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十七讲 祛风湿药概述 祛风湿散寒药概述

 湘韵斋 2014-07-05

下面145页第十章,祛风湿药。祛风湿药在概述部分,那么我们还是先简单介绍它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祛风湿药的含义,也就是什么叫祛风湿药。按我们书上就是讲的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在中医学里面这种风湿痹证,认为是风、寒、湿这三种邪气,“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引起风湿痹证的原因,是风、寒、湿这主要的三种邪气,那么它主要浸犯了人体以后,就留滞在经络、肌肉、筋骨和关节这些部位,阻碍了气血的流畅,从而出现了局部,就是关节、筋脉出现了酸楚、重着、疼痛。严重的麻木、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这样的一些症状,那么统称为叫痹证或者又叫风湿痹证,是在中医学当中比较狭义的一种痹证。当然痹证很广泛,在《内经》里面还有什么五脏痹啊,这样的一些称呼,这里是一个狭义的痹证,是一个特殊的一种病。那么这种风湿痹证,那在《内经》就说风、寒、湿三气杂质,至少是三种邪气,那么为什么不叫祛风、寒、湿药(而)叫祛风湿药,因为在痹证当中除了寒证以外,还有湿热痹证,所以最基本的是风和湿两种邪气,不管在任何一个证型,我们书上谈了痹证,有风邪偏盛的,以关节游走性疼痛的风邪偏盛,那么叫风痹,又叫行痹。另外有湿邪偏盛的,那么出现的是病变的部位,酸楚、重着、肿胀,又叫作着痹。另外有寒痹,那是寒邪偏盛,那么病变部位以冷痛,寒邪凝滞、收引、疼痛为主的,叫寒痹,又叫痛痹。如果说局部是红肿、热痛的,那叫风湿热痹。所以热邪或者寒邪只是部分的痹证,才可能兼有这种邪气,每一种痹证,这四个证型,它都有风和湿,所以把它叫作祛风湿药,或者把叫作风湿痹证,可能此因素也是很主要的关系。在祛风湿药含义当中,那么需要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祛风湿和祛风除湿,应该把它(们)区别起来使用,过去在这方面使用不是很严格,所以也就显得不规范。因为中医学的病因,尤其是六淫,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六种,风、寒、暑、湿、燥、火,那么其中的风邪和湿邪,引起的临床病变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我们前面的解表药,那么它与风有关,而且以风为主要的邪气,除了表证,风还可以比如说引起皮肤的瘙痒,或者头风痛等等包括风证在内。那么湿邪引起的病证就更多,我们前面学了清热燥湿药,涉及的那样的一些病证,可能与湿邪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在中焦,痞满、胀满、恶心、呕吐;在大肠,引起的泻下痢疾或者痔疮肿痛;在肝胆,胁痛、黄疸;在膀胱,淋证;在下焦,妇女的白带过多;那么在体表,湿疮、湿疹;在关节、经络,湿痹,等等,都与湿邪有关,那么湿邪,也是致病是很广泛的。所以能够祛风除湿的药,应该说是很广泛的,凡是具有祛风和除湿相关的主治,它都可以称这种功效,比如我们前面解表药当中学的白芷,那么它可以祛风解表、祛风止痒,它可以燥湿止带,它的排脓与它的燥湿也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也就是白芷药,它既可以针对风邪,有祛风的作用,又可以针对湿邪,有除湿的作用,所以在某一个角度来讲,白芷这一类的药,可以说它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但是它确定性不是很明确,它是泛指的,与这两种邪气有关的病证,它可以治。但是我们这里的祛风湿,实际上长期以来,也是约定俗成,其实祛风湿就是对风湿痹证的一种治疗作用,它不是原始意义上的祛除风邪,或者祛除了湿邪,所以基于这样子一种考虑,那么祛风湿就应该作为一个专用的术语,它仅仅限于对风湿痹证的治疗,那么在概括这种作用的时候,才用这种功效。