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不用照相机拍摄的牛逼摄影师

 谱牒少年 2014-07-07


首图:卢克·伊万 (左)和乔什·雷克(右)为作品《翻出来》吞下了35毫米胶片。


摄影师一般来说分成两派,要么是胶片摄影派,要么是数码摄影派,对有些人来说这两者甚至是完全不相容的媒介。但这两者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用到镜头。然而除了这两种类型以外,还有一类几乎像魔法一样的摄影师存在。他们既不需要单反,也不需要哈苏,因为这些家伙们照相压根儿不用相机。


这些摄影师中有是传统老风格的,有的非常特别,但不管用什么方法,他们作品独特的美学魅力远远超越我们平时的习惯所见。


为了介绍这些颇具创造性又奇特的媒介,我们新旧兼顾地收集了8位不用相机的摄影师。


1.卢克·伊万和乔什·雷克


《Xero》系列,无题


我们名单上,最年轻的摄影师是92年生的卢克·伊万( Luke Evans,首图),目前还在伦敦金斯顿大学摄影的平面设计专业读大学三年级。这个英国摄影师至今已经做了两个完全不用照相机的项目。


第一个也是最出名的系列叫做《翻出来》(Inside Out),跟搭档乔什·雷克(Josh Lake,首图)一起,两人吞下了好几卷35毫米胶片,用自己的消化酶进行加工。这个二人组在一个暗房里冲洗了底片,并得到了极其精致的照片。



《翻出来》系列“无题”,2012


他最近的一个无相机拍摄项目名为Xero,这是伊万利用40万伏电力完成的一个极度复杂的过程(具体描述在这里)。伊万说“这个系列中电磁场被损坏了,因此每个版本都是完全不同的。”


2.弗拉里斯·纽瑟斯


无题,(K?rperfotogramm), Kassel, 1967


74岁的弗拉里斯·纽瑟斯(Floris Neusüss)的创作是大型“全身”的黑影照片,作品受到了曼·雷(Man Ray)和 拉兹罗·莫荷利·纳基(Lázló Moholy-Nagy)作品的启发。创作过程中,弗拉里斯让拍摄对象整个坐在或躺在感光纸上,然后暴露在光下。这些精彩、性感的人体作品,昵称叫“裸影”(Nudogramm),有一种漏板印刷的效果。


3.加里·法比安·米勒

岩浆的形成2004


加里·法比安·(Garry Fabian Miller)是另一个利用暗房的无相机摄影师。他的《岩浆的形成》系列作品,“用灯光通过有色玻璃容器,结果直接通过相纸记录。”这是一种独特的过程,产生的是极简的黑红两色作品。


4.皮埃尔·高缇耶


Chemigram 1-5-70 III, 1970


我们名单中最老的摄影师,是81岁的比利时摄影师皮埃尔·高缇耶Pierre Cordier ),他完全靠自己开发了一种无相机摄影的方法。他的作品利用了传统摄影的化学变化,包括显影剂、定影剂和光敏纸,但却是在强光下创造的。作品是一些精细的几何照片,跟普通的摄影相比,更像先锋油画。


5.阿里森·罗斯特


柯达印相纸F2, 194191日过期, 2008获取


阿里森·罗斯特(Alison Rossiter)的创作使用的都是20世纪的过期相纸。一旦选中了过期相纸,罗斯特就拿到暗房曝光。每件作品会产生什么样的神奇效果都是未知的,但其中最好的简直像抽象表达油画。她的每幅作品都是用相纸的名字和过期日期命名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感和怀旧感。


6.西蒙·博冈提尼

无题,2010


尽管西蒙·博冈提尼(Simone Bergantini )还不只创作无相机摄影(实际上,astrazioni系列也不是完全没用相机。)但这并不让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缺少任何吸引力。作为一种设计、几何和抽象的结合,他的作品在彩色暗房中制作,不用负片的 冈提尼说”这个系列依靠的事经验和诗意,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吸引着我,叫我热爱摄影”。其实这个系列也让我们爱上了摄影。


7.丹·佩顿



丹·佩顿(Dan Peyton)是少数仅存的蓝晒法工艺的( cyanotype process)追随者,这是一种这种发展于19实际的工艺。蓝晒法需要将对象放在铜版纸上(很像黑影摄影),然后暴露在阳光下。对象的影子创造了蓝色图像,佩顿用日常事物,例如鸟和国旗等,来做简单质朴的图像,让人想起建筑蓝图。


8.苏珊·德吉斯

星野(Star Field Crossing),2013


我们名单上最后一个的摄影师是苏珊·德吉斯 Susan Derges),她安静、自然的创作过程只能在黑暗的夜中才能进行。德吉斯把相纸完全浸入到水中,用月光和闪光灯来曝光。自然成为了她的暗房,给我们的眼睛提供了一场盛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