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子祠、横渠书院、张子墓历代修葺考(节选3)

 CHAWEIRENSHENG 2018-05-10


附一:滦州横渠书院碑文
许庄碑文
横渠先生,先世本大梁人;父迪,知涪州事,卒于官,遂侨寓凤翔眉县。
宋仁宗朝,先生举进士,为祁州司法,历渭州佥判,召为崇文阁校书,同知太常礼院事。
先生自幼学古力行,初喜谈兵及内典,后感文正范公语,乃逃佛老,潜心《易》学,尝坐虎皮谈《易》。见河南程氏,始叹曰:“二程之学,吾不及也。”后神宗问治道,以“渐复三代”对。于执政不合,遂归居横渠谷口,终日危坐,心与道融,关西之士,翕然宗之。其著述有《文集》、《易说》、《礼乐说》、《论语孟子说》、《语录》、《正蒙》、《东西铭》,皆扩前圣所未发者,卒谥曰“宣明”。淳祜初封“眉伯”,从祀圣庙。
有子曰贵,金赠“朝列大夫”。
孙曰炎,仕金为“中奉大夫”、“石州刺史”,封“开国侯”。
曾孙曰昶,官“奉议大夫”,行华亭“县令”,赐“绯鱼袋”。
五世孙曰晋,官“军器局事”,因夏人入寇,愤然思曰:“我本宋臣,为金克取,五世不复,将何待乎。”遂借元复宋,元即以晋行“兵马都提控事”,后进“睢州防御使。”致仕,赐第于燕,并食邑于滦。晋见滦有横山,追思祖号,乃题其居曰“横云清逸”。又在城东南隅筑书室,奉先人手泽,以安灵爽,匾曰“横渠书院”。
六世孙进士昌及弟勖,与眉人赵衍肄业于院。
七世孙德,登皇庆壬子进士。奏请就禄侍养奉祀,许之,授本州学正,后升永平路教授。迨国朝编里,其裔遂为在城社民。世系微晦,书院渐已倾圮,乃为僧尼所占,名曰“小寺”,几不知为贤哲遗踪矣。嘉靖己丑,赵公叶逐僧尼,复为讲堂三间,东西厢各三间,井一,门二,维时执政冯钦辈,微予为记,予谨案始末,以传于将来。
大明嘉靖己丑仲春 许庄谨记
明:沈自彰碑文
横渠夫子,先人讳迪,大梁人也。仕宋仁宗朝,繇殿中丞,刺涪州,多惠政,治家有善教。卒于官,诸孤幼不克归,侨寓凤翔眉县横渠镇之南大振谷口,遂家焉。
夫子登嘉佑二年进士第,历官至太常礼院。弟戬,亦登进士第,历官监察御吏里行。夫子以道学名世,与周濂溪、程伊川、朱新安并垂千古,家于眉县。
二世曰因,金赠“朝列大夫”。
三世曰炎,仕金“中奉大夫”。
四世曰昶,仕金“奉议大夫”。
至五世康侯先生,仕元,历官“定远大将军”,“睢州防御使”。遭金克毁宋室,晋借元复宋,拒寇有功,因天意在元,气休不仕。元太宗六年,赐第于燕,并食邑于滦,乃宋端平元年也。尝忆横渠祖号及昌黎“云横秦岭家何在”句,题其室曰“横云清逸”。其生平事业,见于赵司业讳衍《神道碑铭》甚详。
六世讳昌,登元进士,历官翰林院学士。
七世讳德者,曾登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进士,因守先人茔祠,告授本州儒学学正,后迁大宁路儒学教授,入祀名宦“乡贤”。
我高皇帝荡清中夏,文明肇兴。夫子八世孙讳谷勉者,编籍于州之在城社,应选举贤才,授绍兴府“同知”,历官长沙“知府”。
九世士荣,十世玉,以府庠生终。十一世景,以驿宰终。十二世梅,十三世复孔,隐居不仕。十四世曰文选、文运。文选子四人:希颜、希曾、希孔、希孟,俱绝。文运入州庠,子三人,曰承嗣、承绪、承绩。承嗣早卒,遗子二,长元福、次元寿。承绪子一,元瑞。承绩子二,长元祥、次元贞。
窃惟夫子关西奉祀,自富州播迁后,即无有继者。至神宗朝,宜川张君讳尧辅者,甫除滦守,夜梦夫子附其背曰:“汝今敕滦,吾之后在滦,汝其表扬之。”张于下车释菜毕,即问夫子后裔,文运答曰:“某其后也。”谱系历历可征,张守力为申请,未果。其书院原在小南街,乃康侯先生所遗,岁久倾圮。万历十四年,改移西关外,春秋祭享,载诸祀典,文运承奉多年。
万历戊午春,不佞守凤翔,接乡尊冯公讳从吾手札,并《滦州志》、《张氏族谱》,始知横渠之后在滦,关中无人而有人也矣。遂移关永平道府,择其裔之贤者,取回原籍,时有督院文公讳球者,给“勘合”,知永平府史公讳文焕者,给关创,文运乃携子承绩及孙元福、元祥归关西旧里。熹宗时,文运授五经博士,世袭;元福、元祥并为奉祀诸生。承绪与元瑞、元寿、元贞乃居滦奉祀。自兹以往,仕眉者有世爵之荣,在滦者有宫墙之望。吾知先生绝学,自可常明于千古也。
崇祯十六年,武进吴侯来守滦阳,精研理学,雅慕先贤,欲建碑以垂永久,遂与高阳董瀛海孙二博士具状,以书院碑文请。不佞曾起后裔于三千里之外,独不叙遗踪于五百年之内耶?谨就世次而详记之,令奕世不忘云尔。
陕西凤翔知府沈自彰撰
大明崇祯十六年仲秋谷旦
张子后裔 张世敏(Tel:0917—562038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