而祛风除湿,是广义的,除了风湿痹证以外,它能够治疗与风、寒、湿有关的,两者兼有,或者这方面的病证的,那么都可以叫作祛风除湿的药,这样子使用以后,可能就比较规范一些,这是关于祛风湿作为一个功效术语,应该逐步地把它的概念加以界定,使它使用的时候比较规范,也就是作为一个专用术语来使用,这样子就避免用语上的随意性,可能这样就要好一些,这是针对到目前为止,就是一些文献把祛风湿药也叫作祛风除湿药,祛风湿的功效有时候也混同于一般的祛风除湿。所以在一些具体药物的功效的表述的时候,比如说明明是一个祛风湿,那么它说能够祛风除湿,这样子可能就使用的时候就不是很准确,所以(要)注意这样的情况。另外我们在含义的后边,马上教科书上就提到了分类,根据祛风湿药的药性,和兼有的作用,也就是兼有的功效,把它分为了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和祛风湿强筋骨药,这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就是把祛风湿药分成了祛风湿止痛药、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祛风湿强筋健骨药,那么就是根据它兼有的止痛功效、兼有的舒筋活络的功效、兼有的健筋骨的功效,这样子来分。原来的四版、五版教材,使用的是祛风湿止痛、祛风湿舒筋活络和祛风湿健筋骨这种分法,那么六版教材、七版教材和我们现在(用的教材),就是分为祛风湿散寒、祛风湿清热、祛风湿强筋骨,仔细地考虑,应该说以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更好,为什么这样讲?因为那样的方法,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兼有的,以治疗风湿痹证相关的三大功效,互相不交叉、互相不包容,或者说交叉、包容不是很厉害。比如说祛风湿健筋骨的药,可能有的也有一点舒筋活络,或者止痛作用,所以不是完全没有一点交叉和包容,但是相对交叉、包容要小一些,那么按照我们现在分类的方法,就实际上前面的两类就是寒、热两分,应该说寒、热两分就把所有的祛风湿药就分完(了),就分两类,但是又钻出来了一个第三类,出现在了第三类,第三类祛风湿强筋骨药,实际上它和第一类完全是交叉的,因为基本上它都是属于温性的药,它也是祛风湿散寒的药,所以祛风湿强筋骨的药,实际上也是祛风湿散寒的药,所以这样子分类当中就有一些问题。那么当初在六版教材编的时候,为什么把过去的分类改为现在这情况,也是学术上一些认识的分歧,因为一种观点认为风湿痹证,它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关节的疼痛,拘挛,或者局部的麻木这样一些症状,那么从治病求本的角度来讲,凡是祛风湿的药,都可以缓减风湿痹证的疼痛,或者缓减风湿痹证的筋脉拘挛,或者关节屈伸不利。那么从这种观点出发,就认为任何祛风湿药,都应该止痛,都应该舒筋活络,但实际上这种认识的方法是过分地强调了对因以后对疗效症状的缓减的这种间接作用,过分地强调了,但是我们在《中药学》里面,我们反复地从总论就开始强调,凡是在具体的药物提到一种功效,它应该是一个直接作用,往往并不是强调它的间接效果。固然,祛风湿药通过祛风湿,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减风湿痹证的疼痛,缓减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就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收到止痛或者舒筋活络的效果。但是作为一个中药的功效,凡是我们说祛风湿药,兼有止痛作用的,不仅仅如此,更主要的是药物的止痛作用,它除了风湿痹证,往往还对于其它的一些疼痛证,能够收到明显的止痛效果,它并不完全是祛风湿的一个间接的效果。比如说我们祛风湿药当中,有的能够用于外感、感冒风寒以后的头身疼痛。它不是风湿,它也能够发挥出止痛作用。有的能够治疗头风痛,也不是风湿病,它也能够有止痛的效果,甚至有的祛风湿药的止痛作用可以用于牙痛,甚至于是胃火的牙痛,它和一些清胃火的药配伍在一起,能够缓减牙痛,那么就与祛风湿更没有关系了。