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的早市情结!

 LuXin4164 2014-07-09
北京的早市情结!
  眼下,京城的市场论人气儿,得说是早市。由打80年代末,京城兴办早市以后,逛早市已成为许多北京人的一乐儿,尤其是离退休的老人和持家过日子的家庭主妇,没逛过早市的不多。早市上的蔬菜水果绝对比商店和菜市场的要新鲜和便宜,因为有些蔬菜是菜农或小贩一大早现从地里采摘的。除此之外,人们在早市上买蔬菜水果可以讨价还价,捡可心的随便挑选,多买的话,小贩还会白饶上点儿,讨您一个高兴。早市的特点就在这个“早”字,所以深受在家赋闲的老人们喜欢。老人们遛早回来,顺便逛逛早市,可以把一家大小一天的蔬菜水果备齐。当然,更多的人是利用逛早市活动一下身子骨,要不怎么说它是一乐儿呢。

  早市天不亮开市,太阳升到一竿子高闭市。多集中在市民居住的稠密区。一般的早市最初是卖蔬菜水果杂粮,以后增加到水产品和一些锅碗瓢盆等生活日用品。由于早市透着热闹,所以天热的时候,一些小吃摊、理发摊也跑到早市上凑份子。不过,在早市上做什么买卖都不愁没有照顾主儿,除了蔬菜水果杂粮,早市上的小商品均属低档货,一些小商品不乏假冒伪劣,但逛早市的人不会去计较,因为它确实便宜。便宜是早市的一个特色,所以一般日子紧巴的老百姓喜欢逛。

  早市的热闹必然会带来一个乱字,嘈杂的声音对周围的环境会形成干扰。所以,许多人喜欢逛早市,但没有几个人愿意把早市安排在家门口的。眼下,京城的早市多设在广场、河边的小花园及施工的空地等四不靠的地界,远离楼群。但是城区内闲置的空地越来越少,早市难免会有占路的情况。街面和胡同里的集贸市场被撤,退路进厅,老百姓举双手赞成,因为这类市场确实影响市容和交通,侵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可是天亮开市、日初闭市的早市没了,多少让老百姓感到遗憾,因为北京人对这类可以享受自由购物空间的市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北京人对早市的情有独钟是有传统的。北京人,尤其是上点儿岁数的北京人有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大概与北方的气候和传统作息有关。老北京人从小就接受“黎明即起,打扫庭堂”的教育,老话说:早起三光,亮亮堂堂,这么多年,夜生活在北京行不通是有道理的。当然,不乏有精力旺盛的人喜欢当“夜猫子”,但大多数北京人仍恪守早睡早起的养生之道,北京人的生物钟一时半会儿调不过来。正是因为有这种习俗,京城的早市才得以大行其道。

  早市,在老北京叫晓市,当时,四九城都有晓市。晓市一般都挨着城根儿或坛根儿,如崇文门外的东晓市,离天坛不远;德胜门外的晓市离城门楼很近。北京解放后,晓市渐渐消失,只留下东晓市、晓市口这样一些地名。老北京的晓市与现在的早市不同,市场多是卖旧货和杂物的小摊。在早儿,北京的城圈儿不大,买卖地儿的分布各有不同,卖什么东西都有专门的集市,如东单北大街离皇粮的仓库禄米仓很近,这儿就开了个米市;广安门内大街离菜园子近,这儿就设了个菜市;前门外过去是商贾云集之地,有煤市、珠宝市、磁器市等。现在,您从留下的地名便可想象出当年市场的热闹景象。

  此外,老北京人喜欢逛庙会,过去北京的庙会实际上是常年开放的小市,如白塔寺、隆福寺、护国寺、火神庙等。庙会上有卖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和杂物的摊群,有小吃摊,有曲艺杂耍场子等。正是由于北京人有这些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当早市开办起来后,人们才会到早市上去购物和找乐儿。自然,现在的早市跟老北京的晓市和庙会不是一回事,但从早市的热闹劲儿上,您能找到当年老北京“市”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今的早市带有某种民俗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