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后儿童开始害羞了,他们的一些活动会避开父母,形成自己的小秘密,私密感的需要在青春期发展到极致。私密空间的发展也是儿童分离—个体化的必经之路。有些家长以为了孩子安全做借口,多侵入孩子的私密空间,不允许孩子有秘密,这样的孩子心理发展多有分离—个体化问题,在亲密关系方面也多有障碍,情感上不是极其害羞(耻辱感,对儿童私密空间的侵入就是外在客体对自体的贬低与攻击)便是对亲密关系的麻木与恐惧。
其实,我们会发现越是有些害羞的男孩与女孩更是能对异性有吸引力。特别是女孩子,如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不知迷倒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暇思。为何害羞的异性对自己更有吸引力呢?这其间除了有“处女情结”原因外,还有与在客体面前的心理优劣感有关。人们有时害羞,并不是别人真的能洞穿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来源于一种对未来的恐惧——害怕被别人洞穿心思。在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羞耻感往往会小一些,因为自己比别人有心理优势,比如别人在你面前害羞了,他(她)处于劣势,你就有心理优势了,你会表现的更自然些;如果你与对方对视,对方表现的非常自信无任何不自然,你会感觉到对方在你面前是有优势的,你会更容易害羞些。再如恋爱中的男女,如果男方暗恋女方,女方会在男方心中有理想化的倾向,这让女方在男方面前无形中更具有优势,这时男方容易有害羞不安感,他内心很惧怕被自己所恋的女方拒绝的(这种拒绝就是贬低与攻击),反之女方在男方面前亦然。所以,在心理上有优势能克服部分对外在客体的贬低与攻击恐惧,能克服一些害羞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