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豚中医治疗偏方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7-06

奔豚中医治疗偏方

 
图片

      奔豚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1 简介

  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豚,即图片小猪。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2 中药治疗附方

汗后奔豚

  (误服发汗药,还可以起到香味  图片

  附方茯苓一两、炙甘草二钱半、桂枝三钱、大枣二枚,用劳水二升煮之,煮至一升,一次服完。一两服两次。

  此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主要症状是发作时,先感小腹有一股气窜动,顶撑胀痛,且自觉气从小腹奔跑上冲到心胸,乃至咽喉,甚至发作欲死,发作后又渐渐缓解平复,发作时,其上冲之状,顶肝抬肺,难受至极。

  桂枝加桂汤,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此方主之。

  方药:桂枝五两 白芍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歌曰:

  气从脐逆号奔豚,汗为烧针启病因,虽取桂枝汤为用,桂用五两肾奔豚。

  解读:

  这是风寒表虚自汗之人,被烧针后,(烧针,又称温针或针柄灸)又迫其汗出,伤了心气,心气受伤,不能下交元阳,则肾气寒而水气滞,加之针处再被寒邪侵入,两寒搏结,心致挟肾水之邪而凌心,故寒气从小腹上逆至心,必发为奔豚。这时应再灸其肿大发红而核起之处者,是欲杜绝再入之患。

  用桂枝汤进行治疗,可以和营血而通心阳,可以解除外患,加重桂枝药量者,欲壮心阳而通肾气,暖水藏而去水邪也。

  这是人体气化功能,表里相贯的道理,我们应当从药量的使用上有所掌握。

  欲作奔豚证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

  方药:

  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

  解读:

  太阳主一身之表,在外之气称卫气,在腑曰膀胱,有水称寒水,称津液之藏,外卫之充,全赖腑之津液气化升腾,膀胱气化又赖少阴水火二脏既济之交蒸,故曰肾之温煦,在上汗为心液,阴中有阳,故曰汗出可伤心阳,在下,水汗同源.而阴阳同位,故曰此治发汗后而伤肾气也.汗后心气不足,而后肾气乘之,何以得知?脐下悸也,肾中有元阳元气.与肾气奔豚之理同,而病势稍浅,故称欲作奔豚.

  为何奔豚证与第一段,奔豚证的定义不尽相同?

  近代中医书籍多于此证混谈而不分,故临床能用者较少。

  虽仲师文章极简,难有重复,但《金匮要略》复将奔豚三证专列一篇,一为重视,二为比较,我们临床医家敢不重视吗?

  所以,要进一步辨清此证,就得与肝气奔豚证,及与“欲作奔豚” 证相比较。求之于《金匮要略》。

  《金匮》奔豚气方。

  此为肝气奔豚。彼为肾气奔豚。我特将肝气肾气字样分别编入歌中,以示区别,一学而三证可得矣。

  奔豚汤: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主之。

  方药:

  生葛五两,李根白皮一升,半夏,四两,生姜四两,白芍二两,黄芩二两,川芎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

奔豚汤歌括  

    气冲腹痛肝奔豚,四两夏姜五葛根,归芍芎芩甘二两,李根白皮用一升。

     解读:

  病因病机:能知厥阴提纲,厥阴之为病,气上冲心,胸中疼热之句,则知奔豚之作何所来源。

  审腹痛而往来寒热,是肝脏有邪,涉及少阳。少阳之性,出则为阳,入则为阴,故为阴阳之枢转,而主升降出入,今肝邪逆上,气冲而作奔豚,上升为热而当清,升阳有余而当降,肝体阴而当养,枢在少阳而又当和。

  方药解:

  然此证有寒热往来而不用柴胡者,以柴胡能枢能升而不能降也。故以葛根五两,辅以李根,合肝木之性,二物根深能达,入厥阴之地,取葛根多津,性必濡润而不滞腻,则与肝性喜条达而不欲郁滞之性相合。故养血入肝不用地黄而用归芎芍药,葛根又气味苦寒,与芩芍苦泄下降相伍,得半夏从中降逆之助,则气降热清矣,又以甘草和中,生姜宣散余邪,是以苦甘兼辛,既发散,又复生津。

  凡用根之药,多不能升,而葛根能升,以葛根皮黄肉白,能鼓午胃气而达肺出表,是又将余邪外达而解也。所以,金匮条文: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哽,发作欲死……之证. 而得以消除。

3 杂证要法

        奔豚者,肾之积也。缘阴气凝聚,结于少腹,坚实牢硬,有时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
         腹胁心胸,诸病皆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其将发之时,则脐下悸作,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也。如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者,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如奔豚方作,气从少腹上冲心部者,以桂枝加桂汤主之。如奔豚盛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者,以奔豚汤主之图片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一两)桂枝(四钱)甘草(二钱)大枣(十五枚)甘澜水四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诸药煎大半杯,温服,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乃取用之。

       桂枝加桂汤
      即桂枝汤再加桂枝二钱
        奔豚汤
      甘草(二钱)半夏(四钱)芍药(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二钱)生姜(四钱)芎(二钱)生葛(五钱)甘李根白皮(三钱)水煎大半杯,温服。

4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甘草 芎藭 当归各6克 半夏12克 黄芩6克 生葛15克 芍药6克 生姜12克 甘李根白皮12克

   【用法】上药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夜一服。

   【主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

   方剂名称 奔豚汤

   药物组成 甘草4两(炙),李根白皮1斤(切),葛根1斤,黄芩3两,桂心2两,栝楼2两,人参2两,芎1两。

   处方来源 《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 奔豚,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

   制备方法 上切。

   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取5升,去滓,温服1升,日3次,夜2次。

   奔豚,又名贲豚、奔豚气,曰肾之积。证见有气从腹上直冲胸脘、咽喉,发作时痛苦剧烈,或腹痛,或往来寒热。病延日久,可见咳逆、骨痿、少气等症。王晋三云:「贲,与『愤』同,俗称奔;豚,尾后窍;又,小豕也。病从腹中气攻于上,一如江豕之臀愤起而攻也。」(《古方选注》)本方为治肾水凌心所致的奔豚病的专方,故名「奔豚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