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志刚:中国应争取人民币可兑换而非自由兑换 | 观点 | 财经视点 | cn.reuters.com

 法无心 2014-06-30

路透香港6月24日 - 以下内容摘自香港金融管理局前总裁、现任中国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任志刚撰写新书《居安思危》。中国金融学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人民银行。

目前大家都将焦点放在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系的货币。此课题可从三个互相关连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区别人民币的兑换性安排、人民币汇率与利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

首先,人民币兑换性安排方面,所有经常帐项目已可全部兑换,而资本帐项目的兑换安排目前仍在改革当中。另外,亦需厘清可兑换未必一定代表可自由兑换。无可否认,我们对自由兑换的模式已经习以为常:即没有需要回答任何问题,毋须任何批准,除了交易对手间的风险管理措施,否则不受任何限制,且有关活动不受有关当局监察。

然而,衡量过全无约束的自由兑换对货币及金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后,我认为,中国应争取人民币可兑换而非自由兑换。换言之,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界定的所有国际经常帐及资本帐项目所需,人民币是可兑换的,但要设立申请及审批机制、视乎情况施加合适条件及呈交资料以作监察,并行使保留权在条件未获达成的情况下取消兑换,以及对违反相关规则及规例作出适当的制裁。

此机制似乎十分繁复,但我认为实行审慎的风险管理有其必要,因为可确保外汇市场上涉及人民币兑换的活动尽可能反映经济基本因素,而不会损害货币及金融稳定性。依赖在外汇市场自由兑换以准确地发现本地货币兑外币的价格并不安全可靠:因为超过95%的外汇市场活动反映投机性,有时甚至是一些狙击性买卖,这些活动往往导致汇率大幅波动,损害货币及金融稳定,并不利于准确的价格发现,帮助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

其次,人民币汇率政策方向明确。即使厘定汇率的机制改革仍在进行中,中国正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目的是维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于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要决定,要容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有需要为人民币厘定汇率,以便经济资源得以于内需行业及出口行业之间适当分配,我有信心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将适用于外汇市场。换言之,可以利用汇率促进经济所需的结构性转变,将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出口转为内需市场。这是我对于一个合理均衡水平的汇率所作的诠释。

**预测人民币汇率中长线走势并非难事**

在此背景下,预测人民币汇率中长线走势并非难事。首先,中国现录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的经常帐顺差。尽管数字较以前已大大减少,因受惠于自2005年起实施的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后人民币大幅升值,经常帐持续出现顺差,仍是人民币汇率可能会进一步升值的主因之一。第二,资本帐里对外直接投资的部分亦是长期出现顺差,虽然顺差的规模变化很大,但基于中国更高的增长潜力,对外商来说,中国作为直接投资目的地相比全球其他地方更为吸引,此部分的资本帐仍然会面对出现顺差的前景。第三,就对外金融投资而言,目前全球各地对中国这个将会是最大经济体系的投资水平大大偏低。随着推出更大规模的资本帐可兑换,预计对外金融投资亦会录得大量顺差。第四,当中国进一步实现全球化并与世界各地进行更紧密的贸易,内陆的价格水平将逐步与全球各地接轨,人民币的实质有效汇率难免有升值的必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可透过国内通胀率上升或名义汇率上升而实现,而中国对此的选择十分明显。第五,要维持通胀率于可接受水平,亦需要极显着的正实质利率。

由于各主要货币的名义利率均接近零(负实质利率),且在短期内亦不会上调,人民币的利率仍有显着的溢价,进一步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势头。

短期而言,内陆有需要向市场发出人民币汇率并非单向升值这个明确讯息,以左右市场氛围。我估计包括供求双方的整体外汇市场交投量,是顺差净额的大约10至20倍,而这个讯息会导致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出现变化,例如结售汇的习惯,令人民币的汇率最近转弱。此外,发出这个讯息及最近外汇储备增加但无法从已公布的国际收支帐上作出解释,似乎反映内陆有关部门在外汇市场上曾作出较大量干预,令汇率短期转弱。

对于利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我们应将之视为有利中国国家利益之举,以及反映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自然发展。预计资本帐及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录得顺差(双顺差)、无可避免的人民币升值趋势,以及庞大且仍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2014年3月底为3.948万亿美元)等问题,对中国会构成重大挑战。汇率每上升1%,按国内货币计算,已代表相当于400亿美元的估值损失。此外,为该等外汇储备物色合适的投资机会亦甚困难,的确有需要管理汇率及外汇储备的信贷风险。这是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可透过人民币国际化实践,而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可限制国家进一步囤积外汇储备,取而代之由私营部门累积以人民币计值的对外资产,例如向中国进口产品的海外进口商提供人民币贷款等。

鉴于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中国固然有资格提出与贸易伙伴进行贸易及直接投资时,使用人民币就该等国际交易进行结算。先决条件是境外是否有足够流通的人民币:一方面我们见到境外人民币市场逐渐形成,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与外国央行之间成立双边掉期协议,以确保有足够的人民币流通,同时亦避免自由兑换人民币带来的风险。这个发展策略未必尽为我们所熟悉,应不大可能使人民币迅速跃升为国际交易的另一个主要媒介,但在现时趋向混乱的全球金融环境中,不失为一个安全的方法。此外,随着人民币货币市场日渐成熟,加上中国金融市场迈向开放,以及能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各种金融工具出现,人民币将慢慢成为财富储存的其中一个国际货币单位。

在本土层面,内陆的货币及金融改革的议程将以2013年11月三中全会的决定为纲领,容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对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有重要启示,而将小额零售存款利率市场化与推出存款保险计划挂钩,亦是审慎管理风险的做法。(完)

(记者 雷美珍;审校 黄凯)

路透全新邮件产品服务——“每日财经荟萃”,让您在每日清晨收到路透全球财经资讯精华和最新投资动向。请点击此处(here)开通此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