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中医养生报告

 赫堇轩 2014-07-13

中医养生报告  

2014-06-04 10:06:52|  分类: 中西医药 |举报 |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liuyushitou《中医养生报告》
养生是一种主动管理生活的态度,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必要调整。中医主张“上医医未病”,也就是告诉我们,中医首重养生保健;民间的很多谚语,也体现了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意识,如“早睡早起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想要小孩安,三分饥和寒”等等。

 一、天人合一整体观

        1、关于人的寿命

        人与天合是大科学。如何人与天合?人与天合体现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里。自古以来有一句名言,叫做顺天地者生,逆天地者亡。凡是被自然所淘汰的,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凡是被病魔缠身的,也是在一个阶段里违背了自然规律的。

          《黄帝内经》中讲:“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现代科学也证实了人的平均寿命应该在百岁以上,而实际上我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70多岁,这就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有太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天象,总结出五运六气在每一年的变化。我们每天要经历早午晚,每年要经历春夏秋冬,每一年又有一个年运,二十四节气,六十年循环一次,这种节律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它的每一种变化都对人的身心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了解这些规律的变化,顺其自然,才能够减少灾难,延长寿命。

         《黄帝内经》是本奇特的书。他讲的最多的是人为什么得病,并且告诉大家,不生病的本质是要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真正的意图,是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身心的修养,而不要太过于依赖药物。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要一点点攒起足够的气和精,才可以满足一生的需要。

          2、四季养生,睡眠胜过大补药

          四季养生,在于每个季节养的是不同的气。“逆之则伤肝”,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如伤了春天的生发之机,“则夏为寒变”,夏天会出现腹泻,或心脏疾患。因为东方属木,木生火,木如果没有生发好,夏天的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就会出现心与小肠的疾患。

          一年四季有自己的规律,叫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明白了一年四季的规律,就可以理解一天的规律:凌晨三点到上午九点是一天的春天,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是一天的夏天,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是一天的秋天,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是一天的冬天。晚上九点,实际上就是立冬了。如果已经进入冬天了,你还没有进入冬眠的状态,那么就会耗散阳气。阳气被耗,阴气就会乘虚而入。晚上11点不睡觉是一个脸色,12点不睡觉是一个脸色,1点不睡觉又是一个脸色,2点不睡觉脸色就是老鼠皮的颜色了。现在很多女性脸色铁青,就是睡得太晚,肝伤得厉害。

          想要身体好, 就必须要解决睡觉的问题。因为太阳和地球位置变化的时候,会发生一种巨大的生发力,还有一种巨大的破坏力。人类只有借上天力,才能谈上人力。因为人在宇宙中很渺小,只是一粒灰尘。各星球的位置稍微发生一点变化,就形成一个年运,何况是太阳了。我们说遵循客观规律,就是要遵循人与自然之间变化的规律。

          春三月的特点是阳气生发,夏三月是阳气开放,秋三月是阳气内收,冬三月是阳气闭藏。所以春夏秋要早起,以承接阳气;冬天要晚起,以避风寒,尤其是老年人,出门必待日光,以免寒凉。

          地球面对着太阳自转一周是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我们的健康是跟太阳联系在一起的。你如果跟着太阳走,你就有充满阳气,血气方刚;你如果背离了太阳,你就缺少阳气,精神不振。有人问,跟着太阳走,应该几点起床呢?早晨五点到七点是卯时,也叫日初卯时,所以应该这时候起床,冬天可以晚一些。

        很多年轻人觉得早睡早起,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人要过夜生活,约上三五好友去酒吧、歌厅,看夜场电影,以为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岂不知这样的生活方式,严重地损害了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夜里11点到3点,正是养肝胆的时候。《黄帝内经》讲,“气余壮胆”,人的胆子大小,就看胆气足不足。如果夜里不睡觉,把胆气伤了,人就会出现胆怯。出现怯症以后,人就会“惕惕不安”。对周围的事敏感、多疑、洁癖,这就是患上了忧郁症等精神疾患。肝伤了呢?面色阴暗,好像蒙尘,就是我们常讲的脏脸。台湾的著名演员凤飞飞,出现灰脸以后,信心没了,精神压力很大。听信了中医师的劝告,晚上十点钟睡觉,养肝,养阳,半年后皮肤又出现了光泽,恢复了自信。所以说睡眠是养生中第一大补。

           3、植物为药,厚生载德

           以前,我们把西医当作正统学科,现在却发现,西医对于老年病、慢性病,束手无措。就是因为他们的治疗方法,违背了人类自然的客观规律。中国人千百年来的肠胃,都是吃植物的种子,所以治疗疾病,也更适用植物药材(中药)。而西方人长期吃肉,他们才是应用矿物质(西药)比较有效的体征。另外西医是对症,哪疼治哪,就像割韭菜,割这茬不管那茬;中医是对因,治本,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法,一劳永逸。

           药是来做什么的?是用来赈灾的。当人体得了疾病以后,人体的气血供应不足,这时候药就被用来赈灾。俗话说:“救急不救贫。”如果生病了,药可以临时帮你一把,解决阴阳失衡的问题。但如果元气伤了,没了,那就是拿人参当饭吃也没用了。

           所有的植物都是药。草药借助于其偏性以攻邪,食物则注重其气味的平和来补益元气。如果能正确地调配食物,不仅可以补气,还能祛病,这在古代是医者的极高境界,今天人们叫食疗。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药和食物的区别就是偏性和平和。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民间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这个毒指的就是药物的偏性。食物跟药相比,是平和的,用得好,疗效也很显著。

           中药的偏性就是他的气味归经,所以中药非常注意采摘时间。比如菊花采在秋冬季节,它的气也就是秋冬之气,所以他是补肾和肺的。许多人知道菊花败火降压,其实菊花不败火,而是降气,把浮躁的气降下来,肺肾气足了,心肝的郁火也就败了。中药是神州大地奉献给我们的宝物,正确使用就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4、应季而食,自享其乐

         不但药物要应季而采,食物更应该应季而食。夏季饮食的原则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健脾养胃补气益阴。所以这个季节就有许多应季的蔬菜、瓜果,最典型的就是西瓜、荷叶等等。而有些人偏偏嘴馋,大冬天要吃西瓜。冬天是藏阳气的季节,尤其是老年人,阳气本身就不足,你还要泄掉一些,这样过冬天,来年春天肯定要出毛病的。

         地上的食物如大白菜、韭菜等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地下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山药等,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收藏。现代人因为环境、工作、生活习惯等因素,阳气普遍耗散太过,所以有意识地多吃些来自地下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体阳气的收藏,以补充之不足。

