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炮制

 剡溪茗书馆 2014-07-01

1 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并克服某些毒副反应,保证安全有效,中药材在使用前必须根据病情和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处理。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可具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不同的炮制目的虽有主次之分,但彼此间往往又有密切的联系。

  某些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通过炮制,则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和副作用,使服用后既达到应有的疗效,又不致产生不良的反应。如,草乌生用是大毒,经用豆腐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面又保持其固有的疗效;柏子仁具宁心安神、滑肠通便作用,如果要用于治疗失眠而又需避免病人产生滑肠,则可将柏子仁去油制霜,以消除其致泻的副作用

  为了适应患者病情和体质等不同需要,对某些药物通过炮制来改变或缓和其性能,以达到治疗目的。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辛散解表作用缓和,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蒲黄生用活血破瘀,炒炭用对实验动物能缩短其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达到炒炭增强止稳中有降作用的临床目的;地黄生用性寒凉血,制后则温而补血。

  中药出除了通过配伍和制成一定的型外,还可通过炮制手段来提高其疗效。如,无胡醋制增强其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蜜炙款冬花,由于蜂蜜的协同,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自然铜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

  中医对疾病的症状通常以经络脏腑来归纳,对药物作用的趋向则以升降浮沉来表示。药物通过炮制,可引药归经或改变作用趋向。如,大本为下焦药,酒制后可清上焦之实热;柴胡香附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更有效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橘核经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某些药材,体积较大,质地坚硬。如,鸡血藤厚朴藿香丝瓜络磁石虎骨羚羊角、象皮等。这些药材必须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才便于配方和制剂。

  中药在采购、运输、保管过程中常混有沙泥、杂质、霉败品或残留非药用部分。因此,在炮制前,必须经过分离和洗刷,使其达到一定的净度,以保证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如,根与根茎类药的芦头(残留茎基)、皮类药的粗皮(栓皮)、动物类药的、翅等均应除去。有的虽是一种植物但由于部位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麻黄,茎发汗,根止汗,故须分开。药物经过加热处理还可以进一步干燥或杀死虫卵(如桑螵蛸)等,有利于贮藏。有些含有甙类成分的药物,经加热处理后,能使与甙类共存的酶失去活性。如,黄芩在切制前蒸1分钟,以灭酶保甙,利于久贮。

2 作用

  中药炮制

  四气五味是根据中医理论对每种药物经过反复临床验证、系统归纳和推论而得出来的高度概括,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中药炮制则常对药物的性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黄连本为大苦大寒药,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减低苦寒之性,即所谓以热制寒,可以抑制其偏,称之为“反制”;若用胆汁炮制黄连,却能增强黄连苦寒之性,即所谓寒者益寒,称之为“从制”。中药药性是临床用药的基本依据,由于性味改变,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地黄主泻,具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之功;熟地黄主补,具有补血滋肾养阴作用。这样就使得药物作用范围相应扩大了。

  升降浮沉是表明药物作用于机体时的趋向。一般而言,辛、甘味药,多为温热药,属阳,作用升浮;味药,多为寒凉药,属阴,作用沉降。中国名医李时珍说:升者引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以姜酒,则学而上至巅顶。大凡生升熟降。故药物经炮制后,可以改变作用的趋向。如黄柏原系清下焦湿热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就能兼清上焦之热;黄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后,增强了上行清热的作用;砂仁行气开胃消食,作用于中焦,经盐煮后,可以下行治疗小便频数。

  归经是以不同药物作用于不同脏腑经络为依据,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是药物功用与适应范围的一种归纳。如,杏仁止咳,故入肺经;生姜止呕,故入胃经。药物的炮制很多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如,酒制升提,姜制温散,盐制走肾而软坚,醋制注肝而收敛等。醋制青皮能增强疏肝的作用就是一个例子。

  药材往往需要经过炮制或制成半成品后,才能方便有效地用于汤剂和其他中成药的制备,以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发挥更大疗效。如清宁丸中的大黄用黄酒多次蒸制之后才能供用,否则药力太猛易产生腹痛等副作用;小儿健脾丸中的六神曲需炒制后才能起到分健脾作用;分健步丸中的虎骨油炙或沙烫之后才能粉碎制丸;炉甘石珍珠等要水飞后才能配制应用。

