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梅《词学通论》第一章第一课 词之为学 意内言外

 明月松声 2014-07-14
    

读书笔记

吴梅《词学通论》第一章第一课

 

开头的话:

本群是“三昧书屋”,何谓三昧?三昧是佛教用语,指止息杂念,使心专注于一境;也是道教用语,道家以为,昏昏默默神之昧,杳杳冥冥气之昧,恍恍忽忽精之昧,合称三昧,此三昧能生真火。之所以起名三昧,就是希望在此摒除杂念,止息专注地读书,而且要读出其真味,这是目的,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目标。

要真正学好诗词,懂得诗词,读书是必须的。适当掌握诗词史,学习一些诗词方面的理论,并将其用于实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群人数不多,人少反而安静,除现在已经加入群的之外,以后对申请入群的朋友将严格控制,我会准备一套入群考核试题,须考核合格才能入群。

群里布置的作业一定要认真做。

如果连续三次在规定时间不来群读书,或三个月内累计三次在规定时间不来群读书,则说明其不适宜在本群学习。

三昧书屋将坚持安静地读书,本群不主张无意义地神聊和灌水。

真正想学的人,才适宜在此读书,否则你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学习。。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三昧书屋今天起正式开张,要读的第一本书是吴梅的《词学通论》。

吴梅,何许人也?在此不作介绍,大家课后百度一下便知晓。

吴梅的《词学通论》是他在词学方面的重要著作,共分九章,第一章是绪论,绪论集中提出了他的一些词学观点和主张,是我们这次学习的重点;第二章论平仄四声;第三章论韵;第四章论音律,第五章讲作法。从第六章到第九章从唐代到明清,依次介绍各个朝代有代表性的词者百余人,一般都有集评和吴梅本人的评点,其中有的地方也穿插了吴梅的一些词学观点。我认为,《词学通论》是一本较系统的词学书籍,值得一读。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买到这本书,以便于学习。

根据我们习词的需要和大家的实际情况,第一章读重点,第六、七、八、九章系统性读。第二、三、五章涉及词律和作法,这些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时才有必要读,第四章涉及音律,目前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

还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是在网上读和讲,受很多条件的局限,所以,课后的复习和消化是很重要的环节。

希望大家坚持读下去,安排好时间,尽量不要缺课。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绪论中的第一个论点。 

词之为学,意内言外。 

这是吴梅《词学通论》的开篇八个字,也是清代词学的著名命题和词写作理论,首先由清代词学家张惠言提出,主张词应该“意内而言外”,“意在笔先”。 

通常说法,“意内言外”这个命题是借用《说文解字》中的一句话:“词,意内而言外也。”本为儒家经师对“词”字的训诂,其用于解释作为文体的词,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南宋末年的陆文圭为张炎《山中白云词》作序时说:“‘词’与‘辞’字通用,《释文》云:‘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生声,声生律,律生调,故曲生焉。” 

(清)张德瀛《词徵》说:意内言外为词。词与辞通,亦作词。周易孟氏章句曰,意内而言外也,释文沿之。小徐说文系传曰,音内而言外也,韵会沿之。言发於意,意为之主,故曰意内。言宣於音,音为之倡,故曰音内。其旨同矣。“周易章句,汉孟喜撰。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事迹具汉书儒林传。喜与施雠、梁丘贺同受业於田王孙,传田何之易。世以意内言外为许慎语,非其始也。”

张德瀛这里是说,“意内言外”这个辞,并不是由《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首先提出来的。

由于这句话相当精辟,所以才会有人去探讨其渊源。其实这“意内言外”由谁先提出,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怎样去深刻领会它作为词创作指导性理论的内涵,从而将“意内言外”的理论运用于我们的词创作实践。

邵祖平《词心笺评》对词的“意内言外”是这样阐述的:“词者意内而言外,尤非诗之略有比兴多带直致者可比。盖词之在内,心思微茫,唱叹低回,蕴蓄深厚,吞吐异常,而其外之文体,固圆润而明密,鲜泽而轻蒨者也。”

邵祖平是从“词心”的角度来诠释“意内言外”。他认为,在词圆润明密,鲜泽轻蒨的的“外象”下,必须要有心思微茫,蕴藉深厚的“内意”。

况周颐《蕙风词话》说:“作词要句中有意。作词不拘说何物事,但能句中有意即佳。意必己出,出之太易或太难,皆非妙造。难易之中,消息存焉矣。……”

况周颐也是在诠释“意内言外”。他认为,句子是言外的,但言外的句中应该含有“内意”,就是“句中有意”方佳。他还进一步在词的作法层面阐述了内意蕴含的程度,认为“出之太易或太难,皆非妙造”。太易,则浅近无味;太难,则晦涩难懂,两者都不是很好的作法。

赵叔雍《填词丛话》说:“作者往往于完篇之后,自以为俊语名章,而他人读来却患其索然无味,此作者不能以情馈之读者之弊也。慧心所托,读者乌能无动于中乎?”