          所以,《黄帝内经》强调应域而食,应季而食。如四川人吃辣椒上海人就不能吃;夏天吃西瓜,冬天就不能吃。这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还有就是饥渴清谈。你保持了饥渴清谈,你的人生就有了味道。

         为什么饮食要清淡呢?《黄帝内经》里说:“味厚则泻”,就是味道太鲜美了太厚重了,人就容易发生腹泻;“薄则通”,吃的东西很清谈,血管会通。”厚则发热“,如果你吃的东西太厚腻,体内容易发热,就会长疖子,头昏脑胀;饮食清淡,身体容易透气,头脑思路敏捷。

        北方人口重,愿意吃咸的,咸吃多了伤心。有些人喜欢喝咖啡,不放糖,苦咖啡喝多了伤肺。俗话说: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任何食物都不能过量,过量食用就会对某一脏器产生伤害。所以,很多病是吃出来的。

         老年人一般来说应该吃素,吃清淡的食物。儿女对父母的孝,不是给老人买鸡买鸭,是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说话,一起吃清淡的食物。

        为什么老年人一定要素食?因为吃动物蛋白脂肪等,需要有一种内在的气去催化它。如果内在的气不足,催化不了,所吃食物就变成垃圾,堆积在体内,久积成病,而吃清淡的食物容易消化。

        怎样理解保持一定的饥渴呢?饥渴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早晨吃饭了,到中午感觉饿了;中午吃饭了,到晚上感觉饿了。说明你的消化功能正常。如果早晨吃的饭到了中午或者晚上也没有消化,肚子胀胀地不感觉饿,那就不要再吃。总之一个原则,饿了吃,渴了喝,这就是保持饥渴。最好给自己定个量,每餐七分饱,一日三餐,到时就饿,这样身体会保持健康循环。

       《黄帝内经》对这个问题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就是说东西吃多了,味太厚便生火,这个火就把你的气给耗了。如果吃得少,很快就消化了,吃下去的物质就变成气,使你有力量。又讲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就是说如果你吃的东西未被消化,产生了郁热,它很快就会把你的元气给耗了;反过来你吃得少,元气会很快地把你的食物给气化了,于是这些东西就变成了你的动力。又讲:“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就是说你吃多了,他就会把你身上的气给散了。如果你吃得正好,他会变成动力,使你有勃勃生机。所以我们要适当地摄取食物,并且能够把它气化,这是健康的保证。

        饥渴清淡,饮食有味。当你真正做到清淡时,你才能够品出食物的味道。吃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我们应该能够掌控它。

 

二、脏腑之和,赶走现代疾病靠自己。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五花八门的现代疾病很多。如果对现代疾病缺乏一种整体观,我们就会陷入迷茫。

       任何事物的出现,它都有一定的特定环境。人体内部精微的变化,不要把它看得太认真,它是与自然密切相关的。一个老人,如果他阴天去做体检,转氨酶是高的;相反,如果晴天去体检,转氨酶就正常。所以人的生化指标和自然四季都是有关系的。冬天万物闭藏,一检查一个样;春天万物生机勃勃,一检查又是一个样。如果离开了整体观,跟着这些指标跑,结果是不被累死也要吓死。

       《道德经》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有”和“无”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有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人本来没有肿瘤,但在身体失衡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肿瘤。当身体恢复了平衡后,这个肿瘤就消失了。现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无中生有,有化为无,这就是辩证法。所以肿瘤也并不可怕。

          对于疾病有以下几个原则:

          1、局部疾患要从整体考虑

          过分强调局部而忽视整体,是机械唯物主义,其后果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忽视了疾病的成因。比如心脏供血不足,现代医学是放支架。放完支架吃抗凝血药,吃抗凝血药损伤肝脏,破坏造血系统,最终损伤更大。其实心脏供血不足,原因在于人整体的气血亏损,或者劳累过渡,或者气滞血瘀,用中药攻补兼治,淤血化开,气血补足,肝主筋,主血,肝气足了,血管壁恢复了弹性,心脏的供血也就足了。何必要放支架?放支架实在是下下策,但现代人都争先恐后地去做支架手术,一做都两三个,实在是自毁长城,后患无穷。

         风湿骨病、痛风,虽发生在局部,实际是一个大的循环网络问题。肝主筋,膝为筋之腑,肝气不足,筋失所养,故风湿痛,膝关节疼,大脚趾僵硬。又肝生筋,筋生心,得风湿骨病、痛风的人,都会心慌意乱,烦躁不安。补足肝气,筋有所养,吃进的营养能催化吸收,人的身体自然就康复了。

          2、整体调养,以和为尊

         上海一位局长夫人已经40岁了,有很严重的小叶增生,还有妇科疾病。上海最著名的肿瘤医院医生建议她做手术。大家都知道,40几岁的人已经临近更年期。一旦在乳房上动刀,整个内分泌系统就要紊乱。常悟法师建议她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师告诉她:肿瘤医院只管你的小叶增生,妇科只管你的妇科病,你为什么不想想,你的妇科病和小叶增生有没有关联?由于你老公常年身处官场,工作压力大,你也不可能不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把话憋在心里,饮食不畅,虽然没有直接伤到脾胃,不过脾胃走乳房,会伤害到乳腺,乳腺通任脉,任脉走子宫,会伤害到子宫,像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都和经常生气、郁闷有关。

         思想重的人压制了肝的升发,木对应肝,肝被压制,木就不能生火,火对应心,所以如果人总是压抑、苦闷、抑郁,就会患心脏方面的疾病。只要能舒肝养脾,使气血调和,就可以解决妇科和小叶增生等全部问题。经过不到10天的中医药调养,再到医院检查,发现小叶增生和妇科疾病都好了,连患者本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花了几万元,走遍上海各大医院,最后决定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几天就解决了。

         所以中国的中医,他的灵魂是在辩症。辩什么症?即整体和个体的关系,表里、虚实、寒热、阴阳等八个方面的判断。因为人体是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所以治病应该从局部到整体上去找原因,再从整体的高度上来治疗这个局部,就可以药到病除,事半功倍。

         3、 富贵病从繁就减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人称富贵病,也是常见病。为什么会高?先说高血压。人的肾气不足,肝火太旺,就会导致高血压。所以高血压的病人爱发脾气。肝属木,是大树,大树一上火,发脾气,树梢就摇晃,所以高血压患者就头晕、眼花。病在上面是表症,根在下面是本,所以用滋养肾阴、舒散肝气的中草药对症治疗,把气调养好了,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

