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族的历史和解析

 茶香飘万里 2014-07-10
蒙古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大部份生活在中国,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万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剩下的分布于蒙古国以及俄罗斯联邦。语言为蒙古语。

历史

蒙古人的先世是东胡,东胡被匈奴单于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分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乌桓在被曹操征伐之后衰落,鲜卑一族崛起,在西晋晋武帝时代,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拔部、乞伏部、秃发部、宇文部和拓拔部的别支柔然等。其中柔然与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小部分契丹人的宗源。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蒙兀室韦的祖先之一。《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
北宋时,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居住于今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俄罗斯联邦赤塔州和蒙古国东方省地区的室韦部落,包括居住于额尔古纳河东岸(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的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号黑鞑靼。漠北诸部中,黄金家族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契丹征服鞑靼后,黑鞑靼自号尼伦部。
12世纪初,合不勒汗(铁木真曾祖)统一尼伦各部,建立蒙兀国。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
西部蒙古诸部,则是突厥或被突厥化的部落。明朝时东、西蒙古分称为鞑靼和瓦剌。


语言

蒙古族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


蒙古族分布



蒙古人在今天的聚居区。位于俄罗斯西南方的一块是卡尔梅克人。外围橙色的轮廓是蒙古帝国鼎盛时的疆域。
中国(仅中国大陆)有蒙古族5,981,840人(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蒙古族聚居区主要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为蒙古族集中地,蒙古族在中国其他省份均有分布,其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占有较大比重。鄂温克族(2万7千人)和土族(24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蒙古国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2006年7月统计265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其中西伯利亚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17万和杜尔伯特(D?rbed))。另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族人(近四百万人)有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代。



生活习俗

牧马的蒙古人。摄影作品《草原追风》作者邱佶
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
蒙古族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新年(也称白月)。


文学艺术

13世纪初起,蒙古族开始根据回鹘、吐蕃等民族的文字创制蒙古文字。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民族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与筷子舞等。


蒙古族传统服装


中国部分蒙古族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特色,在传统的节日里,蒙古族群众仍然喜欢穿上民族服装,参加骑马、射箭、摔交等体育竞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马头琴,跳传统民族舞蹈,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即使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蒙古族也很注意使现代化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例如北方城市姑娘流行的新式蒙古袍既保留传统蒙古袍的古朴特点,又洋溢着现代化的华美气息。北疆城市公共建筑上的蒙古包造型装饰和大型彩绘奔马图及奔马雕塑,鲜明地表现草原文化的风格。


宗教与信仰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此外,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蒙古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