有的还可以用于跌打损伤这种肢体疼痛,甚至于有的还可以用于胃脘痛。显然,在祛风湿药当中,我们要肯定它有一个止痛作用,它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止痛效果,它的应用应该并不局限在风湿痹证的疼痛,对其它多种疼痛证,可能都能够广泛地使用,这样子才能够是兼有止痛作用的祛风湿药。那么同样的道理,兼有舒筋活络作用的祛风湿药,它除了能够缓解风湿痹证的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比如说舒筋的药,往往可以用于非风湿的筋脉拘挛。比如说我们后面要学的一些祛风湿药,比如说治疗脚转筋,有的治疗项强,就象葛根那样治疗项强的,它不是风湿。尤其是脚转筋,这脚转筋,可能同学们看到那些足球运动员,在足球场上那么长时间地奔跑,有时候大量的出汗,有时候突然倒在地上了,很痛,另外的人,就把他的脚的底部,用力的那样子撑着,其实那就是已经发生了脚转筋。那么医学上的名称叫腓肠肌痉挛。完全与风湿没关系,但是能够舒筋的药,它可以缓解。所以它不是完全是祛风湿的一个间接的效果。那么活络是通利经络,或者通利脉络,那么经络或者脉络不通利,局部就可以失于气血的充养,可能会就出现麻木,或者偏瘫或者口眼斜这样的一些症状。那么祛风湿药在风湿病严重的时候,那可能有这样的一些症状,那么它是一个间接的效果。但是祛风湿药的活络的作用,更多的还用在中风后遗证,那么中风以后,患者苏醒了以后,马上出现了麻木偏瘫,或者风中经络,出现了口眼斜,那么我们选一些祛风湿药,用来治疗,不是用它来祛风湿的,而是用它来活络的,或者用它来舒筋活络的,所以它这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一类功效,所以能够独立分出来的,它才是兼有舒筋活络功效的祛风湿药。所以基于这样的情况,那么还是应该说把它分为祛风湿止痛药、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祛风湿强筋骨药这样子好一些,科学性要强一些,互相交叉、包容要小一些,当然我们分类,一个是当时沿用了现在在使用的六版教材,也是最初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当然不管哪一种分类,都是人为的,都不是完全科学的,所以实际上影响并不大,互有利弊。如果我们按照现在的分类,那么我们在散寒的里面,还要分,有的是有止痛的,有的是没有,有的是能够舒筋活络的,有的是没有的。但是反过来从另外一种分类,我们还是要从里面来分,哪些是偏寒性的,哪些是偏热性的,都会带来学习上的困难,从这一点来说,又是大同小异的,另外祛风湿的清热药,严格地讲其中很多不是清热药,只是说它药性偏于寒凉,用祛风湿清热来概括显得不完全贴切。所以在分类方法(中),我们同时告诉了同学们两种不同的思考角度,有两种不同的分类,那么我也作为我个人的看法,是供同学们参考的,但是我们在学现在教材的时候,仍然以我们教科书上的这种三类的(分类)方法,这样子来记忆。所以是把涉及到题外之话,作了一些说明了。这是关于第一个问题祛风湿药的含义。

  那么第二个问题祛风湿药的功效与主治,祛风湿药的基本功效,就是祛风湿,基本主治就是风湿痹证,非常简单。关键是风湿痹证的临床表现,那么我们在书上的含义的第二段,有比较详细的说明,那么同学们可以自己看一下。今后《中医内科学》还要深入地学习,我们现在是初步地了解风湿痹证的一些临床表现,初步地了解,大家能够把主要的内容能够说出来就行了。所以功效最主要的就是祛风湿,用于风湿痹证,风湿痹证的表现,那就自己去表述,可能就会准确一些,有的可能不太准确,那么就反应出每个同学对风湿痹证的认识的深度不一样,就是慢慢地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吧!在功效当中,重点的还要掌握祛风湿药的兼有功效。那么祛风湿药的兼有功效,我们其实刚才已经讲了很多的,第一有的祛风湿药,兼有止痛的功效。那么这一类的药物它除了用于风湿痹痛以外,还可以用于其它的多种疼痛证,多种疼痛证也是刚才谈到了,比如说外感风寒、头风、牙痛或者跌打损伤等等这些方面的疼痛,它可能有的适应面广一些,可能有的适应面窄一些。