赵叔雍也是在诠释“意内言外”。他认为,无“内意”之作,即使通篇俊语,他人读来仍会感到索然无味。他进一步明确了“意内言外”的目的,也就是词创作的目的。词和诗不同,诗不必求人读,但抒一己之抱负、心绪足矣;而词写出来就是让人读,让人唱的,词写得好不好,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看你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而心是要靠心来打动的,舍此无他物。

但光有心还不够,还要善于表达。你不能直接去说我爱呀,我乐呀,我愁呀,我恨呀等等,那不是“词”表达内心感情的方式。若能使人能在你或华美,或俊逸,或清秀,或热情甚至是平淡的外表下,看到你善良、善爱、沉郁、蕴藉而略带伤感的心,他(她)定会被打动的。

那么,意内言外是不是就一定是“婉约蕴藉”,“曲折回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词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种词体:一为婉约,一为豪放,一为率真。婉约体词的意内言外,大家一般都好理解,那么,豪放体词和率真体词就无须意内言外了吗?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从这几句来看,写了两个动作(看吴钩,拍阑干)和一丝感概(没人明白他此刻登临的心情)。我们能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内意”呢?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宋孝宗乾道四——六年(1168-1170)通判建康府时写的。当时,他南下已有七、八年了。由于南宋王朝主和派长期当政,压制抗战力量,因此,他一直遭受排斥和压抑。

吴钩是一种兵器,作者看它,决不是在欣赏,必然是想到当时抵御外辱入侵的战场。自己手握利剑,却因被压制而不能奔赴沙场,为国效力,这种焦急的心情,用“阑干拍遍”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更可悲的还在后面,他的这种报国之心,皇帝和朝廷官员都不能领会,这又是何等的无奈啊。

他说他急了吗?说他无奈了吗?没有,他只说看了吴钩,拍了阑干,和没人理会。但我们分明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炽热的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能为国事、天下事如此忧心者,其心有善,其心有爱,其心博大。我们很自然地被打动了,我们和他一起焦急心烦,一起无奈惋惜;我们感觉到了词中流动着的浩浩真气。

“把吴钩看了”,很平缓的动作,“阑干拍遍”,却又是很急促的动作,二者间有一个很突然,很大的顿挫;“无人会,登临意”趋于沉默深思,与前句之间又有一个很大的转折。词的“沉郁”风格,往往就是从这种顿挫和转折中流淌出来的。

谁说豪放体词无须“意内言外”?谁说豪放体词无从沉郁?

可以这样说,豪放体词若不遵循“意内言外”的创作理念,就只能是满篇的“叫嚣”,不会再有什么。宋词人刘过,刻意模仿稼轩的豪放风格,甚至从表面上看比稼轩更豪,结果怎样呢?结果只留下诸多叫嚣之篇。我们现在有些朋友喜欢写豪放词,但真正能达到重拙厚实之境者寥寥无几,亦多为徒事叫嚣之篇。

孙光宪《谒金门》“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孟文这首词是一首很典型的率真体词,简单地说,不追求含蓄蕴藉之致,抒情方式直率、大胆。选辞炼句一般采用白描,俗语甚至白话,但却能充分体现一种淳朴、自然的特色,这就是“率真”体词的特点。

起笔不以写景入手,而是斩钉截铁的三个字“留不得”,毫无半点回旋余地。

正当读者被这决绝之语震撼,在思考为什么留不得时,作者突然来一个极大的顿挫:“留得也无益”,心已经走了,留住人又有何益处呢?这两句如同白话,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能听到。但在这里,我们从沉郁顿挫中,分明读出了这位可怜女子的万般伤心和无奈。

大家注意后两句,主人公在极度伤心时,还在追忆分别,或者说的诀别的那日,特别描写了薄情郎走时的衣着“白纻春衫如雪色”,作者在这里是想要表达什么“内意”呢?

“思妇”有两“怨”,一是怨“他”衣着新鲜而去,不知道他今后会去干什么;二是怨盼不到“他”衣着新鲜归来,不知道他现在在干什么。

他身着雪白的白纻春衫,是何等的意气洋洋,欣喜于自己今后的美好境遇而溢于言表,但却对伤心欲绝的爱人没有丝毫的留恋,甚至连一点点关注都没有。这不就是我们从句子中体会到的内意吗?

谁说率真体词无须“意内言外”?谁说率真体词无从沉郁?

连敦煌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那首极其率真的词,也是借山、水、星、日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坚贞,以不可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

吴梅《词学通论》,虽然基本上是从“婉约正宗”的思想指导下来阐述自己的词学观点,但就从绪论开篇八个字“词之为学,意内言外”来说,适用于所有风格的词体,而绝不是只适用于婉约词。

所以,意内而言外是写词的基本手法,也是决不能违背的词学理论,否则,你不可能写出好词。

我们从这点出发略略作一点反向思维,就可以得到读词的正确方法。大量读词,是词写作的前提,要怎样才能读懂、读透呢?既然前人词一般都遵循“意内言外”的原则,那我们读时就必须反过来,从其外言而体其内意,从我的经验看,这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而又简洁且行之有效的读词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