3 对中药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经加热、水浸及用、药汁等辅料炮制处理后,使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其浸出量有所增减。所有这一切,都会对中药药性与疗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正确掌握炮制工艺,具有重大意义。

  1.含生物碱类药物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多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游离生物碱一般都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酸、氯仿、等有机溶媒,亦可溶于酸水(开成盐)。大多数生物碱盐类右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媒(亦有例外)。炮制辅料多用醋、黄酒白酒等,这是由于醋是稀酸,可使游离生物碱转化为生物碱盐而溶于水,易被水煎煮出来,增强疗效,如醋制香附能增强镇痛作用;酒具有稀醇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不论是游离生物碱或其盐类,都能溶解,利于浸出或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物的疗效。

  各种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有的在高温情况下不稳定,可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如,草乌中含有剧毒成分乌头碱,经高温处理后,水解成毒性小的乌头原碱,减低草乌的毒性;而对某些受热影响疗效的中药,则应少加热或不加热,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以生用为宜。

  水溶性生物碱,因在切片过程中能溶于水而流失,故应尽量缩短与水接触时间,采取少泡多润或不用水处理的方法,以免影响疗效。如,槟榔的有效成分槟榔碱、苦参中的苦参碱均能溶于水或冷水,这就应该尽量缩短在水中浸泡的时间,故有的药物如槟榔等有时直接砸碎应用于临床。

  由于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分布不一致,应注意区分其药用道听部位,在炮制中除去非药用部分。如黄柏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只分布在黄柏树皮中,故只用皮面不用其他部位。

  2.含甙类药物

  甙的溶解性能,常无明显的规律,一般能溶解于水和乙醇中,有些甙也可以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但难溶于醚和苯。因酒易溶解甙,所以炮制辅料常用酒。又因甙多溶于水,故水制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以免溶解于水或发生水解而受损失,如甘草、秦皮、大黄等。

  含有甙类成分的药物通常同时含相应的专一的分解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容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如,槐花由于酶的作用可使芦丁分解而失去疗效;黄芩由于酶的作用而使其变绿色,故在切制前应蒸煮10分钟,以达到抑制酶的活性,这是一种保证药物疗效的措施。玄参甙在空气中放置,易于吸潮,炮制后的饮片易变成黑色,可能与此类成分有类。

  甙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减低了甙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因此,炮制时除医疗上有专门要求外,一般少用醋处理。

  3.含挥发油类药物

  挥发油是指经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通常也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大多具有芳香气味,常温下可以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油迹,大多数比水轻,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在70%以上的乙醇中能全溶,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常呈油状液体.

  在许多中药中含有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如《雷公炮炙论》中就提到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不可用火处理,对菌陈注明“勿近火”。由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常因加热等外理后,使其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故这些药物火制时少加热,或不用火制法,避免减失挥发油而影响疗效。同时不宜久浸、久泡,而要“抢水洗”,以防香气走失,也不宜带水堆积,以免发酵变质。但某些药物,如白术苍术等,又需要通过麸炒、米泔水炒等炮制方法来减少或除去部分挥发油,用以降低其燥性,增强健脾和中作用。

  药物经炮制后,以挥发油的性质也会有所改变。如顏色加深,折光率增大。有的甚至生理活性也不一样。如肉果的挥发油经煨制后增强了对家兔离体肠管收缩的抑制作用,人面能实肠止泻。

  4.含鞣质类药物

  鞣质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实质上也属于甙的一种,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中,在医疗上常作为收敛剂,用于止血、止泻、烧伤等,有时也用作生物碱及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

  鞣质能溶于水和乙醇等极性较大的溶剂中,特别易溶于热水,生成胶状溶液,故某些含有鞣质类的药物用酒制可以增强其疗效,但用水制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不宜用热水泡洗。

  鞣质能与铁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鞣铁盐。它是一种强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特别在碱性溶液中能很快变色,所以在炮制过程中亦应注意避免。鞣质经过高温处理,一般变化不大,如大黄在炮制前,含有致泻作用的蒽甙和收敛作用的鞣质,经过酒炒、酒蒸以后,蒽甙的含量显著减少,而鞣质的变化不大,可使大黄的致泻作用减弱,而收敛止泻作用相对增强,所以酒蒸大黄具有缓和泻下作用。但有些鞣质经高温处理也会影响疗效,如,地榆炒炭时,如果温度过高,抑菌作用大大减低,因此,炮制时应掌握火候。

