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为什么便利店经营最应该学习台湾?

 成学之家 2014-06-29

  点击上面↑蓝色【零售资讯】小字即可关注我们微信公共账号,零售要闻每日推给您!



“台湾便利店总量破万家,发展几近饱和,必须另谋出路。”台湾全家便利店董事长潘进丁日前说,下一个十年,商超必须转型才能生存。


潘进丁给台湾零售业开出了三贴药,小型店大型化、发展自有品牌、把新媒体营销用好,大致是这三个方面。让笔者有所触动的是,除了发展自有品牌离我们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比较远、操作难度较大外,其他两味药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对症的,台湾零售业和我们一样,都处在了行业转型期。


那为什么说,便利店经营最应学台湾呢?


一方面是台湾零售业自身的发展程度较高,虽然基本上都是日系零售业的风格,但便利店在台湾的发展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便利店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好处理了市场竞争的关系,比如,7-11与全家便利,两者在台湾的布局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毗邻开店,有7-11门店的地方不出50米,一定就有家全家便利店。


除了这两家便利店企业外,其他的顶好、OK等一些便利店,也会穿插其中,总之就是,台湾便利店市场很好的解决了竞争企业之间的共生问题。这一点,与大陆地区的便利店市场是截然不同的,大陆的每一个便利店市场相对成熟的城市,基本都是一家独大,而其他企业只是点缀。便利店的区域性发展特点在大陆城市是很明显的。


台湾便利店在商品研发、商品结构的组合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生鲜食品的包装组合,同样的一种商品,在经过不同的规格、不同材质包装之后,既增加了商品的销量,也提升了门店的毛利率。


比如,同样是一种水果,可以是几个包成一盒,可以是切好块的包成一盒,也可以是用沙拉酱拌好的一盒,还可以是几种水果组合成一盒。


也就是说,同样一种商品,经营者为其顾客提供了更多种的消费选择,而这意味着顾客的购买几率在成倍的增加。这就可以理解成是日系零售企业在商品经营方面精细化管理的一种体现,关键,这都是经营者建立在对商圈消费者的消费特点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之上的。


我们同样也在经营超市,经营便利店,可我们有几家企业在顾客研究、商品组合研究方面达到了这种细分化的水平?


即使这样,台湾便利店企业还时时充满了一种危机感,正如潘进丁所讲,下一个十年他们必须要转型。


大了说是转型,落地来讲就是在细节上的创新,比如小型店大型化的经营理念,比如积极进行新媒体营销的尝试。还记得一位大陆记者到台湾体验了当地便利店商品和服务后,居然发出“离开便利店生活不能自理”的感慨。


怎样让我们的消费者离不开我们,更多的被我们的商品和服务粘住,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台湾的零售业应该比我们更有发言权。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刘朝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