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史故里de党家村

 太阳初照 2014-06-26
太史故里de党家村



     说起陕西韩城,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司马迁。其实,让韩城人引以为傲的还有一处古老的村落——党家村。

 

太史故里de党家村

                                       党家村全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党家村距离陕西省会西安市200余公里。从韩城市区出发,向东北而行9公里,经过一段高低不平的泥土路,就到了党家村。

    漫步党家村,青石铺成的街道坑坑洼洼,历经岁月打磨,光滑可鉴。顺着两侧斑驳古朴的院墙,小巷自然延伸至村落深处。

    党家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相传党家先祖党恕轩逃荒至此,娶妻生子,香火延绵至今。后又有贾姓与党姓结姻,形成党家村党、贾两姓和睦相处的格局。

    明清两代,党、贾两家人合伙经商。由于经营有道,党家村人积累起大笔财富,成为当地巨富。手中富足,两家人大兴土木,最终成就了党家村鳞次栉比的四合院。

    如今,党家村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125处。据民俗专家介绍,党家村四合院由北京四合院演变而来,又与北京四合院不同:党家四合院多呈长方形、东西厢房狭长,下雨时形成“四檐八滴水”的独特景观。狭长的院子同样以青石砌成,端庄整齐,古朴大方。整个四合院结构紧凑,古朴典雅。

    除了四合院外,散落于村子各处的雕刻是党家村又一特色。这些雕塑古朴稚拙,充满生活气息。

太史故里de党家村

                                         党家村明清院落(图片来源于网络)

   68岁的党亦民研究村中建筑多年,对村里几乎每一处雕塑都如数家珍。据他介绍,党家村砖雕、木雕和石雕齐全,散见于四合院大门、庭院等处。党家分银院的雕塑,则是党家村雕塑的代表。

    党家分银院坐落在村子中央,是当年党姓家族分享经营利润的地方。如今的分银院早已人去院空,而大门口的雕塑保存完好,成了往来游客的必游之处。

    分银院大门上方,悬挂着“庆有余”的门楣。门檐下方有木质浮雕,刻有精美的莲花图案,象征家门富贵;门檐两侧起固定作用的字头以砖砌成,最上面雕刻有麒麟,意为麒麟送子,中间是石榴,最下面是蝙蝠,象征多子多福;大门两侧门墩由青石雕成,刻有浮雕香炉,香火缭绕,寓意香火不断。

    党亦民介绍,党家村不仅重农、擅商,更注重文化教育。家族富裕之后,曾大兴私塾,教育族中子弟。教育成绩斐然:全村明清两代有进士举人5人,秀才44人,几乎半数家户取得功名。

    党家村人尊重知识,更尊重传统。“小时候外公教育我,吃饭只夹自己眼前的菜,不要把筷子伸出去太远。”55岁的村民党鉴泉说,后来自己读到曾国藩“只吃眼前菜”,才知道外公的教诲和古人不谋而合。

    “言有教、动有法”,“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漫步党家村,类似的家训比比皆是,刻有“笃敬”“忠厚”“树德”等家训的门楣也是随处可见。

    如今的党家村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景区,四合院也因其历史价值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尽管如此,古老的村庄仍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和现代化的诱惑:盖房的青砖已经多有碎蚀,村里住户数量也大不如前。

    党家村共有440多户,多半已经迁到了新建的新村。年轻人不习惯村里的闭塞,将古老的村落抛在脑后。老人们却舍不得这个地方: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一座座古朴的四合院有着深厚的感情。

    党鉴泉和妻子仍住在祖传的四合院里。不时有游客走进院子,党鉴泉却无烦恼:“我喜欢和游客交流,也喜欢把党家村的文化介绍给他们。”

    四合院的厅房已经被党鉴泉改成了展览馆,陈列着祖上收藏的字画、瓷器。老两口住在西厢房,东厢房里住着刚结婚不久的儿子和儿媳。儿子新房里床、衣柜等家具都是党家先人所留,古色古香。

    “我生在这个院子,准备一直在这里住下去。”党鉴泉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产业和传统,我要一代代传下去。”(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