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旬老人痴迷石鼓文24载 创作出六米长卷(图)

 啥不是6159 2014-07-11

六旬老人痴迷石鼓文24创作出六米长卷()

' F* _  Z! D: }- ?0 H3 _

a.jpg


4 x) {# S: M5 K) G眼下,学习石鼓文的人不多,能写一手漂亮石鼓文书法家更少。而家住福州祥坂社区的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唐绍斌先生,痴迷、专攻石鼓文24年,能用仅存的近300石鼓文文字作诗。最近,他用石鼓文创作了一幅6米长卷《游西郊二记》。
7 I/ P3 ]( Q2 V6 S$ a( c; Z" V1 b乍看到老唐写的石鼓文书法作品时,一些人惊叹地说:老师!你写的甲骨文真漂亮!其实,这些朋友是把石鼓文与甲骨文混淆了。5 S5 q& B' f% o1 G9 ~
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承周代金文之后、起秦代小篆先声。因其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且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在发现甲骨文之前,石鼓文曾一度被古人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老唐说,石鼓文留存至今的字比甲骨文少得多,目前可用字不到300个。
; r$ z, G. j4 Z8 C不到300个的石鼓文文字,却要拿来写诗、撰文,难度之大令人咋舌。" @7 g) `6 g) s; I2 T( d" B
举个例子,石鼓文中连这个常见字都缺失,遇到作品中有字的话,就要想个曲线表意的办法来进行回避。而老唐专攻石鼓文多年后,可以用这些有限的字,严谨而不失巧妙地进行诗文创作。
+ D$ ~9 v) L  N0 o% L5 F! V为什么老唐如此珍爱石鼓文?他说,石鼓文古朴雄浑、笔法圆劲、气韵淳厚,很有动感。每一种文字都是一个时代的风貌缩影,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的石鼓文,恰有秦代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老唐说。
' j, h/ b! y# ]因为喜欢篆书的缘故,从1986年开始,老唐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学写石鼓文67岁的他现在写的石鼓文雄健飘逸、自然潇洒,极具个人特色。
4 P4 |1 O8 h5 w7 O“福州一些年轻的书法爱好者也喜欢来我家探讨石鼓文的问题,这是一件好事,毕竟这种古老的汉字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老唐说,“如果还有人真心实意想学写石鼓文的,我也很乐意来教。”1 c% m! Z3 c5 E8 D
(东南快报记者7 O0 @" k4 Y, ?( A4 g7 N2 h8 e; t
王进& ~  c7 r5 ^4 x& T, Y" R/ {
/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