        血糖高,是肾与肝脏的气化功能失和导致的。由于这个精微度失常,所以人吸取的养分,不该补充的,补充到血里去了;不该排出的排掉了。如果用中医药调养肝肾、心肺和脾胃,使运化功能正常,当人体的三焦调养正常了,血糖也就正常了。

        许多病人长期用胰岛素,结果胰脏功能丧失,脏腑失和,这个时候,谁都救不了他。

        血脂高,是人的肝气不足或者太过导致的。当把人体的肝脏调养正常了,血脂就正常了。

         4、气虚是老年病的基础

         还有一个常见病,就是气虚之症。老年人到医院检查身体,几乎全身都是病。什么原因呢?就是气虚!当他的内气不能达到四肢百骸时,全身都是病态的。当把气补足时,各个脏器的功能也就恢复了。

        苏州市有位老干部,因便秘住院二十多天,怀疑是肠道肿瘤,采取了剖腹检查的方法,也没有发现问题,最后诊断为 “肠道菌群失调”。常规治疗方法是通过肛门,灌进去健康人的新鲜粪便,老人坚决不答应。最后找中医用中草药治疗,三天就能下床行走。其实,老人的病症很简单,原来是肺气不足,下不能通畅,而剖腹又使老人的胃气外泄,肠气失守,只要能补足胃气,使肺气下行,问题很快解决。

 

三、养正和元就是对人体的保养

        俗话说,人过三十天过午;而五十岁的人,就像一辆跑了十万公里的车。如果保养得当,还属于最好的使用阶段;如果疏忽保养,就会发生各种安全隐患。

         那么人体需要怎样保养呢?一般来说,人体保养以百天为周期,有三个部分组成:(一)、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比如不吃过季的蔬菜水果;不过熬夜、早睡早起等,做到人与天、地合。(二)、保持健康和谐的心态,做到人与人和。(三)、经常培补元气,保持人体平衡。彭祖讲:“惜精养神,服食众药,可长生也。”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服食众药。“良药善服”,是皇帝、彭祖、扁鹊、孙思邈等养生大圣人的保健原则,也是中华正宗的养生方法。

         人的生命力强不强主要看两点:一是食欲;二是性欲。食欲使个体得以生存,性欲使种族得以繁衍。生命力强的人,此二欲也强,但要懂得节制,加强体育运动和思想修养,提高道德情操。要有保护生命的意识,懂得收藏。其实完整的中华养生,由养生之道、养长之道、养收之道、养藏之道组成。世上人都只懂得补养,不懂得收藏。只有懂得收藏、善于收藏,我们的身体才能真正强壮起来,延长寿命。

         人体调养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符合自然的科学的饮食,让我们的身体从饮食中得到滋养;通过符合自然的起居,“天睡我睡,天醒我醒”,保证良好的休息质量,借天力以补人力;通过健康的和谐的心态,使神气自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滋养心灵(错误的心态则耗伤神气);通过养正和元扶正调本,增强人体脏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体质,祛病延年。

          1、中医养生气血观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气是生命之本,古人说:“气聚则生,气散则亡。”

         自然界中,风起云涌,风吹草动,这都是气的作用。自然界,水能转化为电能,风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在人体中,能量也有个转化的过程,比如肾水转化为肾气,血转化为汗,水谷转化为血等。总之,身体内的精、气、血、津、液,相互转化的过程为“气化”。

          人体气足,气化功能就强;人体气虚,气化功能就弱。气化功能强大,可以化邪、化湿、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使是吃了一些有害物资,也没多大关系,身体可以很快将它“气化”,代谢出体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所以,气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长寿。

          气虽然是生命之本,但是气又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著名中医大师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张仲景说:“气不足便是寒”。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气与血尔。”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中医叫做“百病生于气”。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风是天地之气,太阳是火,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以后,阳光的热量把海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云,云降而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气就是这样水生火降,周而复始。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之为“肾水上承”。“水能生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的还有肺气、胃气、胆气;随着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肺气不下降了,肺就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这时就要吃些降肺火的药物。

        胃气不降了,胃就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绿豆味甘,性寒凉,胃有火,可以喝绿豆粥来败火。

         胆气不降了,胆就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等。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说明肝胆有火,这时可以生吃梨来败火。

         莲子心苦味,性寒,如果心火旺,心烦多怒、口腔溃疡,用莲子心泡水喝,可以敗心火。

         2、气血失和诸症的调养

       (1)、气滞血瘀

        人体内的气是不断地运动的,气升气降,气出气入,血液的流动、能量的变化、汗液的排出、大小便的排泄等等,都依赖于气的运动。气的运动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突然停滞下来,接着血液的流动也随之停滞下来,这就是气滞血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滞血瘀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疼痛。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2)、气不摄血

        气是血的统帅,统帅孔武有力,血就会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旦统帅的力量减弱,血就会擅自做主,溢出脉外来。这时人就会出现吐血、便血、漏崩、皮下淤斑等情况。

       (3)、气虚血瘀

       人体内的气并不虚弱,却被堵塞住了,这样导致的血瘀,叫气滞血瘀。人体的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这样导致的血瘀叫气虚血瘀。气虚血瘀兼有气虚和血淤之象,常常会引起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风。

       (4)、气随血脱

       当血液大量流走时,气无所依,便会随之外脱,气脱阳亡,这是人就会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严重者当场昏迷。

       (5)、气血两虚

       气虚血也虚,这种情况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引起的。这时的人弱不禁风,面色淡白或萎黄,常常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的排泄了,该气化的气化了,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一个气虚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以后,该吸收的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其气化掉的垃圾。肝上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血管里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 ,肚皮上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黄帝内经》上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中医认为胃气是后天之本,也就是人们说的中气。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元气、卫气、营气等,他们都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四、五脏六腑的平和是养生的总纲——解读现代病

       (一)、心脏病

        1、发在心脏,其根在脾

         心脏的作用,譬如下相棋,不管是丢了什么,只要老帅在,这棋就没输。反之,车马炮再多,只要老帅被吃掉了,这棋就输定了。心脏亦如是,只要他还能跳动,就有得救。《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君主宁,群臣安。

        我们常见的几种现代病,如心房颤、供血不足、心脏间歇、心脏骤停等,大部分不是心脏病,是脾病。中医讲:“脾主肉”,脾气足,肉气才足。如果脾气不足了,心肌的跳动就无力,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它实在没劲了歇一会,就是间歇;实在跳不动了,就是骤停。 西医这时就要上起搏器了。而中医呢?主要看两个地方:一个是脸,一个是嘴唇。脸上的肉是松弛的,就是脾气不足,肉气不足;脾主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嘴唇是白色的,缺血,还是脾气不足。只要把脾气补足了,很快就好了。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心里一阵阵发冷,这叫心寒。房颤、供血不足、间歇、停跳、这是现代医学上的病名,中医叫心气虚;心气虚再往下深入一步,就叫心阳虚,心阳虚了就会心寒。当人心气虚的时候,轻则疲惫、胆小怕事,重则悲观厌世,抑郁自杀。所有自杀的人都是心气虚到了极点,感到世界一片凄凉。 怎样补心气?不一定用药物,一是倾听,二是开导,打开病人的心结。更高的手法是直指人心,切中要害,使病人幡然醒悟。

