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邝姓一副堂联中下联的出典

 芙蓉书阁 2014-07-02

邝姓一副堂联中下联的出典

邓旺林

邝姓有一副四言通用堂联“清操世泽;谨格家风。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指出其上联“典出明末南海人邝露……下联典出不详。”(1)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下联“谨格家风典出明初湖南宜章人邝埜。为了说明这一点,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邝埜其人。

邝埜(1385-1449),字孟质。湖南省宜章县人。祖为安福知县;父子辅,曾被诬充京卫军,后获荐为江苏句容县学官,致仕而卒。邝埜于明成祖(也称明太宗)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中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2)永乐十一年(1413)十二月授监察御史。永乐十六年(1418)八月任陕西按察司副使。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九月以政绩考列上等(考最”)升任应天府尹(正三品)。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起先后任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在初任兵部右侍郎后不久,曾经一度“独任部事(3)正统十年(1445)九月升任兵部尚书。曾于正统七年、正统十三年两次充任殿试读卷官。正统十四年七月扈从明英宗出征南侵大同的蒙古族瓦剌军,八月十五日死难于土木堡之变”。(4)时年六十五。后于明代宗景泰(1450—1456)初赠少保,于明宪宗成化(1465—1487)初谥忠肃。

据《明史·列传第五十五》记载,邝埜在行军途中曾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5)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由此看来,本来邝埜是有可能逃过此劫的。而他却忍着伤痛,继续跟从行军,结果便是“土木堡兵部殉忠(邝姓一副七字联的下联。上联是“海雪堂遗臣死节说的则是邝露。邝露,号海雪)。

《正统实录》中称邝埜“为人端谨,居官勤慎,所至有冰蘖声,丰采凛然。仕宦四十年,操履如一日。性至孝,在陕西时,得父书拜而跪读之。(见该实录第181卷)《明史·列传第五十五》记其“在陕久,刑政清简。……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

邝埜的人生中有如下两点特别值得一提:

一是邝埜的正直与厚道

邝埜任监察御史时,“奉命往南京察沮滞钞法者,众谓将起大狱,埜惟擒市豪一二以归,奏曰:市人闻令皆震惧,今钞法已通矣。’上颔之而罢。(见《正统实录》第181卷)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见《明史·列传第五十五》)“(永乐)十六年,有言秦民群聚谋不轨者,擢埜陕西按察副使,敕以便宜调兵剿捕。埜白其诬,诏诛妄言者。(见《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二是邝埜接受的家教甚严

《明史·列传第五十五》记邝埜的父亲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6)这便是邝姓堂联之“谨格家风的典出所在。

注:

1、详见大埔网 ?大埔姓氏

http://www./article-38850-1.html

2、本科於永乐七年(己丑,1409)会试后,因明成祖去北京巡狩,至永乐九年三月才回京举行廷試。因此本科也称己丑科。本科共取84名,其中三甲49名。

3、《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邝埜)正统元年进兵部右侍郎。明年,尚书王骥出督军,埜独任部事。时边陲多警,将帅乏人,埜请令中外博举谋略材武士,以备任使。

4、土木堡之变:指明英宗被蒙古族瓦剌军所俘的事件。

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陆骚扰。其中一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其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掌司礼监的太监王振(他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的煽惑下,不顾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尚书王直等众大臣的劝阻,一意孤行,执意亲征。于7月16日率20余万大军从北京仓猝出发。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于是军内自相惊乱,一路败绩。八月十四日,退师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时,被也先军包围,次日明军大溃,随从大臣死难殆尽,明英宗被俘,王振则被明护卫将军樊忠锤杀。

5、在《正统实录》第181卷中记为怀安城。按:据《正统实录》所记,明英宗所率人马仅于七月己亥(21日)次(临时驻扎和住宿)怀来城西,而次怀安城西则先后两次,先在七月甲辰(26日),后在车驾东还时的八月甲寅(初7日)。

6、《正统实录》第181卷记邝埜父为句容学官,家教甚严。……尝以俸钱易绒褐奉父,父封还,以书责之。野思欲见父,与僚友谋请为乡试考官。父怒以书责之曰:安有子持宪于是,而父为考官乎?野泣而受教。

20130806发芙蓉书阁(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