反正它不仅仅是用于风湿痹证的疼痛,这样才是兼有止痛作用,它可以用于风湿痹痛和风湿痹证以外的一些疼痛证,这是一兼有止痛。第二兼有舒筋活络功效。舒筋和活络,应该是有区别的。那么舒筋,是使筋膜、筋键舒展,连接肌肉,或者连接关节,我们在学《中医学基础》里面,都谈到了筋膜、筋键,它是保持肌肉正常运动或者关节自由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织。那么经络、筋膜,不舒展,那么就出现了肌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不能灵活自如地运动,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舒筋。所以反过来讲舒筋就是对于肌肉痉挛,关节屈伸不利的一种治疗功效,或者一种治疗作用,就是对肌肉痉挛,关节屈伸不利的一种治疗作用,那么叫作舒筋。肌肉痉挛,关节屈伸不利当然可以常常见于风湿痹证,尤其是有一些比较重的风湿痹证,早上起来关节就僵直的,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活动,所以在西医学上把它叫作晨僵现象,就是早上起来关节比较僵硬,晨僵现象,那么就是中医的关节屈伸不利,在中医学里面叫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屈伸不利,尤其是肌肉拘挛,我刚才讲了除了风湿痹证以外,脚转筋或者项强,或者在很多病证当中都可以出现,那比如我刚才说的足球运动员,腓肠肌痉挛,它也是一种拘挛现象,比如说严重的吐泻,也会引起肌肉的拘挛,也可以用这一类的药物来舒筋。另外比如说在中医学当中所谓的脚气,中医学当中的脚气,就是水湿下注,引起了踝关节肿胀、疼痛。它和西医学的脚气,维生素B1的缺乏不相同。中医是一个湿浊下注,踝关节肿胀、疼痛,它也有肌肉的挛急疼痛,所以常常也可以用舒筋的药物,它也不是风湿。民间常常在医学上不规范,民间经常说,有的人出现鸡爪风,稍稍地用力,或者没有怎么用力,手指就不能灵活地运动,不能灵活了。象这样子也是属于筋膜、筋键不舒展,那么舒筋的药物都是可以使用的,它应用比较广。另外活络,那么就是从字面上来讲,就是通利经络和脉络,那么就是对于经络和脉络不通利而引起了局部麻木,就是气血不能充养,局部麻木、偏瘫、口牙斜的一种治疗作用,对局部麻木、偏瘫或者口牙斜的一种治疗功效。那么局部麻木,风湿痹证有,但是偏瘫当然严重的也可能出现,但更多的是中风后遗证,所以我们在治疗中风用益气活血的同时,常常要选一些祛风湿的药,当中的很多药物,我们后面都会学到,主要就是用它来活络的,不是用它来祛风湿的。另外比如说风中经络,有的人睡觉的时候完全正常,到了早上起床的时候,口牙斜了,不能作吹风呀这一动作,作不了,那么就所谓的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属于风中经络范畴,这时候也需要通络的药物来治疗,它也不是风湿,所以有的药兼有舒筋,有的兼有活络,但临床上往往舒筋和活络很难区分。而且对于药物来说,往往两者兼有,所以我们习惯上舒筋、活络并提。但是我们知道它是有区别的、是有侧重的,我们在讲一部分的药物,我们强调它是长于舒筋的,那说明它活络的作用并不是很强,有的是长于活络的,那么它舒筋的力量可能又有限。所以对兼有功效,在一般的中医文献上、(在)中药(学)当中没有详细地来解释。所以很多学了中药的同学,都不是很清楚,一直都是比较糊涂的,不能准确地表述和使用术语,所以我们这样子把它很清楚地跟大家作一个这样的界定,那么就是为了使术语的使用,不断地规范、不断地准确,这是兼有舒筋活络的一部分功效。那么除了风湿痹证以外,它还可以用于其它筋膜不舒展、脉络不通利的多种病证,有治疗的效果,这些我刚才已经说了。第三兼有强筋骨的作用,或者说兼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因为根据中医的理论,肝主筋、肾主骨,那么筋骨的不强健,往往是肝肾亏损的临床表现之一,所以就认为健筋骨或强筋骨是通过补肝肾,通过补肝肾可以健筋骨,但是因为肝肾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也有多方面的病理改变,所以筋骨痿软,筋骨不强健,只是肝肾亏损的一个方面,不完全相等,有相关性,不是完全相等的,是需要注意的,那么兼有强筋骨功效的祛风湿药,它比较适合于风湿痹证,兼有肝肾亏虚,筋骨痿软的这类的患者,一般都是病程比较久,或者身体比较虚弱的,用类的药物来扶正祛邪,那么就是在祛风湿的同时不损伤肝肾,在补肝肾的同时又不敛邪气,所以是两者兼顾的。