        和心脏有关的第三种情况,就是心阴虚。心气虚是推动心脏肌肉的阳气减弱了。心阴虚是肌肉里的润滑剂匮乏了,于是心肌在运动时就干磨生热,中医叫心阴虚内热。表现在现代疾病上,就是血脂高、心血管堵塞。他的临床表现是:舌头是红的,口中没有津液,五心烦热,焦虑不安,失眠,烦躁,甚至暴躁 。

         以上所说的这些心脏疾患,在医学上叫做心肌缺血、心衰、心梗、干燥综合征、心瓣膜关闭不全等。    

        2、养心之道

        养心之道在精神上要清心寡欲。饮食上应该掌握什么原则呢?

        (1)、、苦入心,苦味的食物可以去心火。

        (2)、、咸入肾,吃的太咸了,会伤心气。有的人参加宴会,喝点酒容易哭,实际上不是有什么伤心事,是吃咸了,过咸伤心,但经常不吃盐的人就没劲了,所以少量的吃点咸补心气。

        (3)、、甜入脾,脾土克心火,所以吃甜多了伤心气。

       (4)、晚饭要吃五分饱,因为晚饭吃多了会心痛,古病名叫心下痛。心下痛是因为人躺下时身体平了,饱涨的胃会顶住心下,感觉到疼痛。

       (5)、要早睡早起,养心安神。

      (6)、话多伤气,避免争执和吵架,也不要过于悲喜,心态平和,才能养心。

 

(二)、肺病

        《黄帝内经》讲,肺为相傅之官,相当于人体的宰相。它管人全身气息的调节,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的转换。如果肺出了问题,就像一个国家的宰相出了问题,必然引起国家的混乱 。

         1、肺的失衡倾向有哪些呢?

       (1)、肺气虚。临床上表现为气短,胸背冒虚汗,再重一点就是呼吸无力,需要上呼吸机。在精神上表现在忧愁,情绪低落不愿意讲话。

       (2)、肺阳虚。肺气虚再发展一步,就是肺阳虚。临床上表现为胸背寒凉,易风寒感冒,寒咳,吐白痰,再重一点就是外面高烧里面寒,体温计到39度,里面冻得直打哆嗦。这时精神上就会畏惧,会有一种悲凉的感觉。问题出现在哪里?还是出现在脾上。因为脾气不足,所以肺气无力。把脾气补足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肺气也就复原了。

        (3)、肺阴虚。他的病象是爱脸红。一有事,脸腾地一下就红了,一红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胸背发热爱出汗,腰以下寒凉,这在中医叫肺阴虚内热。肺气虚和肺阳虚都是发高烧,到38、9度;而肺阴虚是发低烧,一般不会超过37.5度,但感觉很热,烦躁不安,热惯胸背。

        (4)四、是肺实。也就是肺细胞处于采纳氧气很薄弱的状态呼吸也很浅。它的病象是爱感冒,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有点木纳。实际上它是寒气凝结于肺,痰堵住了肺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整个细胞里全是痰,这样的患者就需要养气排痰,把痰吐干净了就好了。

        以上四种情况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会出现现代医学所划定的一些病名:肺气肿、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积水、肺纤维化等等。再严重一点它传导给心,引起肺心症。

       讲了心与肺,大家会有这样的印象,很严重的心脏病、肺病,未必就是心脏病和肺病,可能都是脾气不足引起的。

        2、养肺之道

        注意寒热的随时调理,就能保持肺的正常功能。肺怕寒,当你感觉到热的时候,千万不要脱外,。因为你感觉到热时,热已经出来,一脱外衣,寒乘虚而入,于是就感冒了。所以古人讲:人得病无非就是一穿一脱,如果穿脱不当身体就没病了。

        人在睡觉时谁来保护身体呢?是体内的卫气在保护着它。人在睡着的时候,自身就行成卫气,把人给包了起来。身体里面的气血就会正常的流通,邪气就进不来。开着窗户、开着空调、开着电扇,把卫气给吹散了,身体马上又调出卫气来保护身体,又给吹散了,又调集,又吹散,如此反复,人体的阳气给掏空了,这时风邪就入侵了。所以开空调睡觉,早晨起来脸是黄的,身体是紧绷的,头是昏沉的,说明风邪已经进步肌肤了,要生病了。

        要避免外邪的侵入,首先要避风,古人说避风如避箭。夏天热,晚上可以先把屋子吹凉,洗完热水澡就睡觉,如果开着空调,可以把电风扇对着空调吹,早上起来再洗个热水澡,肤色就好看,因为阳气未伤。

        在吃的方面,辣入肺,食物过苦会抑制肺,喝苦咖啡要放糖,或者喝淡一点的。微酸是补肺的,菜里面放少许的醋可以补肺。尽管辣入肺,但是太辣了会泻肺气。

 (三)、肝胆疾病

         《黄帝内经》讲“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就是说肝在人体是将军,主谋略。谁是它的兵马呢?是红血球和白血球。将军的粮草就是血液中的营养物。肝为血海,肝藏血,它所统帅的这支部队就是血。如果人生了病,首先是肝出了问题,是将军没有尽职,它没有平乱。那么你的行为、你的身体往往就会发生混乱。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他的肝气是虚的,那么他的谋虑就不及,企业就做不好,外强中干。反之,肝气太过,他也会谋虑不周,拍板快,失误多,所以过与不及都是病。

         在肝上面的是胆,肝胆相表里。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胆大胆小就是胆气足不足的问题。胆气足,人就气壮山河;胆气虚,人就胆小怕事。胆为中正之官,胆气足,肝没有太过或不及,这时人处理事情就果断而准确。《黄帝内经》是一本神奇的著作,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内外的关系都说得非常清楚。

         1、肝失和的表现

         (1)、肝阳亢,即肝气太过了。在天气上,如果立秋了还是热浪滚滚,那就叫“不及”。就是节气到了气候未至,不及就会产生瘟疫。什么叫“太过”呢?刚立夏时就阳光猛烈,这就是太过,太过也会出现瘟疫。出现非典的那年是“不及”,已经春分了还是立春的气候。这种情况在人身就叫阳亢。

