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看桂枝汤对于心病的治疗

 johnney908 2014-07-01

    从“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看桂枝汤对于心病的治疗

                        基础医学院03级2班   张岩     指导老师:刘桂荣

[提要]:桂枝汤具有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按照《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的治疗原则,桂枝汤对于心病虚证应当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损其心者  调其荣卫   桂枝汤   心病虚证   健脾胃  补中气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1]指出对于心病的虚证,应从营卫入手进行治疗。虽然心病有心火亢盛、痰蒙心窍等实证,然虚证亦极多,气血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均可导致心病。此外,尚有“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即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为先,而后出现血瘀、痰凝等。如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中所论的胸痹、心痛证,就是以胸膺部疼痛或胸闷痞塞为主症,而病机为“阳微”、“阴弦”,同时多伴有短气乏力、四肢不温、畏寒等阳虚症状。虚证自当以补为主,参芪归地之类不必再提,而作为《伤寒论》群方之首的桂枝汤,以其调和营卫的作用在这里也应受到重视。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是作为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然其功用远不止解表。例如《伤寒论》第54条言:“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说明桂枝汤可用于治疗杂病,历代医家也有无数验案证实其对于多种疾病的疗效。那么,用桂枝汤治疗心病,到底是否有理可论?这就需要先来回顾方中的药物组成、各药功效及方剂的配伍特点。

《神农本草经》对方中五味药的描述如下:

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芍药:味苦。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

大枣:味甘平。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姜:辛微温无毒。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肠下痢,生者尤良。久服除臭气,通神明。

甘草:味甘平。主治五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2]

如此看来,桂枝辛温补中益气,芍药味苦而止痛益气,姜具发散之性,枣草之健脾补气之用不必多言。这样,将五味药组成的桂枝汤看成是健脾胃、补中气之剂又何尝不可?

这种提法看似荒谬,其中姜、枣和甘草之用尚循诸家注解,唯有桂、芍二药实不合寻常思路。然复查《伤寒论》,仍有理可依,寻其中以桂枝汤为主化裁得众方中桂枝、芍药的加减运用便可窥见一二。

对于桂枝,第117条云:“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汗为心之液,且以脾胃为化生之本源。太阳病误用火法过汗导致上中二焦气虚,下焦之气乘虚上乘出现奔豚。方中重用桂枝,取其能补中焦而益上下之气,上下之气皆满盛而无虚,相互交接,于气道之中运行通畅而有序,下焦之气不能上冲。

还有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内经》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正是由于过汗导致了病人宗气大泄,所以出现了心下悸。此时需急补宗气,单用两味桂枝和炙甘草以达到补中益气的作用。

据此,桂枝确有补益之功,正如尤在泾所说:“后人不能尽桂枝之用,而求之人参、归地之属,立意则同,而用药悬殊矣。”[3]

对于芍药,《伤寒论》中有小建中汤和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前者方中倍用芍药而后者尽去芍药,分析其差异,盖可明芍药之功用。

其中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说明“腹中急痛”当为小建中汤证的症状表现之一,中土不足,脾络不荣故腹痛,重用芍药以益气止痛。

又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太阳病而误用下法,本应有腹痛等可下之症,而误下后脉促为表未解,胸满为气虚而气行不畅导致气滞的表现。此时再用桂枝、芍药两味药以补中气难免有加重气滞之嫌。故留桂枝取其辛温通行导滞兼益气之功,而去芍药以免胸满之症加重。

综上所述,确可将桂枝汤理解为补益之剂,其中再用辛温发散之生姜,又于静中寓动。民间治风寒初起,常单煎姜汤热服并加衣被以取汗,而疗效颇著。因此桂枝汤方中用了生姜,以及服后再啜热稀粥并温覆,本身即能发汗。与麻黄汤无需姜、粥而可发汗不同,桂枝汤方药组成之旨意本不在发汗而在补中益气。诚如徐大椿在《伤寒论类方》中言:“桂枝汤本不能发汗,故须助以热粥。”尤在泾也说:“桂枝汤不特发散邪气,亦能辅助正气……盖非滋养营卫,则无以发散邪气之地耳。”4平时所见的一些太阳中风证患者,多症状不重,但常易外感且不易痊愈,治取扶正祛邪。所以桂枝汤连同其方后注啜粥温覆,其功用与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等扶正解表之剂本属一类。

既如此,当不用于太阳中风证,不啜粥温覆取汗时,桂枝汤就以健脾胃中气为主了。

再谈其与心病的关系。心病虚证多见于中老年人。《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矣。”患者往往正气虚衰,气血阴阳皆不足,当需补虚扶正。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调营卫本应调脾胃,使营卫自其本源就充盛调和,方为治疗之本。在仲景的《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即有从脾胃论治心病的范例。如“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即以补脾胃之气来调营卫而治心。

此外,心主血脉,而心血“遇寒则凝,遇热则瘀,得温则和”。桂枝辛温,古之柯琴谓之色赤入心,众多医家都认为心阳不振,浊阴弥漫,胸膺清旷之区顿成迷雾之乡,投以桂枝,犹如离空当照,阴霾自散。对于芍药,清代医家张志聪在《本草崇源》中云其“花开三四月间,禀少阴火气而治心。”[5]如此看来,桂枝汤不仅可于脾胃中焦调营卫,又以桂芍两药对心的直接作用而可用于心病虚证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难经》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年版

[2]《本草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年版

[3]、[4]《伤寒贯珠集·太阳正治法第一·合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年版

[5]《本草崇源》中国中药出版社  刘小平点校 1992年版

导师评语:本文探讨了桂枝汤的组方思想、配伍意义,另辟蹊径,提出了桂枝汤治疗心病虚证的观点。论据较充足,说理较有力,反映了作者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具有较高的水准,文章也具有启发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