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画扬州人文扬州

 望月观星 2014-06-27

 

诗画扬州,人文扬州 
——从扬州牵头大运河“申遗”说起 

 
2007-10-16  商丘报业网

    商丘报业网讯:

   9月26日至28日,应扬州晚报和扬州市旅游局的邀请,记者与中国运河沿线15座城市晚报的老总们一起参加了“运河名城晚报老总扬州行”活动。在短短两天半时间里,大家参加了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运河城市旅游推介会,并对扬州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也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如今,扬州城区古运河畔一幢古色古香的宅院门口挂上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的牌子,从现在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扬州担负着整个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任。

扬州个园一角 资料图片

  中国大运河吹响“申遗”号角

    9月26日至28日,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在扬州举行。中国大运河沿线的北京、天津、杭州等24个城市市长,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俄罗斯的莫斯科运河、英国的伯明翰运河等亚洲、美洲、非洲、欧洲13条运河沿线的16个外国城市的市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居署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及中国建设部、外交部的相关人士也应邀参加。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领导宣布,扬州从国内数座运河城市中胜出,成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设在扬州,从此中国大运河申遗正式启动。

  运河名城市长论坛上,一致通过了《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世界主要运河城市的市长和市长代表认为,运河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不竭源泉,也是促进运河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河而建,因河而强,是38座城市共同的历史和特质。大家郑重承诺,将尽一切可能,将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运河,促进运河与城市和谐发展,作为神圣使命和永恒目标,不遗余力地推进运河人文与生态保护。

    商丘市副市长王清选带队参加

    商丘市副市长王清选带队参加这次活动。王清选在市长论坛上作了题为《关于城市河流治理的思考》的发言,他在谈到“城市河流治理要注重城市生态功能”时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内河道经历了被利用、被废弃、被填埋、被重新认识并受到垂青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保护水质问题,其次解决的问题是人与河流争空间问题。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需求,人们常常把城市中的河流束缚在越来越窄小的人工河道甚至可以说是渠道中,河道原有的过流能力、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再次解决的是按人的主观意志改变河流的走向、切断河流之间的联系,填河造地,围湖造地的问题。河流的自然性、多样性不但有其美学价值,而且在水文学和生态学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能够为人类所用,但不能唯人类所愿。不能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任意改变城市河流与流域的联系、改变城市河流的自然功能,要给予城市河流足够的空间,尤其不能将城市的河流作为垃圾场和下水道。

  商丘市旅游局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由局长王传珍带队,一行7人在运河城市旅游推介会上宣传商丘,在交流中推介商丘、虚心学习扬州旅游景点先进的管理经和服务经验,考察了扬州的旅游线路、景点,并与扬州市旅游局达成互相宣传、互为客源地的协议。

    运河“申遗”为啥扬州牵头

  作为跨地域、大体量的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沿线涉及省和城市众多,文化遗产数量丰富,加之多部门交叉管理,其整体保护、联合申遗的任务重,难度也大,因此有必要寻求适当的保护与申遗模式,建立有效的工作机构,确保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有序开展。基于此,国家提出设立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的设想,国家文物局指出,扬州被确定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牵头城市,其核心理由是:扬州与大运河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荣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扬州能最终被确定为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有自身独特的原因。扬州境内的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筑邗城、开邗沟,沟通江淮水系,此后隋炀帝大规模开凿运河,历代又延伸拓展,最终形成今日的中国大运河。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大运河是以邗沟为发端的。而在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剧、扬州评话、清曲、剪纸、漆艺、玉雕和雕版印刷榜上有名,数量名列全国地级市前茅。此外,扬州大运河沿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修缮。

  扬州的旅游景点美不胜收

   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和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和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外)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长而称“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媚态动人。清朝时,康熙、乾隆二帝曾数次南巡扬州,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遂得“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

  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

  个园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是扬州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最具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于2007年2月6日被国家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20家重点公园之一,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内四季假山被我国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咫尺之间,以天然石材营造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演绎了周而复始,冬去春来的自然法则,它代表着清代中期登峰造极的扬州园林叠石艺术,是扬州旅游的首选景点。何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是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园林。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其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中国当代古建园林专家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何园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罗哲文先生还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能让人仰望的就是何园的“片石山房”了。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真是“一座寄啸山庄,百年名门传奇”。

  汉陵苑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地处瘦西湖蜀冈风景名胜区东部,占地3.3万平方米,本馆地形起伏,林木葱郁,建筑浑厚,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反映扬州汉代文化、经济的人文景观。苑中展出了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墓葬,属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黄肠题凑”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葬制,它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题凑”是指题头向内拼凑聚合而成的结构。广陵王刘胥墓中的“黄肠题凑”,以楠木作构件,每块企口高低错落有序,块块紧扣,层层相叠,坚固细密,宛如魔方,放错一块,无法复原。与全国出土的10座“黄肠题凑”墓相比,其用料之大,制作之精,结构之严,保存之好,确为惊世之作,堪称世界之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