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人物】殉国尚书王佐

 宇闻休闲书苑 2019-12-08

无棣县城西关路南的高地,有一座古墓,埋葬着明代户部尚书王佐。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大举入侵,王佐随英宗皇帝御驾亲征,在著名的“土木堡之役”中殉国。传说,他的相貌与明英宗形似,在英宗皇帝被围困的危急时刻,他换上皇帝的服装,被瓦剌士兵虏去,被砍下头颅献给瓦剌首领也先,也先一看不是明朝当今皇帝,下令搜捕明英宗,最后俘虏了真的明英宗朱祁镇,“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钰在北京即位,史称景泰皇帝。皇帝感王佐的忠勇,追赠为少保。因为王佐的头颅被蒙古人虏去,遂下旨“金冠御葬”(一说“金顶御葬”),按照王侯的礼仪安葬。上世纪六十年代,文物部门曾挖掘过王尚书的坟墓,有没有“金冠”或“金顶”,至今已尚不得而知了。

王佐(13841449),字孟辅,今山东无棣县城里人,永乐九年(1411)考中举人,入太学学习,遂贯通经史百家,尤其精于理财之道。永乐十六年(1418年),升任吏科给事中,在皇帝的召见中,王佐以奏对详雅,仪表端庄,有大臣体,博得皇太孙朱瞻基的青睐。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成为皇帝,很快就越级提升王佐为户部右侍郎,委以理财重任。当年,宣德皇帝御驾亲征,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后,欲清理朱高煦余党,王佐极力反对扩大株连范围,宣德皇帝才放宽了查治的力度。

当时太仓、临清、德州、淮徐各地粮仓贪污渎职,积弊严重,皇帝特派王佐进行巡视,他严加稽核,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和渎职之人,整顿了财政纪律。明朝将都城迁居北京后,粮食供应全靠大运河运输,平江伯陈暄上书朝廷,他认为负责漕运的12万兵丁太辛苦,终年劳作还是疲于奔命,建议征调南方百姓12万人,军民轮番转运。皇帝下诏,令王佐等大臣共同商议陈暄的建议,经过考察后,王佐认为“东南民力已困”,竭力反对再征调农民参与漕运,于是,皇帝将陈暄的条陈搁置。

宣德六年(1431年),王佐升转户部左侍郎职。不久,王佐被派往督理通州至直沽的河道疏竣工程,继而奉旨承办宣府屯田等事宜。王佐办事公道干练,赏罚分明,为人处事得体,朝野皆有好评。宣德十年(1435),英宗皇帝即位,王佐奉命出京担任河南镇守。经过调查,他向朝廷指出各地驻军直接向地方百姓征收税粮的弊端,建议改变旧的、容易产生腐败的制度,经过朝廷商议确定,除边境卫所外,其他军队的供应粮食全部改由户部统一管理,此举大获收益,既杜塞了管理军队仓库人员的贪污之路,也免除了百姓被骚扰之苦。不久,被召回京城,再被派往甘肃督理军饷。正统元年(1436)秋,鉴于各地盐场、盐运使司及各场盐课司官吏不遵成例,贪赃枉法,纵容灶户私煎私货,勒索盐商。英宗又命王佐以钦差身份巡视长芦,督理盐政,王佐按照国家律令,厘定规章,严加查巡,惩办渎职之吏,重罚枉法之徒,各地盐道境况肃然有序。正统三年(1438),改任京师及通州仓场总督。两仓场关系到京城的粮食供应,历来是朝廷最为关注的地方,也是积弊丛生,贪贿盛行的地方。王佐深明生计之策,管理有度,理财有方,所到之处,事无不办,颇得好评。正统六年(1441),户部尚书刘中敷被言官弹劾离职,王佐奉命全面管理户部事务,遂即晋升为尚书。正统十二年(1447),又兼署吏部尚书。王佐担任户部尚书之时,正是北部少数民族瓦剌强盛并不断地骚扰边关的时期,战事频繁,动辄用兵,耗费巨大,国库空虚,全靠王佐从容调剂,节缩有方,国家财力才尚未匮乏。