        《黄帝内经》讲,肝脏的作用是克制脾胃的。如果没有肝的克制,人的体重就会无限制地增长,至少也要长到三、四百斤。肝为木,肉为土,木克土,但也不能克制太过,太过就会出现肝脾不和,气化功能失调,导致胃炎发生。所以治胃病要先撤肝火。肝胃不和的时候,菌群失调,就会产生胀气、眼红怕热、眼白红;再严重一些就是甲亢,眼球突出,烦躁不安,重则暴躁,气吼如牛。人有下眼袋就是肝气太过。

        (2)、肝气不足

        和肝阳亢相对应的就是肝气不足。肝气不足就会目倦神疲、腰膝酸懒,不足到极点的时候就是抑郁症。

        (3)、肝阴虚

        肝阴虚,主要是肝脏运动的润滑物资匮乏了,在运动中细胞摩擦过热就出现了肝阴虚内热。其表现和肝气不足的区别是:肝气不足眼白不红,肝阴虚眼白发红;肝气不足没有精神和人吵架,而肝阴虚的时候,没精神也要吵,这是因为内热焦虑所致。

       以上这些情况导致的疾病,在现代医学上叫做:脂肪肝、血粘稠、肝炎、浅表性胃炎、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神经性萎缩、白内障等。所有眼睛的疾患都和肝有关系。

        2、肝脏的养生之道

        对于肝的养生,第一就是睡觉。肝养护的时间是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这六个小时的时候最好是在睡眠中。第二是不发怒。怒大伤肝。第三是防风。肝主风,风从肝入经入血。风主动,所以避风的原则是,动时可以有风,静时要防风。在空调下吹风,脖子就发硬,因为风是先走颈下的。睡觉时要避风。

(四)、脾胃的疾病

         现代医学不太重视脾,动不动就把脾给摘除了,说摘脾能保肝。脾在《黄帝内经》上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脾胃为后天之本,是谏议之官,相当于人体的一个预警机制。要是预警机制没有了,人体就少了一道防线,所以说脾是不能轻易摘除的。

         1、脾失和的表现有哪些呢?首先是脾气虚,即没有足够的气来支持肌肉的活动。脾气不足,人就会出现肌肉酸懒,懈怠、乏力。中气不足,人会气短、脱肛、便稀,甚至泄泻。这是因为脾气不足胃热上升、大肠郁热导致的。脾气不足,人在精神上就会郁郁不乐、心烦疲惫、思虑无度、胆小多疑,很多精神病实际上就是脾虚病。脾气虚到了一定程度,会形成脾郁,引起心郁、肾郁、肺郁、脑郁、肠郁等系列反应。什么叫郁?就是不高兴,郁闷,懒得干活。这样身体机能就处于半停滞状态,缺少活力。

         2、胃部最常见的疾病是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实际上胃有四种失衡的倾向:

      (1)、胃寒。胃寒就会出现胃痞,吃的东西不消化,堆在胃里,形成食积。

      (2)、胃热。主要是燥热。胃是主降的。如果胃热,气不降反升,就会伤到肺,出现咳嗽;再往上走,就会牙痛;如果再热一点,就会亢奋,脱衣上街,蹬墙高歌,这在医学上叫精神分裂症。

      (3)、胃气不足。也叫顽固不化,吃什么拉什么。胃气不足的人嘴唇发白,经常嘴角流出黏涎。

      (4)、胃亢。胃亢和胃热的区别:胃亢的人特别能吃,吃多少也不胖,这就是胃亢。

        以上的种种表现,在现代医学上的名称叫胃下垂、胃窦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等。

        3、脾胃的养生之道

        脾胃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是精神不要过分的紧张,要清心寡欲,因为多思会伤脾。第二、凉馒头可以吃,冷米饭不能吃。因为稻谷是长在水中的,性寒,吃凉的会得胃病。

        甜是入脾的,人累了吃块糖就有劲了。太酸的东西会伤脾,过苦也是伤脾的。所以喝苦咖啡不加糖可以,但一定要淡,否则你的舌头就会变白,因为苦把肉气伤了。

       黄入脾。所有的黄色食物都是健脾的:小米、黄豆、南瓜、胡萝卜、柑橘等。凡黄色的食物,味甘入脾,补益安中,理气通窍,脾胃不和的人可以多吃。

(五)、肾脏的疾病

         《黄帝内经》讲,肾为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作强,就是一个人想把事业做大做强,肾气是根本。肾气不足做不强。肾为先天之本,人的肾气不足会腰疼,尿频、尿急、疲劳、恐惧。肾气不足,产生的热量不足,不能使命门火从后面上来,所以就怕冷。肾阳虚的人是畏寒畏冷、腰膝冰凉、夜尿过多、小便失禁。

          1、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肾虚寒,骨疼。肾主骨,肾气不足,骨头就松脆,易股折。

        (2)、肾虚热。也是因为缺少润滑物资,摩擦生热。临床表现为:腰酸怕热 、口舌生疮、小便赤热、烦躁疲惫、坐立不安。

          按照中医的说法,下列常见病,都属于肾病范畴:糖尿病、高血压、肾炎、膀胱炎、肾下垂、男性阳痿、妇科疾病、男女不孕、骨科疾病、小脑萎缩、老年痴呆等。

         为什么老年痴呆也算肾病呢?因为肾通脑,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老年人一旦出现小脑萎缩,那就是肾气不足了。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养肾补肾强肾,这样才能活出质量,延年益寿。

         2、肾脏的养生之道

          养护肾脏,首先是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因为肾怕恐;咸是入肾的,但盐吃多了伤肾,有肾病的人一定要吃得淡些;过甜是抑制肾的,所以糖尿病人不能吃过甜的东西;微苦的东西补肾,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点苦瓜;老年人要保护好腰背的温暖,平时不要着凉。冬天的时候不要按摩后背,按摩必伤肾气。 最好连足疗都不要做,一定要做的话,也要半月一次,注意保暖。

         中青年人在冬天要减少合房的次数。冬月、腊月、正月这三个月主藏,主要是藏肾气的。春天可以泄,冬天不可以。肾虚热的时候,马上吃滋补肾阴的药,如六味地黄丸等。肾阳虚的时候要马上吃温补肾阳的药,如金匮肾气丸等。

 

五、关于疾病的中西医不同认知

        1、男性疾病概述

         现在的男人生活压力大,买房,买车,还要还贷款,养孩子,几乎都有男性病。男性病说白了就是“心病”。如果说你能10点睡觉,加上适当地补养肾气,男性病就可以调理好。如果你睡觉过晚,伤了肝气,就形不成筋气,没有筋气就会阳痿。晚上早些睡觉,是治疗男性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要孩子的年轻人,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

