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怒火中烧时,煮点佛手菊花茶

 昵称4663795 2014-07-09

    世事无常,人难免都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但不知您发现没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情绪特别容易被激怒。在别人看来,也许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他们却耿耿于怀,怒气大发。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往往会说他们的性子急躁、爱发脾气。

    “肝在志为怒”,中医认为,这种人爱发脾气与他们的肝脏有关系,是肝火过旺引起的。火性炎上,正如水是往低处流一样,火是往上跑的,它会沿着肝经直达头面,同时“怒则气上”,大怒会使气上冲,火推气势,气助火威,所以,在发怒时,许多人会感觉到一股血气往上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怒气冲天时会出现脸红脖子粗的现象了。

    肝火过旺会让人很容易动怒,相反,经常动怒也会伤害肝脏,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怒伤肝”。肝受伤了,更容易发怒,两者互为因果,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经常生气,容易使人昏厥。看电视时,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幕情景:剧中人物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往往会拍案而起,暴跳如雷,然后手捂胸口,猝然倒地不省人事,严重的会口吐鲜血,然后一命呜呼。《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但器量狭小。他多次刁难诸葛亮,并设局想将其杀害,不料诸葛亮将计就计,不仅让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还让其中了毒箭。周瑜自食恶果,连遭三气,导致箭疮迸裂,口吐鲜血,在长叹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后,气绝身亡了。这是怒伤肝的一个典型案例。肝脏是负责藏血的,盛怒之下,会破坏肝脏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轻则引起高血压、冠心病,重则吐血身亡。所以,发怒是能够置人于死地的。

    既然发怒的后果如此严重,那有什么好的调理方法吗?可以适量吃一些清肝泻火的食物,比如苦瓜、芹菜、丝瓜、山楂、绿豆芽等。若用花卉,则建议服用佛手菊花茶。您先去中药店购买一些佛手和菊花,每次使用时,选择佛手10克,菊花6克,将两者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沙锅中,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火煮开,等药效充分溶于水中时,去掉渣滓,将汤液倒入碗中,等到汤液变温时,当做茶水饮用。要是你嫌麻烦,不想动手煮,可以直接将两者用开水冲泡服用,当然,效果肯定是没有煮的那么好了。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 功效,这一点想必是众所周知了,为什么要加入佛手呢?我们先来看看佛手的作用就知道了。

    “色似寒梅蜡,香敌玉兰花。舒手开拳八九个叉,滞气能攻下。”这首诗不仅将佛手的形、色、香描述的淋漓尽致,更写出了佛手的药用价值。

    佛手,又叫佛手柑,它原产于印度,后引入中国。主要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其中以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称为金佛手。佛手是一种形状奇特的果实,它成熟后色泽金黄,光洁饱满,外形恰如工匠们精雕细琢的佛祖之手,此为其名字的来由。“佛”与“福”,音又相近,有祝福、福气的含义,能带来福禄吉祥。所以,在古代,佛手被称为是一种吉祥物,在寿星图中,它与仙桃同列。它还有着“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的美誉。

    佛手香气馥郁、外形奇特,是观赏价值极高的盆景珍品,同时,它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中医认为,佛手入肝、脾、胃、肺经,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化痰止咳、祛风清热等作用。《本草再新》上记载,佛手能“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本草便读》也说:“佛手,理气快膈,惟肝脾气滞者宜之,阴血不足者,亦嫌其燥耳。”它是疏肝理气的常用药,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胸闷不畅以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呕恶、胃痛纳呆、食少等症。相传古时在金华一个偏僻的山村罗店,住着一对母子。母亲因为过分操劳,加上年老体迈,患上了胸腹胀痛的毛病,整日双手抱胸,眉头紧锁。儿子十分孝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四处替母亲求医问药,然而均未见效。他整日惦记着如何才能让母亲的身体康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天,他睡着后,梦见一位衣袂翩翩的仙女给了母亲类似玉手的东西,母亲吃完后,疼痛完全消失了。后来,在仙女的指引下,他求得了佛手,给母亲服用后,不仅病症全消,而且此后再也没有复发。

    我们知道,肝脏是喜欢舒展柔和,讨厌受到压抑的。经常生气不仅会导致肝气郁滞,而且会导致肝脏的情绪转移到脾胃上,引发胃口不佳、腹痛等症状。而佛手的疏肝解郁和理气健脾的作用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

    将佛手和菊花一起煮茶,能将两者的药效完全溶解,能舒展体内肝气,同时还能清除肝内的郁热,肝火较旺而且胸满胀闷的人,可以经常服用,效果十分好。

    既然发怒会对身体造成诸多伤害,许多人可能会说,那我下次发怒时,拼命忍住就是了,身体也不会受到伤害了。如果存在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所讲的不发怒、不生气,和佛家的“忍”是有本质区别的,“忍”是将怒气闷在心里不发作出来,这种怒气闷在心里,后果会更严重。不生气不是忍住怒气不发,而是要懂得修养身心,时时心胸开阔,处处豁达开朗。《老老恒言·燕居》上说:“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所以学会豁达一些,大度一些,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人的过错,用豁达的心境看待世间万物,如此这般,你便踏上了健康之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