  5.含有机酸类药物

  有机酸大多存在于果实类的药物中,低分子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水制时应尽量采用少泡多润,防止有机酸流失。

  药物中有机酸也可因加热而被破坏,如,山楂炒炭后,有机酸被破坏约68%,酸性降低,其刺激性也随着降低。有些含有机酸的药物,往往和含有生物碱的药物共制,以提高其溶解度,增强疗效。有机酸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在炮制含有较高浓度有机酸的中药时,不宜采用金属容器,以防容器腐蚀和药物变色、变味。

  6.含油脂类药物

  油脂大多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通常有润肠止泻作用。有的油脂有毒,为了防止其作用过猛而引起呕吐等副作用,往往采用各种不同方法进行加工炮制,如,柏子仁去油制,降低滑肠作用;千金子去油制霜降低毒性,使药力缓和;瓜蒌仁去油制霜,以除去令人恶心呕吐之弊,更适用于脾胃虚弱患者;蓖麻子中含有脂肪油,具消肿拨毒、泻下通滞作用,但种子中含有毒蛋白,炒熟后可使毒蛋白变性而避免中毒;巴豆油既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炮制时则宜控制其含油量,使其达到适中。

  7.含树脂类药物

  树脂通常存在于植物的树脂道中,当植物受伤后分泌出来,形成一种固体或半固体物质.在医药上常作防腐、消炎、镇静、镇痛、解痉、活血、止血剂。这类药物如牵牛子中所含树脂为峻泻药,受热时部分可被破坏,故经炒后可缓和泻下去积作用。乳香、没药经炒或煮后可除去部分有毒的挥发油,缓和刺激性,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经醋制则可以增强其入肝活血止痛作用。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树脂变性,也会影响疗效。又因树脂能溶解于乙醇,故酒制或制成酒剂可增强疗效。

  8.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

  蛋白质和氨基酸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有的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并应用于临床。蛋白质是一类大分子的胶体物质,多数可溶于水,生成胶体溶液,一般在煮沸后凝固,便不再溶于水。氨基酸大多数是无色结晶体,易溶于,故这类药物不宜长时间浸泡于水中,以免损失有效成分,影响疗效。

  由于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遇热要变性或不稳定的特性,所以如雷丸、天花粉、蜂皇浆等以生用为宜。但对于某些蛋白质是中药的有毒成分,则常用加热煮沸来降低其毒性,如扁豆中含有对人体经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素,它具有某些球蛋白的特性,煮后其毒性可大为减弱。

  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往往能产生新的物质,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鸡蛋黄、黄豆大豆等经干馏后能产生含氮的吡啶类、咔啉类衍生物而具有抗真菌、抗过敏和镇痉作用。

  氨基酸还能与单糖类在少量水分存在的条件下产生化学变化而生成环状的杂环化合物,这些是一类具有特殊香味的类黑素。如,缬氨酸类能产生强烈的面包香味;麦芽、稻芽等炒后气香而具分健胃消食作用。

  蛋白质能和许多蛋白质沉淀剂如鞣酸、重金属盐等产生沉淀,一般不宜和含鞣质类的药物在一起加工炮制。酸碱度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稳定性、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加工炮制时也应根据药物性质妥善处理。

  9.含无机成分药物

  无机成分大量存在于矿物和贝壳类药物中,在植物药物中也含有一些无机盐类,如钾、等,它们大多与组织细胞中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而共存。

  夏枯草中含有大量的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水处理,会降低其利尿作用,故夏枯草不宜长时间地用水浸洗。矿物类药物通常采用煅烧或煅红醋淬的方法,除了使药物易于粉碎外,在化学性质上也有相应的改变,煅烧后可使药物进一步纯净,有些含有结晶水的药物,如石膏、明矾、硼砂等,煅烧后可失去结晶水,成为无水化合物,而达到一定的医疗目的。有时在煅烧过程中,药物的许多成分通常被氧化而产生新的成分,如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具有消炎、止血、生肌的作用。有些矿物药,经过煅红醋淬后,更利于酥脆和粉碎,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增强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如自然铜代赭石等。

4 相关资料

  [1]知网空间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BZZ200212044.htm

  [2]平安健康网http://www./a1/drug/1568.shtml

  [3]大众健康网http://www./BenCaoZhongYao/2008/0409/Show_6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