        2、女性疾病概述

        女性疾病主要是肝肾不调、气血不和。女性常见的就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肾寒之症。这样的女性脸色发白,身体发凉、怕冷。另一个是肝气不足。这样的女性气色偏黄,身体不冷,手脚发凉。

        肝为将军之官,肺为宰相之官,二者在凌晨三点交接。睡觉过晚,会导致肝气不足。如果肝气不足和肾寒同时出现,就会导致寒症。年轻人会出现性冷谈,中年人会导致更年期提前。

        妇科诸症:

    (1)、不孕症:现代女性不孕的越来越多,除了个别生理问题外,大多在于阳气不升。凡不孕的女性,自觉手脚长期寒凉,必是肝肾有问题。如用中医药和食疗、睡眠等,把人补暖了,生孩子不成问题。但在调养期间要节制房事。

    (2)、更年期综合症:现代女性在40到50岁之间,得此病症的较多,是肾气虚弱的表现。如能用中医药温补肾气,补足肾阳,可推迟更年期。即使进入更年期,也不会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可平安度过。

    (3)、子宫肌瘤、囊肿、乳腺增生:肌瘤、增生、囊肿等病发的原因,是人所需要吸收的营养物质,由于人的气化能力不足,停留在某一部位而变为瘤体。女性平时手脚偏凉,属于肾阳虚,到了四十岁左右,多数人子宫、卵巢、乳腺这三部分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会生长囊肿或肌瘤。这是肾气虚弱,无法使女性生殖系统正常循环所致。此症治本之道就是补肾阳,否则,单纯地做手术切除,如同割韭菜,还会再生。

       3、冠心病

       首先了解什么叫冠心病。人的生命依靠血液的流动来维持,血液的流动依靠心脏的动力。心脏像一个水泵,将血液加压输送到全身。心脏工作时,本身也需要能量。心脏的能量来源于冠状动脉向心脏供血。当冠状动脉发生硬化,通道狭窄,不能正常向心脏供血时,冠心病就发生了,西医术语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变,简称冠心病。

       冠心病的五大症状:

    (1):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劳作或登高时加剧。

    (2)、心绞痛。胸的左前区疼痛或心口痛,痛有定处,像压缩一样,并连及左后背,颈,左臀部。特别是为左上部疼痛的病人不要掉以轻心,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危险的症状,是死亡的信号。如果你有心绞痛的症状,最好随身携带一瓶硝酸甘油,白天放在上衣兜,晚上放在枕头上,随时备用。

    (3)、心悸、心慌,焦躁不安,恐惧。典型的症状是恐惧,原因是心脏供血不足。

    (4)、头晕。经常头晕目眩,或眼前发黑,甚至突然晕倒。这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的大脑缺血、缺氧所致。

    (5)、舌头和口唇发紫。冠心病的患者,由于心脏供血不足,都会嘴唇发紫,舌头伸出来都是酱紫色的。

       如果有上述五种状态中的两个以上,基本就可以确定为冠心病了,应该马上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目前西医只知道冠心病的病症,是冠状动脉硬化,而不知道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因此只能对症治疗。常用方法是用药物扩张血管和手术放支架或塔桥。扩张血管的药物,加速血管的老化。到一定时候,药物会失去作用,然后采取手术方法。手术方法之一是放支架。就是在冠状动脉堵塞的部位放一个金属支架,以改善血液的流动状态。当堵塞超过80%,支架就放不进去了,只能做搭桥手术。搭桥手术就是从腿上去取一段静脉血管,在堵塞最严重的地方搭一个桥,让血从桥上流过。搭桥术也是暂时的救急,不起根本作用。其他部位还会不断地堵塞,需要不断地搭桥,但人对手术的承受力是有限的。

       形成冠心病的原因中医怎么看呢?亏气,气虚所致。气是人体健康的先天之本,也是生命的原动力。《黄寺内经》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推血行”。气无血不存,血无气不行,二者相互依存,形成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流动。当人的元气不足或亏损时,血液的流动因为缺乏推动力而减速,以至于淤滞。气愈虚而血愈瘀,元气足则血淤自解。补充元气,使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望得到彻底地控制。以补充元气为主的治疗,才是战胜冠心病的正确指导思想。

       另外,本病的病位在心,以心气虚为主。心气虚又多源于肾气虚,这也是冠心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原因;而心气虚又反过来会消耗肾气,所以冠心病的气虚表现为心气虚为本,肾气虚为根。故治疗本病调养肾是关键。因此,对冠心病的治疗总则是:培补肾元,调养气血,使人体阴阳平衡。这样调养两周后,患者可以基本痊愈。

        4、中风后遗症:

        西医把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分为两个学科,而中医则认为,二者异病同源,皆是元气亏损所致。西医对脑溢血和脑学栓采取相反的治疗方法 一个是止血,一个是活血化瘀,溶栓。中医理论认为,脑溢血和脑血栓虽然现象不同,却是同一病因,都是元气不足所致。《医林改错》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血必停而瘀,当血液流经脑部时,如果脑血管硬化,阻力增加,同时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液流不动,停留在头部的某个部位,就是脑血栓;如果这时突然产生高血压,血管薄弱的部位就会破裂,脑溢血就发生了。

        气血同源,止血必然滞气。脑溢血的病人如果止血,必然滞气,病情会加重。脑血栓的病人,一般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活血化瘀必然破气,病情也有可能会加重。

       凡治疗过脑中风的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病人来的时候,病情并不重,结果越治越重,愈后也时好时坏,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象,其实不然。治疗疗期间病情加重及愈后不好,多数是因为滞气和破气所致。治好是因为病人的元气不太虚弱或自然康复的能力较强。

        因此,中医的理论认为,治疗脑血栓和脑溢血,应该以补充元气为第一手段,在补充元气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否则过度止血,会将脑溢血患者治成脑血栓 ;反之,用溶栓的抗凝血疗法,又会将脑血栓病人治成脑溢血。  

        对脑中风的调养原则,与冠心病的调养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对脑中风的患者要适当地加强通下的作用。

       5、高血压:

       这是现代人的常见病,中医称眩晕,会发生中风、偏瘫等并发症。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是人整体气虚,多数是气阴两虚,引发了高压机制的启动,是人体的应急措施。 因为血压的作用,无非是维持一定的血液流量,以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如果供血通道出现了问题,血流缓慢,血供量不足,达不到原来的正常值,又不能及时清理血循环过程中的障碍,所以就要启动体内的高压机制以保证供应,于是原发性高血压就产生了。简单来说,就是由于气虚,使血液推动力不足;由于阴虚,导致血黏稠度过高,所以发生血流障碍。那么人体的气阴两虚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熬夜、房事过度、喝酒、喝浓茶、吃得过咸、年老体衰等。

