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西津渡古街:一眼看千年

 书香汇 2014-07-13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西津古渡”原为古渡口,后因江面南涨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边就再也看不到长江水。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当时许多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历史的印记,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如果从云台山脚下的蒜山石崖仰望的话,西津古街实际上是一条依附于云台山麓的栈道,雕檐翘角的亭台楼阁仿佛是以一颗颗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为“珍珠”镶嵌在云台山麓上的精美“项链”。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



 

这是一条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


    

    近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让西津渡周边不大的区域成为了研究那段历史的活化石。一路走来所见到的元代石塔、临街的明清建筑及民居不过是最表层的遗留罢了。据近年考古人员对西津渡地区沿街一线的考察发现,整个街道下面叠压着3-5米厚的文化堆积层,包括从清代到唐代的历代路土遗迹。在唐代路基的块石下面,即是鹅卵石、流砂地层。文化堆积中出土遗物丰富,早期见有六朝砖瓦及先秦时期夹砂陶鼎足等,唐代遗物有莲花纹方砖、瓦当、璧足形碗、唐三彩器,宋代遗物则有陶瓷器及琉璃筒瓦、铁刀、撑船竹篙的铁脚等。这反映出,古街的修筑、使用从未中断,千年古渡的街道走向是稳定如一的。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镇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此馆1982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镇江市博物馆馆址。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上建筑领事馆,1888年初,镇江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愤怒焚毁了领事馆及巡捕房等。清政府屈辱侵略者,1889年偿重建,于1890年竣工。现存旧址就是当时重建的建筑。


 

西津渡街



 


 




 



 

 

     昭关石塔 位于观音洞一条街东端。塔高约五米, 分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 等部分。全用青石分段雕成。 塔的底层立四石柱,依石柱的南北两 面以石块逐层砌筑石壁,紧贴在路北 救生会和路南观音洞房屋之间。

 

 

 

 

 

     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京口救生会”遗址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中国救捞文物,是中国救捞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一眼看千年,从三国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不同朝代的一小段路面

 






 

 

 

 

待渡亭,有多少人在亭下翘首远望盼帆早至


 

    登高俯瞰,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边就再也看不到长江水。

 


 

 

    

 


现在的观音街已充满商业氛围,成为了当地古玩字画的交易场所,热闹的休息日,店铺连同券门外的阶梯都成了市场,平常日子里则人迹寥寥,惟有店铺门口的竹椅、木凳和时不时窜出的京吧狗透露出宁静中的生机。






 

 



 

 




    此处的小山楼是否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祜为金陵渡题咏:“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的小山楼?




云台阁:主阁四层,总高31.5米,建筑面积1773.26平方米,平面采用方形,底座南面加前厅,左右两侧分别以曲廊连接二翁亭与聚明堂,整体建筑富有元代特征。



 

现在的西津渡街有许多文化创意项目发展旅游

 

 

 

 

 

骑马上金山






 


 

依山傍水的尚清戏台



 

 

 

 

 


 

 

看建筑,这里过去一定是某企业的生产车间




 

 

 



分享到:
  最后修改于 2012-11-19    阅读(619)评论(1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