明初对蒙古瓦剌部实施“羁縻之策”,在宣化、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互通贸易。正统十四年(1449年)初秋,蒙古族瓦剌部大举入侵,兵锋锐不可挡,边关守军接连败北,朝廷派驸马都尉井源率兵4万增援。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根本不懂军事,却又想建立功勋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怂恿英宗御驾亲征。他认为大兵一出,即可取胜,在班师回朝的途中让皇帝路过老家蔚州,还能光宗耀祖。在王振的劝说下,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都认为这样太冒险,恳求皇帝更改成命。在王振的怂恿和把持下,明英宗还是决定御驾亲征,仓促间亲率公、侯、伯、尚书、侍郎以下20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京师。所谓的亲征,军队是临时调集起来的,既不了解敌情,又缺乏作战方略,更没有足够的后勤准备,加上大军出居庸关,连日风雨交加,道路泥泞,人困马乏,粮草供给不足,大批士卒生病饿死,路上到处横着死尸,边境形势也日益紧张。户部尚书王佐与兵部尚书邝野恐出战不利,要求停止进发,遭王振拒绝。二人怀揣奏疏跪于草丛中,苦苦哀求,要求见皇上,从早上至傍晚,不得入内。大军到达大同,前方负责的太监监军郭敬向王振报告了敌军实情,王振才感到恐惧,下令退兵,却又让皇帝绕道宣府,临幸自己的蔚州老家。王佐、邝野鉴于战事已迫在眉睫,请皇上急速入关避敌,并加强后军戒备,王振不理睬;二人进帐面请,被王振派人拉出,并让他们跟随老营殿后。农历八月十三日下午,明军退到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这里离县城仅20公里,距离京都也仅300里。王佐、邝野等人奏请英宗速进怀来城驻跸,以便防守。但英宗因后押辎重的王振未到,执意等待。王振到后,却不想再走。邝野建议分兵严守,提高警惕,同时再请皇帝星夜赶入居庸关,以确保安全。王振不仅不听,反而讥讽邝野、王佐等人是“一介腐儒”,令人强行架出。邝野、王佐二人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只有呆坐帐中,相对而泣。第二天,御营即遭瓦剌兵包围,水道也被也先军占据。第三天,英宗率亲兵突围无结果,被敌军冲散,促拥而去。英国公张辅,尚书邝野、王佐,学士曹鼎、张益以下,数百人全部殉难,英宗皇帝也做了俘虏。王振本人及兄弟王林也死于乱军之中。随从皇帝的大臣中,只有肖惟祯、杨善、李贤等几个人逃了出来。土木堡一役,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英宗皇帝被俘,20万大军覆没。历史上把这一次战役称为“土木堡之变”,明王朝由此从兴盛走向衰落。

景泰元年(1450),王佐被追赠王佐少保,光禄大夫;成化初,谥忠简,封长子道为户部主事,封次子为监察御史,赐祭田九顷,敕造专祠,春秋祭祀《明史》评价他说:“在户部久,不为赫赫名,而宽厚有度,政务纠纷,未尝废学,人称其君子。”

记载“土木堡之变”其真其详者莫如李贤之《天顺日录》。李贤,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授验封主事,正统中迁考功郎中,改文选。正统十四年“扈从北征,师覆脱还。”英宗复位,命贤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

为了祭杞“土木堡之役”殉难大臣,景泰初年在怀来县建显忠祠,占地面积约3150平方米。成化年重修,明宪宗,亲题匾“显忠祠”,据齐召南所著《显忠祠崇祀忠臣考》,祠内供奉着66位殉难大臣:文臣殉节47人,武臣殉节及战死18人,中官殉节1人,总计66人,其中户部尚书王佐为第一名。

王佐在无棣城里的府第,其后人卖给清代吏部侍郎(加尚书衔)吴绍诗(?1776)的先人,现为清代大学士吴式芬故居的一部分。()

【附】《明史·列传第五十五·王佐传》:

“王佐,海丰人(今山东无棣县)。永乐中举于乡。卒业太学,以学行闻,擢吏科给事中。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宣宗所简注。

宣德二年,超拜户部右侍郎。以太仓、临清、德州、淮、徐诸仓多积弊,敕佐巡视。平江伯陈瑄言,漕卒十二万人,岁漕艰苦,乞佥南方民如军数,更番转运。诏佐就瑄及黄福议之。佐还奏,东南民力已困,议遂寝。受命治通州至直沽河道。已,赴宣府议屯田事宜。

英宗初立,出镇河南。奏言军卫收纳税粮,奸弊百出,请变其制。廷议自边卫外,皆改隶有司。寻召还,命督理甘肃军饷。正统元年理长芦盐课,三年提督京师及通州仓场,所至事无不办。

六年,尚书刘中敷得罪,召理部事,寻进尚书。十一年承诏讯安乡伯张安兄弟争禄事,坐与法司相诿,被劾下吏,获释。时军旅四出,耗费动以钜万,府库空虚。佐从容调剂,节缩有方。在户部久,不为赫赫名,而宽厚有度,政务纠纷,未尝废学,人称其君子。

土木之变,与邝野、丁铉、王永和、邓棨同死难。赠少保,官其子道户部主事。成化初,谥忠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