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神道碑

 细雨青衫 2014-07-10
 
复立的唐温佶碑。


温氏宗祠。


碑文摘要
 
  温氏裔颛顼,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子系因?其邑,而仍其侯。侯二十六代至 ,邑于周,别封于郄(缺二十字)。以缵以起,曰序而忠,曰恢而智,羡良峤义......公讳佶,字辅国,南郑公之长子也......先生之先,在世多才,曰博宏将,三英彦联......
     (全文见《金石录》续编十一)

译白话文

  温氏是颛项帝(黄帝的孙子)后裔,(在母系社会时期)出自己姓母系。到夏代时他的后裔中有一个叫“平”的人,辅佐夏王朝消灭了犯上做乱的有穷氏(寒浞),受封立国,(因封地有温泉而称温国),其后代子孙世袭着这片国土和君位。发展到第二十六代时,这里属于周的属地,他们被别封到郄地,后代继承了祖上的侯位并人才辈出,其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忠义典型温序;三国时才智受到魏文帝、魏武帝称赞的凉州刺史温恢;还有西晋良将司徒温羡和东晋时断裾离母渡江辅佐晋元帝的温峤......先生的名字叫温佶,字辅国,是南郑公的长子......先生的先祖,在唐朝也是名人辈出。特别是温彦宏(大雅)、温彦博、温彦将三兄弟,一门三公,英名冠世,世称“三彦”......

注解与说明 

  此碑现存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乡左山村。是温氏家族现存历史最悠久、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块墓碑。该碑通高4.73米,宽1.26米,厚0.38米。此碑文由唐朝宰相牛僧儒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文物价值很高。但由于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已有部分斑驳难辨,文中凡有空格者即为难辨之字。
  墓主温佶是唐初温氏“三彦”温彦宏(大雅)之五世孙,生前任唐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是当朝礼部尚书温造之父。
  碑文中有关温氏起源的记述是现存有关史料中最早、最详、作者身份最显赫的记述,因而是最权威、最有价值的温氏历史资料。
  碑文中明确说明,温序、温恢、温羡、温峤、温氏“三彦”这一“太原堂”温氏主脉是四千年前夏代温国受封立国之君温平后裔,是墓主温佶的先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