所以主要就要考虑这么三个方面的兼有功效。那么兼有强筋骨的功效的药物,经常还可以用于纯虚无邪的筋骨痿软,完全是肝肾亏虚,比如说一些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的功能降低了,那么经常出现了腰酸背痛啦,筋骨痿软无力,步行有的都比较困难,他并没有风湿。但这类的药,也可以使用。所以它这些功效都是可以和祛风湿把它独立开的,所以说祛风湿药的功效和主治,一个是基本功效、基本主治,一个是兼有功效、兼有主治,结合到教科书的两段文字。我们应该说不难理解,也不难记忆。这是第二个问题。

  那么第三个问题,性能特点。祛风湿药,从药性来讲多数是偏温的,就我们现在分类,第一节的药和第三节的药,都是偏温的,第二节的药,因为它是祛风湿清热药,所以是偏于寒凉的,所以这样子来分类,有利于对药性的理解和记忆,第一、三节偏温,第二节偏寒,这是从药性。那么从药味来讲,一般的祛风湿药,最基本的味就是辛、苦。因为风湿痹证它都有风邪和湿邪两个基本的邪气。辛可以祛风,辛能散,外散风邪。那么苦可以燥湿,所以这一类的药,一般都是苦燥的,辛可以祛风,苦可以除湿。另外苦也表现清泄,第二节的有的药的苦,表示它有清热作用,表示清泄。另外第三节的药,往往还兼有甘味。健筋骨,是属于补虚的范畴,那么反应甘能补的五味的理论,所以祛风湿药的基本的药味,在辛苦为主的同时,那么苦除了燥湿,有的表示能够清泄,另外有一小部分兼有甘味,当然有的和(这些是)不相干的,要么是另外的功效,要么是真实滋味,我们这只是从规律性来讲,另外祛风湿药的归经。因为风湿痹证发生的部位,主要是在关节、经络为主,那么将部位结合到中医的脏象学说,它主要是肝和肾,肝主筋,肾主骨。它主要是在筋骨,邪气侵犯的部位,常常是与肝肾有关,所以一般的祛风湿药,都归肝肾两经,当然有的还因为多种原因,可能有其它的经,祛风湿药还有少数的药是按照经络辨证的。那么根据它风湿发生的部位,比如有的是归膀胱啊等等,那是经络。是少数的药,和解表药的情况差不多。祛风湿药,从作用趋势来说,那也是双向性的比较多,因为它辛能够散风,一般表现为升浮,清热或者除湿很多是沉降的,所以二向性的药物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类药当中有一部分药是有毒的,比如说川乌、草乌这样的一些药物,但是并不是很多。这是性能方面的简单的情况。

  第四个问题配伍应用。祛风湿药的配伍应用,还是老一套,寒热虚实。风湿痹证如果寒邪重的,那么除了祛风湿药,还可以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里药当中的温经散寒药,比如说我们前面学过的桂枝,就能够温经散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热的那么还可以配伍清热药,尤其是清热利湿、清热燥湿这样的一些药物。那么有虚的,根据气血阴阳的不同,也可以分别配伍补气、补阳、补血、补阴都是可以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那么实,除了寒热以外,如果兼有风、兼有表证,那么可以配伍祛风解表的药,兼有表邪的时候。如果说湿浊偏盛,还可以配伍除湿的药,利湿、化湿我们今后要学,都可以。如果有瘀血配伍活血化瘀的;有痰凝的,那么配伍消痰凝的药,消痰药,这些都可以(属于)湿的范畴。但是对于祛风湿药来讲,也是有一类配伍比较具有普遍性,不管什么痹证,什么邪气偏盛,几乎都可以,那就是活血化瘀药。所以相对比较普遍、比较重要的,祛风湿药常常配伍活血化瘀药。因为风、寒、湿三气杂质,那么为什么会导致痹证,也就是阻碍了局部的血液的流畅,那么才会出现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疼痛为主。所以适当地配伍活血化瘀的药,有利于增强祛风湿药的祛风湿效果,那么前人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其中包括了祛风湿药使用活血化瘀,当然还有其它的含义,只是前人经验的一个方面,祛风湿药常常配伍活血化瘀的药物,是配伍的基本原则。和我们原来讲的思考的角度,应该说完全是用得上的,寒热虚实。