       因此,治疗高血压的根本方法不是降压,因为体内供血不足的问题不解决,压降下去,它还会升得更高。服用西药,强行降压,还会形成血栓。因此,对高血压的调养应以补气滋阴、疏通经络为主要手段。用中医药整体调养,培补人体正气,恢复人体平衡。把气补足了,血流就有力。通道打开了,淤滞消除了,血压就降下来了。

       6、高血脂:

       简单的讲,就是以肝为核心的造血机制气化功能失调,不能把营养气化为血而成为脂肪。吃喝应酬多的人大多血脂高。过食甘肥之品,脾胃功能减弱,运化乏力,饮食不化精微,这便加重了肝的负担。所以调肝必先健脾。肝肾同源,有肾水的滋润,肝木才能茂盛。所以调肝还应补肾。因此调养高血脂的总则是:整体调养肝脾肾,把脾气补足,提升肝脏的阳气,血脂自然融化。

       7、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在中医看来,这些病的发病原因 ,也都是以肝为核心,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养肝离不开健脾补肾,所以对于这些病的调养与高血脂一样,也是重在调和肝脾肾功能,使之恢复正常。

       要注意的是,慢性肝炎病人经调养后,即使血检正常了,也不能认为是痊愈了,还应该长期小剂量的继续调养为好。中医讲:瘟黄者,湿热使然。如油入面,极难分离,必以药徐徐图之。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发现,慢性病不认真对待,很容易导致肝硬化或者肝癌。

       8、咳喘痼疾、慢性支气管炎:

       咳喘痼疾是指,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病史在20年以上。是以肺为核心的循环系统失调所致。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故喘咳疴痼疾病虽在肺,根源实在于肾。故对喘咳痼疾的调养,重在旺盛肾气以强五脏,使人元气充足,阴阳平衡,喘咳痼疾可不治而愈。当然调肺也离不开键脾,因为按五行学说,脾土生肺金,脾胃正常,肺的功能才能好。肺气足,人的血液中含氧充足,精力旺盛,痼疾可以不治而愈。

        患咳喘痼疾者,因肺气虚,往往气短,精力衰竭,面部皮肤毛孔粗,皮肤易过敏,经常爱感冒;精神上也多愁善感,悲观厌世。肺主气,心主血,气离血死,血离气枯,所以肺气虚必然导致肺心症,最终死在心肺衰竭上。

       9、胃病:

       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虚弱的人靠后天脾胃的滋养,可延年益寿。反之,肾强的人脾胃不好,也会减短寿命。这世上不存在脾胃不好而又长寿的人。

  中医对胃病的调理历来以健脾开胃,温肾疏肝,化瘀生肌为基本手段。要想把胃病真正调理好,要同时调养肝肾,使肝气顺达,肾气充足。肝气郁结,易使肝肾不和以致胃疼。有些人胃病治愈,一紧张又犯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养胃要调肝;脾胃为后天之本,必赖先天肾阳之温,这就是整体调养,不如此见效容易断根难。

  10、慢性前列腺炎、增生、肥大:

        这是现代男性的常见病。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小便点滴不出或淋漓不净,小腹部会有隐痛、腰骶部酸胀刺痛等。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元气不足,以致三焦气化不行。

        人年轻的时候,元气充足,很少得此病。30岁以后,元气开始由盛转衰,此病便可能发生。50岁以后,若纵欲过度,使元阳过度亏损,一定会得此病。得此病半年以上者,多数会并发增生、肥大,古人称之为癃闭症。

        癃闭一症,病在三焦气化不行。肺居上焦,为五脏之盖,为水之上源,肺气宣降正常,水道通畅,下输膀胱而出。若人元气不足,阴阳失调,肺气宣降失常,水道不调,下窍膀胱闭塞,小便就淋漓不通。脾胃居于中焦,为人身升降之中枢。胃气不降,诸经之气皆不得降;脾气不升,诸经之气皆不锝升。若因不知保养而伤脾胃元气(如劳倦伤脾,寒凉伤胃),使中焦升降出入之机能紊乱,则清阳之气不能疏布,后之精微无所归藏,饮食水谷精微不能摄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大小便不通,湿热蕴聚下焦,无由化解,故《黄帝内经》讲:”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

       肾居下焦,为先天之本,为气化之根。内寄命门真火,主温熙万物。此火一衰,膀胱水液便为”冰结“,欲出而不能。肾元有亏,性功能也随之下降。

       对癃闭症的调养,在整体调养的同时,当以护脾肾元气为主,使三焦气化正常。然现代很多医生不明三焦气化之理,一见慢性前列腺炎及增生、肥大,便一味地消炎杀菌、清热解毒,或一味地活血化瘀,以致伤脾胃元气,败命门真火,使脾肾气虚。虽有一时之效,终留无穷后患。故见病治病,乃医家之大忌!以人为本,护脾肾元气,方为第一要着。万病皆然,不独此证。

       11、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病,英文简称为AD病。目前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达500余万,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老年痴呆症的根源,就是肾虚。因为肾主骨,生髓,有补充骨髓、滋生脑髓的作用。因此骨、脑的兴衰发育由肾所主。治疗此病的根本大法在于补肾为主,整体调养 。

        脑为髓海,补肾即是健脑。严重的老年痴呆症病人,要服药百日之后才见功效。因为人体精化气、气化神需要百日时间。

        老年痴呆症有一个规律,一般都是由记忆障碍开始,逐渐发展到神志障碍。初期多数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做事丢三落四 ,进一步恶化就会产生神志障碍。严重时会找不到家,记不住亲人的名字。

        为什么老年痴呆症会从记性差开始呢?因为肾气虚,脑供养不足。为什么年轻学子也记忆力不好呢?多是因为手淫。从生理上讲,一个月泄一次问题不大,频频手淫就是肾元有亏,脑营养不良,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年轻人要戒掉此恶习。

       12、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等痹症:

      《黄帝内经》上把风湿、、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疼痛、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髓炎坐骨神经痛等归于痹症。弊者,闭也。致病之因,在内为正气不足,在外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导致气血闭阻,经脉不通所致疼痛。中医历来对此证的调理以补益气血、温阳通经、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扶正固本为治疗大法。通过整体调养,培补人体正气,恢复人体平衡。腰间盘突出的,要先去医院复位,然后再用中医药调养。

       13、糖尿病:

