造最终的实现是靠学生对生活、生命的体验来完成的。在生命的体验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之间变得更亲切自然、充满活力。在体验中,学生的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与尊重,使学生的生命意义更萌发了新的动力和探究生命意义不竭的源泉。

第三部分:开展的工作。

对中学作文作文教学的探索始终是有志于作文教学改革老师的不断追求。我们课题组也不例外,我们在90年代借鉴和汲取了快速作文教学的经验和操作规程,进行了快速作文的试验和改革,虽然在时间和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成绩,但我们感觉到始终在作文的教学改革中没有探索出一条比较明朗的路子,只是在借鉴和模仿别人的东西,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进入21世纪,在创新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又在快速作文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创新思想的要求和大的社会环境,把作文教学的思想定位定在对学生创新思想的培育和指导上。但怎样创新,创新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此感到比较茫然,并且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对创新的理解更多的是放在了作文的形式上,作文的形式不断翻新,不断出现一些为文、为分而进行的形式过度包装假作文,学生的作文成为一张毫无实质思想内涵的华丽糖纸。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在发现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的教学的根本问题时,我们发现: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活动缺少了,学生没有生活的底蕴和对生活的感悟,就不能写出根植于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突出个性特色的作文。

 “生活即教育”,“作文即做人”,“文品如人品”。作文教学的根本植根在学生的生活中,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本源和本质所在。于是我们在2004年提出作文“生活化”这一概念。于是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将作文教学的视野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来,通过大家集体研讨,确立了以活动体验促进学生作文成长的思路,每次的作文课都是在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中进行。这样做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学生的作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又发现,虽然以活动为载体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但却没有解决作文的有序性问题。作文教学要计划,要走科学的训练之路,必须克服作文的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根据这样的反思体会,我们又根据对“生活化”进一步的理解,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进行了调整和梳理,对初中阶段的训练内容和体系进行重新的整合与编排,着重解决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经过3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又发现,这套训练内容和体系中,表现出的问题是:系统不够科学和完善。我们思考: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作文教学系统和写作系统,并不是把一些生活内容和教学要素简单的整合与叠加。究竟应该是以能力要素为主线的系统?以写作过程为主线的系统?以写作方法为主线的系统?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主线的系统?以文体分类为主线的系统?还是将以上因素综合起来建立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经过多次的讨论和反复的论证,在有些问题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辩,思想一旦得到碰撞,就会产生无穷的智慧的火花,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建立一套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上的综合种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综合提升学生作文素养的综合体系比单纯以一个要素为主的体系要适用当前的作文教学实际。虽然建立这样的体系是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即使建立起来也可能有很多的不足与漏洞,写作要素、写作维度之间的关系也很难协调与整合,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写作实际对写作要素、写作维度进行有侧重点的灵活调整和使用,对写作要素、写作维度不一定在一次作文教学中都要求面面俱到。

第四部分:形成的结论。

新课标“生活化”作文是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开发的作文教学课程资源。该课程资源紧紧围绕“生活化”这一突出主题,紧扣学生的写作实际和教师的教学实际,解决了当前作文教学中突出存在的突出存在的无序、无效、无招的问题。

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作文课程体系。从总体上,东营市实验中学开发的作文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几个要素: ①目标要素 ②内容要素  ③文体知识要素④方法要素 ⑤过程要素⑥素养要素⑦能力要素等。

 “生活化”作文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内容建构凸现“生活化”,切合作文教学的实际。该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紧密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等生活内容,以生活实际场景作为写作的起点,激发学生抒写真实生活的欲望。这套课程资源体系不仅在内容上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也把写作看作是学生生活习惯的展现,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上。通过写作训练,逐渐引领学生把写作与生活习惯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在作文修改中,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次,过程与方法建构注重整合与提升,适合学生自检与提高。过程与方法的建构指写作教学策略的建构。“生活化”作文课程体系在这方面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定位作文教学目标。作文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作文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精神塑造和生存发展,倡导“为自己作文”“为他人作文”。

2.创新水平达成度。改变过去沿用已久的作文评价标准,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一厢情愿出发,多角度、多方面的作文进行评价。

3.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一题多练,分设目标,自主选择,相应提高。

4.整个教学设计比较完善。教学设计包括“活动设计”、“目标描述”、“写作内容”、“教学过程”、“例文点评”等部分,其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文体写作知识提炼+模板材料、教学策略、素养培养等。教学过程七年级、八年级侧重在教师指导下的生活化场景写作训练活动,注重挖掘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九年级侧重对学业水平测试作文的指导。强调内容、方法、策略等各种写作要素综合布局提高能力的训练。

三是这套课程资源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和能力提高的渐进性。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从而健全学生人格。

第五部分:取得成果。

在“生活化”作文探索的路上,我们走过了艰辛的10多年,我们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生活化”作文也结出了硕果。在学校每年一度的校级课题申报和研究中,课题组的老师对“生活化作文”的研究又进一步细化到40多个子课题,对这40多个子课题进行了不间断的反复滚动式研究,在集体——个人——集体——专家——集体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在学校层面形成了大的教研力量,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果,并带动和影响了周边多处学校的语文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有30多名教师的作文论文在各类不同刊物发表或获奖。我校“树人”(现更名为“红荆”)文学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团”,校刊《树人》被评为山东省中学生优秀校刊校报一等奖。2010年成功举办了全市的作文教学研讨会,我们课题组做了重点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老师、和专家的高度赞扬,我们在不同的会议上展示我们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成果。文史出版社在2009年给我们出版了《新课标生活化作文》系列丛书共6本。我们“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经验已经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教研”区域协作区得到推广,在山东省部分地市也得到推广。2011年我们将举办全市的的作文教学现场观摩会。

第六部分: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序列是一项十分繁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作文教学只能在无序中探求有序。这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起,你很难说是哪种物质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也很难说清你的哪种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到了最重要的影响,你也说不清你的教育和孩子的物质营养对孩子的成长在什么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呈螺旋式、递进式、立体式发展的,既是一种渴求又是一种生命的冲动。同样教师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学习的引领作用也正如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教师要不断的对学生的作文思想进行引导,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训练提高,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发展对作文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及对作文规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究竟是喜欢课内的限时训练,还是依赖于课外的自由写作,还是喜欢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指导,还是注重读写结合的作文指导,这些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很难在“生活化”作文序列中各有侧重的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备课时,对“生活化”作文序列中呈现的教学要素进行整合和有机组织,当然也可以对教学的要素根据具体的实际进行删减增补。

当然,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在研究的过程中,这套作文体系的系统性可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以期在更多的专家和语文教育界的同仁提出更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更为科学、系统、完善,为中学作文教学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七部分:远景展望。

“生活化”作文课题组走过这十多年,对“生活化”作文进行了反复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一致认为: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是艰难的,“生活化”作文课题组的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实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研究中还要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使得该课题更加系统、科学、方便操作和使用。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整理出版自己的作文教学理论书籍。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不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作文课程体系,推广我们的课程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市、省乃至更广的范围推广我们的教学思路,展示我们的作文教学成果。

总之,“生活化”作文为中学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我们脚下的路更长,但愿我们的路,万水千山;我们的花,万紫千红。春天我们播下的是种子,秋天我们收获的是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