  那么第五个使用注意。那也是那三个方面,第一个因证选药,对于祛风湿药来说,又有它新的内容,那么内容是什么,我们前面讲了痹证,不外乎就是那五种证型,一种是风痹,游走性的疼痛;一种是湿痹,局部沉重、重着、肿胀、湿邪偏盛;另外一个寒痹,寒邪偏盛,冷痛;再一个湿热痹证,红肿热痛;再一个就是体虚,兼有肝肾亏虚,这五种情况。那么因证选药,那么主要就是考虑这样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是风邪偏盛的,那么我们可以选长于祛风的祛风湿药。那么湿痹,那么选用长于祛湿的祛风湿药。寒痹,那么我们就选用长于散寒的。那么湿热痹证,我们就选药性偏寒凉的,兼有清热作用的,就(用)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那么兼有肝肾亏虚、筋骨痿软,我们就选兼有强筋骨作用的祛风湿药。所以主要的内容大概就这样,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记住,就是因证选药。那么第二个三因治宜。比如说因时、因地,寒热的因素考虑进去也是可以的,有的地方比较寒冷、比较潮湿,或者有的季节比较寒冷,那么用温性的祛风湿药,或者温燥的祛风湿药,我们就可以用重一点。反之如果要用祛风湿清热药,那么我们就用量就应该轻一点。如果说气候比较炎热的地区或者季节,如果要用祛寒湿、散寒的药,可能就要偏轻一点。那么祛风湿药清热的药,就可能用重一点。结合到人的体质,那么素体比如说热比较内盛的啦,或者比较偏虚的,它也可以(分析出来),同学们不要我讲,也会加上一些内容。这是因人,也可以有它相应的内容。那么第三个中病即止,那么祛风湿药是一个慢性病,怎么才中病了,不好讲,所以这一方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淡化,把它回避掉。那么如果你实在要讲,可能就不要过用,那么祛风湿只要有明显的疗效,但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所以意义并不大,就是中病。那么第二,证候禁忌。那么祛风湿药一般来说都是偏燥性的,尤其是温燥的居多,因为它都能除湿,都有苦燥的性质。那么第一类和第三类它偏温,所以我们讲大多数偏于温燥。那么温燥的药,对于精血亏虚的,就应该慎用。那么是最主要的病证禁忌。另外一个根据药材,祛风湿药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主要是祛风湿药很多作为酒剂的时候,作用会增强,祛风湿的作用会增强,再加上了风湿是一个慢性病,一般都需要长时间的服药,所以作为汤剂比较麻烦,很多患者都不能坚持,所以有的风湿病的患者可能成年累月地甚至多年地服药,所以传统的祛风湿药经常选择酒剂,酒可以温通血脉,相当于我们前面说的祛风湿药,普遍都适合配伍活血药的道理是一样,但是注意湿热痹证,酒剂又不太适合,就说多数情况下比较适合于酒剂。选用酒剂,不但便于服用,减少患者的麻烦,服用起来方便,便于保存,另外也增强疗效。所以使用注意,三方面都有一定的内容,当然现代的剂型更多了,所以不单纯是个酒剂,(该注意)就失掉了意义了。反正就是服用比较方便,这是关于祛风湿药的概述部分。那么第一节,就是祛风湿散寒药,这类药物在祛风湿药当中,它就是药性都是偏温的。这一类的药物,其实在风湿痹证当中应用很广泛,这一类的药,一般祛风的作用、燥湿的作用、散寒的作用都比较明显,所以说风痹、湿痹、寒痹,都广泛地使用。由于这一类的药的作用比较强,有的湿热痹证,在配伍清热药的同时,其中有一部分祛风湿散寒的药物,也可以在复方当中用于湿热痹证,整个方表现出来有清热的倾向性,那么这一类的药,药性就是典型的偏于温燥了,所以对于精血亏虚的,或者阴虚内热的患者,那么尤其要注意。就是祛风湿药的在概述当中的一些主要的内容。我们这一节课就讲到地方,下一节课再开始介绍具体的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