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早市,北京人对它真是情有独钟, 逛早市真的是成为了一段时间内, 咱北京人的一大乐趣。 为什么呢? 因为啊,北京早市的早 正好符合咱以前北京人爱早起的习惯, 谁也没听说北京人喜欢夜生活的。 早市,在咱北京也叫“晓市” 以前北京城的早市: “绝对是天不亮不开,太阳升到一竿子就闭市。” 有人说,怎么就升到一竿子就闭市了呢? 刘一达曾写过咱北京的早市, “晓市,一般都挨着城根儿或坛根儿, 如崇文门外的东晓市,离天坛不远; 德胜门外的晓市离城门楼很近。” 80-90年代,小编小时候一到周末就逛 东华门筒子河早市, 这要算起来,可是最最最正宗的城墙根啦! 这逛早市,体现了一个逛字儿, 北京人爱热闹,不买,看看,聊聊,也乐呵。 以前北京人,起得早, 正好借着逛早市锻炼一下身体; 都住附近,经常碰见街坊熟人闲话几句, 北京人就好聊个新闻热点,正好交流碰撞; 买东西还要跟小贩砍砍价儿、多绕上一点儿, 逗逗闷子,在三五毛钱中找点乐趣, 这些真是特“北京”。 《皇城根下论短长》1992年北京故宫东华门农贸市场 张居生摄 并且这北京早市上的蔬菜、瓜果 也好像比平时的要便宜,还新鲜! 能随便挑,没有国营态度, 多给你一根儿葱一头蒜的, 还挺舒心的, 一早上逛下来, 您别说尤其礼拜天这一大家子的菜买好了, 临了,回家路上还能捎回早点 您说这多好不是。 只是可惜,这几年,北京大规模整顿市容市貌, 许多不规范的农贸市场、早市被撤销。 早市是北京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 那么,北京现存的早市还有那些呢? 现在的新民菜市场就是原来的新民早市, 位于鼓楼外大街68号, 算是当时北京第一批菜篮子工程的挂牌市场。 也是北京的老牌市场了。 最初它是个露天市场, 后来起了大棚,在六铺炕,鼓楼桥, 现在整个搬进了小楼,成了封闭式菜市场。 年底的时候又进行了升级改造, 早市时间: 每天早上6点就开门,营业到中午11点半。 住在北京的市民,不论远近, 都爱来这里买菜购物, 如果您想不费脑子就能买到好东西, 那就跟着常来的北京大妈一起买。 早市里几十个、上百个菜摊, 哪个摊儿菜好?北京大妈全知道! 熟食,主食应有尽有 这豆包甚至比南锣那家还好!不排队 作为二环边上最热闹,最齐全的露天早市, 没被取缔也真的是万幸。 工体早市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开市了, 中午12点——1点闭市, 晚去一分钟看门保安都不让你进, 有经验的大爷大妈都是赶在闭市前十分钟进去, 因为那个时候菜价最便宜。 整个市场,也就四五排摊位, 以经营蔬菜水果,干果炒货居多, 也有少量的 餐具瓷器,服装鞋袜,床上用品,家居小配件,布料等, 价格比超市和周边市场要低些。 工体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段,能有一个品种多, 果蔬鲜,价格还亲民的早市存在的确十分难得, 很有城市的烟火气。 早市和超市不同,在这里摊主们是允许试吃的, 尤其是几位主顾都在犹豫的时候, 摊主会热情地招呼试吃。
春暖花开的季节,买点鲜花还真不错! 看看图上的字,就知道这位大爷很幽默 在龙潭湖西门的北边,马路把角儿。 早晨6:00开市,12:30左右就都收摊了。 这个市场很大,有三个大厅, 蔬菜水果、鱼肉蛋奶、副食调料、 转炉瓜子、糕点咸菜、面条烙饼全都有, 甚至还有个卖狗粮的摊位。 想吃点新鲜口味,来龙潭湖早市准错不了, 满足你在自由购物空间难以割舍的情结。 下面这三种蔬菜都认识吧。 这是四棱豆,也叫龙豆,一包几块钱,够炒一盘的。 秋葵和芦蒿,也是好菜,就看您会不会做了 水产柜台是龙潭早市的一大特色, 各种河鱼、海鱼都有,也有龙虾、帝王蟹。 您看这鲈鱼,活蹦乱跳,按大小分堆,一条15块、18块、20块不等。 这卖鱼的师傅怎么看着有点眼熟?想必咱都认识吧! 这个肉摊可是有来历,您看,还能代客加工灌肉肠。 对了,逛早市还有一个窍门, 赶中午收摊的时候去,很多摊位就甩卖了…… 北京人对早市有一种独有的情怀, 和人爱打交道,就这种特有的生活气息, 真的让人难以忘怀, 各位瓷,周末早起会儿, 咱也再逛次早市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