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悭惜加毁戒 佛法流通于世,普渡群生,故有财应行布施,流通财,令他人得福,有法应施法,流通法,令他人得慧,所以菩萨舍财舍法,尽空一切,与道相应,是故如来制此戒。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 财要流通,辗转布施,令众生得福,法更要流通,师长善友教导我们,我们又转教一切人,令依法修行而得慧,如是福慧双修,故名佛子。 有财而自不用,又不施与人,有法自不修,又不教人,名为自悭。 自己悭财悭法,又教人悭财悭法,教人不行财布施,不行法布施,名教人悭,自致无福无慧,自悭尚不可,何况教人悭,则有自行教他两条罪。 昔日佛在世时,有贫女乞了两个钱,自己不用而供养大众僧,释迦佛即时为她授记,将来在震旦国做国王,就是武则天女王。 五台山有一位法云比丘,因他前生吝法,今生非常愚鲁,大众称他牛云,后蒙文殊菩萨指点,宿障业除,得大智慧。 佛子修行,不离福慧,施财得福,施法得慧,福慧圆满,名之为佛,是故有财应布施,有法亦应宣扬流通,利益众生。 悭因,悭缘,悭法,悭业。 悭因是秘藏爱惜,悭缘是自私自利心,悭法是:懂说不懂,有说无,或闭门谢客。 昔日杭州有一大富翁,出家人向他化缘,他就悭惜,门前写四个字:“僧道无缘”,人家便不敢向他化缘,后来济公圣僧续下一句曰:“畜生有份。”他死后果然成为狗,他的儿子知道后,养它一生。 因、缘、法,和合而成悭业,果报作饿鬼。 此戒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悭毁心,四、示悭相,五、前人领解。 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 施财施法,外利众生,内舍贪烦恼,无始劫以来的悭贪烦恼令我们作饿鬼,惟有布施,才可灭去悭贪烦恼。 菩萨修六波罗蜜,以布施为首,随前来乞者所须,有财施财,有法施法。得忍菩萨有三施:舍王位、舍头目皮骨、舍妻子;出家菩萨有四施:纸、笔、墨、法;在家菩萨有二施:财、法。 而菩萨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恶心是不希望别人安乐,嗔心是恐怕别人胜己,布施是慈悲心,以慈灭恶心,以悲灭嗔心,一钱一针一草虽微,惟施心大,福亦大,一句一偈之法虽少,却含法身妙理,一微尘许法之微,却能诠一切法,所谓“一即一切”。若有来求财者不施与财,有来求法者不为说法,反而骂辱人,非是菩萨,反得波罗夷罪。
|
|
来自: 淡定之妙湛精舍 >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