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土杂记 □艾 民 从大众普及的角度说,描绘繁华的绘画作品最数《清明上河图》,不但画的好,名子也好听,亦如音乐作品中《春江花月夜》一样,歌名极美。 近闻淮安市某艺术团体在排一台戏,反映古代清江浦繁华的景象,意取名《清河上河图》,对此戏之意,我大为赞赏,但对此戏之名,却认为应商榷。 首先我们应弄清《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上河”的意何指?一般专家认为“清明”在这里指时间,春天的清明节前后,“上河”何指?一般认为是描写汴京一段运河,那么“上河”指什么意思?古人将运河分段称呼,以示区别。亦如现在京沪高速淮阴到江都段称为“淮江段高速”,淮宁一段路“武马段”一样。那么古人是怎样分的呢?除长江以南、黄河之北外,清康乾时期水利修理重在江黄之间,以淮阴为中心、洪泽湖当重点的。这样,古代专家、官吏根据地理程高的特点,把徐州向北的运河称为“上运河”,徐州到淮阴为中运河(大概,因为淮阴码头有三个闸作为上下流之盘转枢纽),淮阴向南为“下运河”。因此,淮阴向东南海拔较低的地区又称为“里下河地区”。 至此,再解释《清明上河图》感觉很轻松,似乎《清河上河图》之称不妥。首先,清河是地名,不指时间,其次,清河或清浦,在中运河段,如果称上河就张冠李戴、画虎成犬。如此,此戏名应称《清明中河图》?如认为此名模仿味太重,有东施效颦之嫌,可称为《金秋中河图》,何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