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低估了每天入睡之前的时光。科学证明,我们可以在入睡时“入侵”大脑,寻找毫不相关的细节或者想法,思想碰撞最终想出富有创意的解决办法。 也就是说,睡前所做的事情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活力。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比其他两种状态(沉睡或醒着)更能提升我们的创造力。通常在我们睡着时,我们会想到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认知科学家称该现象为“模式识别”。 斯蒂文·科特勒(Steven Kotler)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中写到:大脑采用两套不同的模式识别体系,即外在模式识别体系和内在模式识别体系。外在体系依赖于逻辑和规则,跟我们的意识相连,可以用语言解释。而内在体系依赖于我们的直觉、技能和经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他解释说:当大脑采用外在体系时,相连的神经元往往都极为相近。而当大脑采用内在体系时,距离很远的神经元之间开始对话。创意……依赖于内在模式识别网络将信息以全新的方式重组。 但要怎样优化睡眠以充分利用睡眠时的创意呢?科特勒说:“关键在于充分地放松,让大脑内在体系发挥创意。很多创意人士都会使用这一简单的办法。”因此,入睡前可考虑做以下三件事: 1.从床头书中寻找灵感。
准备上床睡觉或者熄灯躺在床上时,问问自己在创意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自言自语也可以在心里默默问。科特勒写道:“向内在体系提问很容易,自言自语或者默问效果都一样。” 睡前引导大脑去想一个富有挑战的问题能帮助大脑内在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其他事情以让自己忘记刚刚问过的问题,比如阅读或者静静地感受自己的呼吸,以让那一部分大脑加速运转。 3.做清醒梦。 清醒梦指的是做梦的时候,意识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为什么这会有助于我们利用大脑的创意呢?精神生理学家、清醒梦境专家斯蒂芬·拉伯奇(Stephen LaBerge)指出:“在做清醒梦时,你可以呆在梦境中,然后在梦境里面去探究现实中不存在的情形。” 我们需要练习并且训练大脑识别我们在做梦,这样才能进入清醒梦状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白天时不时问自己是否在做梦,这样当我们在做梦时便会在潜意识里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或者可以在半夜醒来,记住醒来前做的梦,然后继续睡,并且告诉自己是在做梦,这也能让大脑进入清醒梦境。拉伯奇称这些步骤为清醒梦境记忆感应法或者MILD法。
文 _Jane Por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