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客户经理手记

 巴人图书871 2014-07-14
十三、担保公司 
  这个案例本来是不打算讲出来的,毕竟和当事人走的很近,而且事情的影响也不算小,怕让他知道也不太好。前几天,这家担保公司的一个员工过来说,过了年不打算在那里干了,年底发了前两个月的工资,总共3000元,也没有干下去的可能了。到银行去吧,也不太容易,一是现在形势不好,没有好户可做,二是公司声名狼藉,银行也不是很认可。唉,事己至此,也该反思一下了。但是大家千万别去对照是哪家公司,就当听故事就行。
  这家担保公司,规模最大的时候,担保总额超过10个亿,这个规模,在担保行业,应该是不算小了,在全省,也算是比较靠前了。可是最近,公司因为债务问题,有上亿的资金不能兑付,因为被担保的企业有一大批,不能倒闭,被政府接管了。
  说到这里,又要说到担保公司这一行业的问题了。就担保业务来说,担保公司是几乎是不能能盈利的,这家公司的担保费不超过3%,这个比例,覆盖不了损失。担保十个亿,一年出两三千万的不良是很正常的。担保公司要想盈利,担保费至少要收到5%以上,可是本身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不低,担保公司再收高了,企业又负担不了。在国外,基本没有民营的担保公司,几乎所有的担保公司都是政府设立的,或者行业协会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为了支撑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了。而现在的担保公司,大部分是民营的,政府出资设立的也有,但基本不做业务。这些民营的担保公司,既然担保费不能盈利,就要看他的盈利点在哪里。

  在企业问题暴露之前,我一再追回,企业的盈利点到底在哪里。就担保费的收费水平而言,谁都知道不盈利,如何保住公司庞大的开支?出事之后,一切也就真相大白。担保公司凭借着自己的信用,当然主要是银行给予的信用,也或多或少地向社会融资。融资来投到哪里,无非还是那两个领域,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当然,在担保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垫款,但是,仅是垫款,还不至于企业倒闭。就房地产而言,他需要的周转期很长,从前期项目投入到最后回款,最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民间借贷的期限都比较短,和房地产开发有一些不匹配。民间借贷,稍有不慎,再加上运气不好,就会损失上千万。这两项业务,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一片风雨飘摇。

  至于对担保公司的不利传闻,我始终不太相信,总觉得是同行在诋毁他,毕竟人家做到那么个规模了。可是现在想想,还是犯了错误,不够理性,前面讲了,和担保公司的关系比较近,甚至带有一些感情色彩,不愿意相信担保公司出现了问题。第一,更换法人,大股东撤股。当时的解释是,为了办业务方便,法人不在当地,有时签字不好签。现在看,大股东撤股是转折点。第二,有人传闻,担保公司虽然收费比较低,可是向被担保单位借钱。我总觉得不可信,怎么没听客户说起。后来从别的客户那里听说,很多担保公司都向企业借钱。还有其他传言,但这两个是最关键的,也是我判断失误的。
  当时总觉得担保公司大、大、大,只要大就没问题,事实也差不多,政府后来是接管了,因为他的担保量太大,不接管不行,这么多银行,这么多企业,一出问题就是一连串反应。但是大不能压倒一切,企业大了,可是问题也多。不慎重啊,走到今天,没有估计到。

十四、眼睁睁的看着你跌倒
  前天的时候,去了客户开的一个西餐厅,生意还是挺好的,几乎满座了。但我还是心里还是有些凄凉,不知他的餐厅能开到哪一天,当是只是看着老婆和女儿吃。他的贷款年前艰难地还了,还了之后,担保人不再为他担保,他也一直没有找到新的担保人。贷款如何艰难,是借了高利贷还的,利息高得吓人,而且这还是担保人帮他联系的,他自己连高利贷也借不到。如果贷款不能续下来,他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开这家餐厅的是一个80后,他到现在还没结婚。去年申请贷款的时候,看着他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开着一家西餐厅,当时开了只有半年多。除了餐厅之外,在商场上还卖着一个品牌的男装,但是当时可能是因为业绩不好,那个牌子被商场撤柜了,正在考察其他牌子。
  时隔一年,变化很大。一是贷款猛增,一下比去年翻了一番,除了贷款之外,还大大小小在办了很多信用卡,说明资金确实很紧张。第二是新品牌的服装上起来了,连装修带进货,投了将近100万,但是销售情况很差,几乎没有销量。他说主要原因是去年单位的团购不好,各单位都不让发东西。我说,卖服装哪有指望团购的,有团购那关系的话,从哪里进货行,还用着装修展厅,还用着备那么多货?他依然寄希望于团购,说做上一单团购,赚的钱就能把贷款还上。第三是西餐厅的上座率不是很高,平时去看的时候,上座率大约30%,而且是一楼大堂人多,估算是美团的占比例不小,二楼包间内的人少。西餐厅的营业额,据他说,每天平均有5、6千元,这个水平,在饭店行业也许并不算高。