       古称消渴。主要是以肾、膀胱为主体的水循环系统气化功能失调所致。对于糖尿病的调养,要注意把肾阴虚内热的“热”降下来,把肾阳虚的外寒去掉。人的血糖、尿糖就容易恢复正常。还要注意滋阴和活血,节制房事,加强对肾的养护。

        有几个问题需要说一下:

      (1)、糖尿病本身的危害不在高血糖,而在高血糖引发的并发症。

      (2)、要尽量用饮食来调节血糖,饮食要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蔬菜、粗粮等,尽量不要多吃高淀粉(细粮)和脂肪、糖类等高热量食物。

      (3)、对西医降糖药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因为这些药对肝肾有害,降低胃活力,无形中减少自然寿命,这就是连续用药多年,多数人发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4)、西医治疗糖尿病是以降糖为主,中医讲究调养,是以补元气调平衡为主,两者的结局完全不同。西医降糖的结局,不但有体质下降,还多少会有并发症产生。中医药则不会发生问题,因为中药是以补肾活血、滋阴生津的方法,整体调养恢复平衡,使人体在自然降糖中,增强了体质。

      (5)、对于多数人而言,糖尿病是终生的疾病。即使血糖正常了,也不能停止调养 。

       14、中老年人夜尿多:

        肾主水,是调节体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肾又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功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肾气虚时,肾调节水不利,会遗尿、尿急、尿频,有些老年人因肾气不足,一夜小便7、8次之多。肾气足,膀胱的储存和排泄尿液这两项功能才会正常。

        肾气虚,还会使体内该排掉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造成 腰以下部位虚胖。补充肾气,人的腰围即可减少,但体重不减,这是因为肾主骨故。人的肾气足了,骨密度增加,体重也会增加。

       15、皮肤病:

        皮肤病虽在人体皮肤表面,却与脏腑、气血失和息息相关。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是诸多外邪乘虚而入。由此可知,对皮肤病的调养总则,首当着眼整体,从调养五脏气血入手,如益肺、补肾、健脾等补益人体正气。内脏健康了,外在的皮肤病也随之消失了。

       16、腰背酸痛或板结:

       人体双肾的阳气由命门补充到脊椎的骨髓,由下至上直通大脑。这条精神主干阳气足,人体四肢百骸方能通畅,故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繁衍后人“。

       只要腰背酸痛或板结、困紧均为阳虚,易生疾病。腹为阴,背为阳,后背阳气要足,阳气足则后背爽。阳气足,后背温热干爽,百病渐退。也就是说,当人感觉后背温热干爽,肩膀四肢松快时,就是人体正气当家之时,否则为正气虚弱。治疗原则就是补肾阳,助命门 。保持背爽,方为健康长生之道。

       17、发育不良、个子矮小:

        庄稼有成长期,人也如此。男16、女14岁之前,是身体重要的发育长高阶段。从社会竞争和现代审美角度讲,男孩子长到1.7米,女孩子长到1.6米为好。如果远低于同龄人的平均身高,除父母的遗传基因外,往往是孩子在发育期肝肾两虚的结果。

       中医讲:“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两虚必至筋骨不旺,其结果就是孩子在发育期间骨架展不开、长不大 。所以孩子在成长期内,要注意保养肝肾,不使亏损。如出现滞涨现象,要赶紧补足肝肾,以保证孩子的成长需要。


六、中医调养的相关问题

       1、忌食生冷食物和过饱

       中医认为:‘脾统血,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脾喜燥恶湿,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

       水果中,西瓜、香蕉性寒,伤脾最重,食后易腹胀,不思饮食,重则便稀、泄肚。苹果、梨之类的水果每次也不可以多吃,脾正虚时不要吃。可适量吃一些性平的水果,如桃子、葡萄、荔枝、桂圆、甜橙等。吃水果要掌握一条原则:大便干硬时可以吃,舌苔厚,或便软、溏稀时就不宜吃。

       蔬菜中,可生吃的有洋葱、大葱、青椒、胡萝卜,这几种菜平时炒着吃更好。其他菜均应做熟再吃。黄瓜、西红柿性凉,也不易生吃。便稀时蔬菜也要少吃。 

       矿泉水、纯净水、碳酸饮料均属生水,伤脾。蒸馏水、白开水属于熟水,不伤脾。

       冷米饭、冷熟食、冰水、冰饮料、冰啤酒、雪糕等皆属于寒凉食物,伤脾。面包刚从冰箱里取出可以吃。酸奶从冰箱里取出应放至常温下再喝,马上喝会伤肝脾。

      吃饭撑得胃和肚皮饱胀,伤脾。如果到了吃饭时间腹胀不思饮食,可暂时不吃饭,待感到饿时再少吃一些,反之,伤脾。生鱼、生虾、螃蟹性寒凉,伤脾。脾伤会危及血液和消化系统,所以要忌吃寒凉。

       2、百日周期

       传统中医历来认为,人体的调养以百日疗程为最佳。现代医学发现,人体细胞100天更换一次,所以服用中医药也要顺应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规律。把脏腑调整平衡,相当于在人体内建立一个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使新生的细胞长得健壮而有生命力,以取代衰老和病态的细胞,达到祛病延年的目地。

       3、阶段调养

        人在不同的年令段,身体状况不同,保健方法也不同。《黄帝内经》对人的年龄阶段变化,作了科学的概括,经两千余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人的阶段性变化如下:男子32岁,女子28岁,已到盛年。老子曰:”物壮则老“,人进入盛年后,也是老化的开始。此时的男女容易出现肾阳虚或者肾阴虚,或肺肾两虚,导致早衰。有早衰者,平时要注意养生,有条件的,要用中医药调养。

        女子35岁,阳明经脉气血两虚,面部枯焦,头发也开始脱落;男子40岁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枯槁。此年龄段的男女需要滋养,否则衰老很快。条件允许,可不间断地用中药养生。

        女子49岁,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不再生育。男子56岁,肝气衰退,筋脉活动不便,天葵枯竭,精气少,肾脏衰,形体衰极。到了64岁,牙齿脱落,头发脱掉。

      《黄帝内经》这段论述,把人进入老年的界限定为:男56岁,女49岁,其根据就是”天葵枯竭“。西医认为:天葵指男女性激素;中医认为,是指人的先天元气,包括性激素在内。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是按这种衰老年龄段变化的,少数也有例外。《黄帝内经》讲: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推延衰老而保全形体。年龄虽达高寿,仍然可以生育。古时讲高寿是指年过70岁,此时还能生育,说明天葵未竭。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只要保持人体的平衡,延缓衰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中医养生报告 - liuyushitou - 刘瑜的博客 [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