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管的故事, 防治慢病的科普力作

 ntgxy1993 2014-06-27

杨秉法

  由于工作流动量大的缘故,我到过许多城市,每到一地都要读当地报纸,但我从未看到系统的科普医学文章,直到回家看海门日报《老朋友》副刊,才眼睛为之一亮。2013年1月开始,我对“海门日报”开辟的“脑血管的故事”专栏饶有兴趣。专栏开辟至今,我对每篇内容至少看2遍,并把每篇收集起来,剪辑汇编成册,迄今已积累了50多篇。有的翻来覆去看了多次,深深认识到:“脑血管的故事”是防治疾病的动员令,健身强体的进军号、改变卒中的正能量。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认识“脑血管故事”作者杨红燕医生是2012年12月的一天,因我九十一岁老母脑梗入住人民医院十六病区,这天是副主任医师杨红燕接的诊。别看她身材中等,文文弱弱,但她给人的印象:自信中充满着睿智,端庄里带着刚毅。后来细读“心脑血管”的故事每一篇,对她扎实的医学功底、精湛的医疗技术、对待病员的言行举止,病友们对她的敬意油然而生。

  作者博览医书、煞费苦心;编者精心布局、独具匠心;读者精品细读、十分用心。可以说,杨红燕医师以执著的敬业精神、花了许多不眠之夜撰写了“脑血管的故事”;专栏编者从选题到排版,从编者按到文中点评构思独到;广大读者、尤其中老年人防病养生,治病健体颇有感触,读起来津津乐道。

  “脑血管的故事”给人以警醒。《他们的大脑“地震”了》,这是“专栏开宗名义之篇。杨红燕医师以引人入胜的标题,用5个镜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风者的症状。社区里中风倒在牌桌边的不乏其人,饭桌上高血压突发引起粒水不进的司空见惯,本山大叔脑梗突发差点儿不省人事,为此杨医师毫不客气地指出:全球风瘫病负担最重的是中国,无论病死率和死亡负担,中国永远是中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于是,她以大脑、脑血管、脑血栓方面为源头,以5篇内容敲响了防治“脑血管”病的警钟!是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速了人们血管的老化。大鱼大肉、血管易堵;长期烟酒、血液变粘;运动减少,斑块增多,血压血糖高了,潜在危险多了!中老年人现在是同血管老化的“天敌”作殊死斗争的时候了!

  “脑血管的故事”给人以励志。杨医师用“禁烟、控酒、控盐、控糖、减肥、运动”“管住嘴、迈开腿”方面的6篇内容,激励中老年同志把预防心脑血管毛病摆上突出的位置。谁都知道,祸是“口”惹出来的,病是“吃”出来的,健康是“走”出来的。控烟、控酒、控食量、控盐、控糖、多运动,这是健康养生的基本要求。但是,顽固的习惯往往使人身不由己。什么“饭后一支烟、快活赛神仙”;什么“朋友之间不喝酒,一点感情都没有”、“弟兄之间不喝酒,一点亲情也没有”等等成了人们割不断坏习惯的“高谈阔论”!作者以“远离烟草的味道”、“酒里有鬼”、“请管好您的嘴”等为题,时而循循善诱、时而大声疾呼、时而娓娓道来、时而细细叮咛,用科学道理给人启迪,“防“字当头,养成良好习惯。说起健康养生来,谁都头头是道、妙语连珠,做起来成了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唯有以顽强毅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坚持“有氧”运动,才能走向健康。

  “脑血管的故事”给人以智慧。高血压是慢性病,是脑血管病最强烈、最危险的因素,作者称高血压是“冬眠的眼镜王蛇”一点也不为过。她用14篇之多的内容,就预防、控制、治疗高血压作了详尽的叙述。有关资料显示:海门百万人口中,高血压病患者已经接近十三万之多,据说,全国高血压患者高达二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比比皆是,相互间碰到一块,这个说在吃“北京零号”,那个讲在用“欣然”、“代文”,仿佛都是服用降压药物的“专业户”。年轻人群比中老年人上升更加明显。“脑血管故事”中,作者从如何认识高血压,如何圆满诊断高血压,如何正确量血压,如何使用“降压药物中的五朵金花”,“药物降压的ABCDEF”,“老年人、男性、女性朋友如何分别防治高血压”逐一解析,可见作者呼唤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的良苦用心,其实倾注了她们新一代医生对人们的真爱。

  “脑血管的故事”给人倍感科普的力量。医学常识告诉我们:血管年轻人长寿。追求长寿,首先要使血管年轻。很多中青年人看起来精力充沛,很少生病,其实身体里的血管在悄悄老化。有人比喻:水管使用时间长了,管道内壁会结垢生锈,血管也是如此,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在管壁中越积越厚,形成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弹力下降、血液受阻,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病接踵而来,最终因缺血引起各种疾病直至危及生命。“脑血管的故事”中,作者以“血管这条跨国河流”、“动脉粥样硬化凶案如何发生的”、“血脂这一家子”、“如何尽早发现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的治疗”、“血脂防治中的解疑释惑”等11篇作了细叙。细细读后,长进了医学知识,获得了保健的理论。

  “脑血管的故事”给人以情感。走进人民医院十六病区,护士站的案台上放着众多的健康教育处方,我曾收取多份存在笔记本中。其中“医护心声”中写道:“以病人为中心、以满意为目标、病人在我心中、我在病人身旁”。这不但是医护人员的心声,也是他(她)们行动的写照。“脑血管的故事”中,作者的“当代医生的份量”“羔羊跪乳看知恩图报”等篇,充分展示了他(她)们“病人在我心中,我在病人身边“的高尚医德和高度责任感。我老母亲第二次脑梗入住十六病区时,先坐汽车到急症室的,作者接到我妹妹电话后说,不要急于先上十六楼,先把老人扶到CT室门口等待检查,免得上下楼梯折腾!细微处足见她对患者的关爱。旁人还以为我们一定是有什么亲戚,其实我们非亲非故,只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我老母在住院期间,我们家人接触到的熟人,尤其是凡被“脑血管故事”作者接诊的病友相互间说起她,都夸她人品好、写得好、说得到、做得好,她对患者如亲人,大家无不为她拒收红包、不拿礼品、礼卡而自豪和骄傲。

  “年年体检、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理所当然是中老年朋友的座右键,因为健康是“1”,其余都是“0”。头等大事就是要从“头”开始,“脑血管的故事”专栏办得惹人欢喜!它把中老年人防治疾病的工作做到了家,温暖了人们的心,把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情感融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