  到他还款的时候,确实有些弹尽粮绝了,账上的钱少得可怜。出去借钱也很困难,一个接一个地托人。为什么不找家里人借一些呢,可能是早就借了吧。
  对于他这种情况,我之前也给他提过不少建议,既开着餐厅,又卖着服装,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精力有限,而且还没结婚,一个人在战斗,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能力。既然服装不赚钱,干脆甩出去吧,他不舍得,寄希望于搞一个大单团购。
  对于餐厅,尽管经常出去吃饭,可是并不懂的管理,但作为一个食客,我还是给他提出一些建议,一个是价格太贵,去吃西餐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年轻人都没大有钱,一月工资3000,一个牛排就128,两个人吃一顿最少得花300多,连我这收入并不算太低的,吃的时候都觉得头大,更别说那些屌丝一族了。饭店就是靠人气,有了人气就有了稳定的收入。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回头客,怎么支撑下去。所以就要把价格降下来,把价格降下来也不是让你以次充好,没必要准备那么多菜品,光牛排就准备六七种,你得备多少料,你的厨师得花多少钱,依我的观点,就留一种就行,直接把价格降下来,其他的菜品也是。至于他听了没听,我不知道,有时价格能降一降,但是菜品还是那么多,而且还不断推新品。第二个问题就是,服务不好,每次去都是一拔新的服务生,每次都没人认识我,他说这些服务生都是学校找的钟点工,工资比较低,我说传菜的可以是钟点工,可是领班和大堂经理你得固定住啊。至于厨师是否稳定,不得而知,没有到厨房看过。
  对于这位兄弟,我只能说,相信你是有办法的,祝你好运!

十五、老板的几种性格缺陷
  (一)忽悠成性
  这几天,又有一户企业不还了,果然是按大家设想的那样,如期逾期了。这个户不是我做的,但是还是有一些接触。
  这个老板的掌握颇有一些历史,去年接触的时候,好几个人上网把他的典故都翻出来了,既荒唐,又壮烈。
  2000年左右的时候,这个老板搞了一个沥青项目。这个沥青项目,投资多大,在倒闭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己有1.2亿。老板手里有多少钱?50万。他差一点忽悠成,50万居然撬动了1个多亿,最终这个项目功亏一篑,投产之前,资金链断裂,企业倒闭。
  接触这个老板的时候,觉得他的亲和力非常强,几句话就能和人拉近距离。而且说话非常能煽动人,不用多长时间,就能被他讲述的企业的美好前景所打动,就和吃了迷魂药一样,乖乖地把钱掏给他。
  当时的沥青项目,他是怎么忽悠的,一是利用招商引资的政策,取得政府支持;二是宣称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三是号称是奥地利技术,如何如何先进。
  配上他无与伦比的语言天赋和表达能力,一番话很容易打动人。
  他一是忽悠投资人,到处拉人投资,全国各地的投资商都有,二是忽悠供应商,所有的基础建设、设备款都是赊欠的。最后以至于法院的起诉案子有300多件,全是来追讨欠款的。
  会忽悠的人,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高的。据向他追债的人说,别人去讨债,他把别人训一顿:“就这么点钱,我还能欠你的吗?!你也好意思要!明天上午10点,过来拿钱,趁早拿走!”第二天一去,他连个人影都没有。

