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父母的二三事(四)

 78621 2014-06-27

      七、勤工俭学

不知道是从小学几年级开始,每年暑假父亲都要安排我们姐弟参加一些劳动。这些劳动多是父亲单位里的临活,活也不白干,可以在单位领到临工钱.。按现在时髦话说就是勤工俭学。那时我们还小不能当正常劳力,通常只能完成一些按件付酬的活路。一直到高中时才跟一个建筑施工队干过按天记算的活。记得那时做过的活计包括:

①清洗盐口袋:装盐的麻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按现在的观点就是环保再利用。但使用过的盐麻袋除外面会沾染尘土,里面也会残留一些盐粒,需要清洗后才好再用。盐溶于水清洗起来到比较简单。可当时县城里还没有自来水,这水源确实是个问题。好在城边就是岷江河,那时的岷江在枯水期还是清澈见底,这为清洗提供了天然的水源和场地。最初的盐麻袋清洗要用平板车拉到岷江边,在浅淌的河水中清洗干净,然后拿到河边鹅卵石坝上自然晒干。晾晒过程中为了让麻袋干的更快需要定时将麻袋翻面再晾晒,只有全部干爽后才能装车拉回公司交差。每洗一条麻袋的价格大约是3厘钱。那时我们还不能独立完成这些工作,只能是帮助大人打打下手而已。

后来县城开始通自来水。父亲就亲自动手在原来备战备荒挖过防空洞的院坝里修建起两个专门清洗用的水池,一大一小分别用于初泡和清洗。院内的这个地方后来成为儿时主要的活动场所。在池边上推弹子盘车,往池壁上开惯性小客车和池中放船等等都是我的最爱。一直梦想着拥有和表哥一样的电动船能在池内游弋,也或是更高级些的摇控船都最终未如愿!

②缝补盐口袋:重复使用的麻袋虽然还算结实,但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出现破损。这样的麻袋尽管清洗干净后还是不能直接再装食盐,因为散装的盐颗粒会从窟窿中漏出。所以有洞麻袋必须缝补后才能再次使用。经父亲的申请缝补破麻袋也是我们假期可做的工作之一。当时父亲负责将破损麻袋挑出,公司几户家属就坐在一起缝补。当年俺的缝补速度在家属中可算一流。每缝补一条麻袋的工钱是1分5厘钱。

③手工制水泥砖:盐业批发部当时院内场地不小,但可用着仓库的房间不多。记得能装盐包的仓库也就两个,随着业务的发展清洗、缝补出来的麻袋也没有地方存放。在前院大仓库边父亲计划盖上一间偏房用着盐麻袋仓库。建仓库的砖块全是由父亲买来水泥、在岷江河边拉来沙子和小鹅卵石,按比例和匀成混凝土后,由我用砖型模具一个一个敲出来的。这个制砖过程是边学边干,混凝土调和的干湿度是关键所在,既要便于水泥凝固又要使砖块脱离模具后不会坍塌。有一次不小心敲砖的锤子正打在了我左手大拇指上,痛不用说立刻指甲盖变黑,让我尝到了换指甲的味道。

这次仓库修建是请了一名临时工和父亲一起建造。我在当时最多就是帮助递过一天的材料,好像也算过一天的临工,大概是七毛二分钱。而敲一块砖多少钱已经不记得了。

④装盐包:当年的盐业批发部有两个大仓库。一个用于存放麻袋装好的盐包,另一个是存放散盐。两个仓库都是小时候特想进去玩耍的地方。平常这两地大门紧闭,只当有盐出库或入库时才会开门。这时我才得以混进去,能在盐朵上玩耍一会。散盐需要装包后才能批发出去。有年假期就和父亲一起在仓库里干这活。基本是我将麻袋伸起,由父亲将盐铲入袋内,再和父亲一起将盐包抬起来放到磅秤上计重,印象中每包重量是80公斤。每次抬起时父亲总是将盐包放在更靠近他的位置,这样他会出更多的力。

⑤建筑杂工:随着业务发展盐业批发部人员越来越多,陆续来了些转业退伍军人,住房开始不够。在我们院隔壁的医药仓库有一块常年的空地,过去经常会翻上墙对着那边的一棵木瓜树垂涎,只不过这种木瓜好像仅用于泡酒制药,没有尝试过直接吃。到是在墙头上有棵野桑树年年会结很多的槡椹,大而黑的槡椹每年都足已解我幼小的馋虫。也不知父亲是通过什么关系和渠道搞到城关镇批文把别人的那块地申请过来给批发部盖房子。那时民心还非常纯朴,人们思想也比较进步,多有大公无私的观念。要放到现在估计谁也不可能办到,要不然现如今会有那么多的强拆。此事按当前的价值算来,盐业批发部可占不少便宜哦!这次盖房比较正规,专门请了县搬运社的施工队来完成。我和公司的另一名家属作为勤杂工参与劳动,主要任务就是打扫工地、搬砖、和水泥之类,每天工钱九毛二分。这排房子应该一直使用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搬运社建筑工人混一起懂得了什么是扎雨班(就是下雨时露天不适合干活可以休息但还照样拿钱,只是金额会打7折付)。

参加勤工俭学的孩子也不止我们家,盐业批发部的家属都可以参加。当初批发部正式职工也就5人,有家属参加的仅3家。再说计件工资制,各人所得都与完成工作量直接相关,所以别人也没多余话可讲。

每次暑期劳动不会太长,通常可以挣够下学期要交学费钱。每每在班上会自豪的宣称俺学费是假期打工来的。

 

八、金鱼饲养

忆父母的二三事(四) - 78621 - 78621维修车间

 母亲同事的爱人是县城有名的画家。记得二姐有一段时间喜欢画画,还去让这位画家有过指点,后来不知怎的没有继续坚持下来。有年画家开始养金鱼和热带鱼,每次繁殖出许多小鱼会送给单位同事。母亲也要些回来在自家养起。开始用脸盆,后来用小缸,再后来去县酱油厂买回一口有裂痕的大酱缸,用水泥修补后置于天井中养鱼。由于母亲照料得当,金鱼到我们家都长的非常好。尽管开始画家给我们都是些不太漂亮的单尾红鱼,后来渐渐的能给些鼓眼、双尾什么的好鱼。往后我家的金鱼到春季也能繁殖不少小鱼。每次春季如果发现有两条鱼在水面追逐就将其捞出来放到养有水草的小盆中,只需一天时间鱼就会将卵产在水草上。再经过几天太阳的直晒,鱼卵慢慢的变出眼睛,破成小鱼,小鱼就渐渐的长大。孵出小鱼后我也会送给同学不少。

从那时起县城就好像掀起养鱼的热潮,批发部前院的周家也在两个麻袋清洗水池旁边建起一个养鱼池。还直接使用一块玻璃做外壁,再从成都带回比较好的鱼种饲养。这引起了班上张同学的羡慕,有一天张五儿直接在人家的鱼缸中捞起一条鱼就跑啦,俺可是一直为他保密到如今。

家里的鱼缸一直到我去成都读大学后还在养着,后来由于盐业公司的人员越来越多,把我们的独院改造成大院,然后鱼缸就没了。也不记得具体那是哪一年的事啦!

 

                                                  78621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