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容易中暑的人有哪些?怎么判断自己是否中暑呢?

 胡维勤健康养生 2014-06-27

胡维勤:易中暑人群 ;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以及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或室内温度较高,通风不好,容易中暑。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也容易中暑。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容易中暑。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中暑
  症状:俗称发痧,夏至以后,酷暑高温,伤人气阴,易患中暑。常见症状以高热、头痛、眩晕、心悸、恶心、汗出为主,若治不及时,可致暑邪入心,出现谵妄、昏迷、抽搐等。因此,中医认为,治疗中暑必须抓紧时机,分清主症,辨证论治。
  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阴暑、暑厥、暑风四个证型:
  阳暑以壮热、烦躁、口渴、脉洪大而数为主症,缘于长途旅行、田野务农、高温作业等。
  阴暑以身热、恶寒、困倦、脉洪大而缓为主症,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冷汗不止、呼吸浅促、不省人事等气阴两脱征候,多因贪饮纳凉而得之,或由阳暑转化而来。
  
暑厥以高热、汗出、猝然神昏、舌绛脉数为主症,是暑热侵入营分、蒙蔽心包的危重征候。
  
暑风以高热、烦躁、猝然昏厥、四肢抽搐为主症,是暑热极盛、风从内生的表现。   
 
 从西医来讲,中暑是因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内科急症。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但在强烈的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的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容易发生中暑。此外,若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也容易中暑。当然,如出汗过多,身体里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也会中暑。身体过度疲劳、体弱多病也是发生中暑的原因。
  
胡维勤指出:根据不同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型中暑、重型中暑等类型。在高温环境下(包括室内、室外环境),逗留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胸闷、头晕、心悸、口渴、多汗、体温正常或稍高,这些症状出现称为先兆中暑。如果这时不离开高温环境,症状将继续恶化,随之出现面部潮红、皮肤灼热、汗出不止、恶心、呕吐、极度口渴、脉快、血压有所下降,这被称为轻症中暑。

除上述表现外,如伴有昏厥、昏迷、痛性肌肉痉挛或高热(热度可达到43 摄氏度)称为重症中暑。重型中暑又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中 暑高热、日射病等几种类型。
  
中暑由于产生原因不同,所患症状也差异很大,可分为下列四型:
  
一是中暑高热 亦叫热射病,主要是由体温不能发散引起,为中暑中最严重者。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可达42摄氏度)、意识模糊、昏睡、呼吸困难,严重者会昏迷、血压下降等。
  
二是中暑衰竭 亦叫热衰竭,主要是因大量出汗引起,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不高、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症状。
  
三是中暑痉挛 亦叫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过热,大量出汗,体内过多地丢失氯化钠而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体温不高、皮肤多汗,突出表现为四肢肌肉痉挛,有抽筋样疼痛。
  
四是日射病 是因日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重者可昏迷,体温可升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