  前几年他又搞了一个天然气加气站,也就是现在的授信企业。加气站这个东西,前期投入很大,固定资产投资多,但是回报期太长,差不多要8到10年才能收回投资。他搞的时候,估计是借了不少钱。加气站搞起来的时候,他还是不改忽悠的本性,号称多少年之内,要建多少个加气站,而且参与市政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到时候坐等收钱。当时居然还有真的给他报2个亿的投资银行项目,可是他还在同时申请着一笔200万的贷款。
  去年,他担保的企业出了问题,为别人代偿了不少,项目又没忽悠成,银行一收贷,他接着就举手投降了,贷款不还了。
  他前年年底找行长逼着放款,己经腊月28了,说今天必须给我放下来,我给人付款的支票都开出去了。结果这个不负责任的行长上窜下跳,逼着给放了款。
  前年贷款的时候想,他十年前跌倒一次了,这还能再跌倒吗?怎么也得吸取经验吧。但最终通过好几个人的教训都证明,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靠忽悠的人,就不再踏实做事,和骗子一样。有过不良记录的人,千万要小心。

  (二)赌性
  老板嗜赌,当然没有几个能长久的,更不能借钱给他。这种人有一种赌性,不赌博,可以赌其他的。
  赌性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追求刺激,想一夜暴富;二是好逸恶劳,不努力做事。凡事都想赌一把,来钱快就行,也愿意承担高风险。
  有一个同学的弟弟,就是这么个情况。很早的时候,就听说他喜欢赌钱。有一次,据说输了200万,被别人控制,他老爸咬着牙把他赎了出来。
  按说人遇到如此大的教训之后,应该再清醒一下了,不能再犯这种错误了。可是后来他虽然没有去赌,这一次确输得更惨。
  他的主业是做钢材的。我觉得上海钢贸出事绝不是偶然的,大宗商品贸易,资金量那么大,那么大量的现金在手中,很容易把持不住,说不定脑袋一热投到哪里。
  2011年的时候,也是高利贷最疯狂的时候,有一次正好碰上他,就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他谈的全不是钢材行情如何如何,而是哪个公司如何如何,谁贷得出款来,谁贷不出来,谁经营得怎么样。其中还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哪个公司以四分的利息借款,他在那里放了一些。我才感觉到,他往外放钱。那一年其实大家都疯了,企业都往外借钱,但没想到他玩得这么大。他陆陆续续地说要找我贷款,我只说钢材的不好做,别人不了解他,我太了解他了,即使不放高利贷,我也不会借给他的。还有一次打电话,说是要买套商铺,问我价格是不是合适。我搞不清楚了,到处申请贷款,还去买商铺,你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啊。
  到年底的时候,他开了一辆奔驰S350回家,TMD又一个350。
  可是年底的时候,他就很少在家里了,有一辆车天天堵在他家家口,一连好长时间。后来小区保安报了警,好不容易才把那个人赶走。
  过了年之后,他就消失了,老婆孩子一些消失的,这就是所谓的跑路了。公布的数字有些让我吃惊,外欠5000万。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没看到到他。
  这此期间,我同学(他哥哥)还有他父亲都在一直跑贷款。他老爹有两家工厂,开了将近20年了,老头管理着一家,老大管理着一家,还算有些老底。最早的时候,这两家工厂几乎没有贷款。再后来,老二用一家工厂的土地证抵押,贷款800万自己用了。后来银行听说老二跑了之后,收回就没有再贷。尽管是抵押贷款,老二找了好几家银行都没批。这5000万可不是小数,这明摆着是用来还账的。
  2013年夏天,他老婆露面了,他也渐渐露面了。
  看来是老头把他保出来了。具体的还债细节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就是把两家工厂都卖了,也卖不出5000万。
  这才是真正的坑爹。
  在他出来之前,都有人猜测,是不是老头不管了?也许是想管也管不了吧,老头一辈子的积累都搭进去还不够。最终,老头还是管了。这又回到一个伦理的问题上了,赚钱是为了什么。如果赚了钱,连亲儿子都不管,也许有些不尽天量人情。尽管这个儿子的确不成器,做为父母,是无条件付出的。
  复出之后,还是做他的钢材。前几天,到他家工厂去,老大和老二都在,说过了年联系好一个工地供钢材,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说,贷款的话,需要担保的。。现在的企业都是互保,我给你保,你也要给我保,没有白担风险的。老二说,找上一个企业互保,贷上千儿八百万。老大接着说,咱给人担保,万一人家不还咋办?咱是老厂,还是撑住,你晓得他们是什么情况?看来,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老二的赌性到什么时候也变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