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真老师签名的问答

 紫音散人 2014-07-14

小真老师签名的问答

 

 
真学中的注意、意守、内视,都是指用心去想,不是用眼睛往内看;如第一步心想着胃区,第三步心想着小腹,第四步心想着上行的气等。
功中检查头部内外和身体内外的状态。放松、自然、不紧张的就做对了;紧张得难以放松出现难受感觉的就做错了。
呼出的气是从鼻子出去的,不要往内部压。吸气不作安排不等于感知不到吸气,大气压把空气压入肺腔必然有所知觉,被动感知和主动关注在用心程度上不同,呼气过程用心主动关注,吸气过程不要刻意抹掉吸气的知觉、胸腹腔张缩等知觉,这不是不作安排,而是胡乱安排

神安于形,用静态形体安稳动态神气,改善内环境恢复生理功能,防止以意行气、追求感觉和沉迷自发动功。 

zyp19880104 印堂凹陷了怎么回事?自鼻骨发紧,眉心有按压感已有十余日,除了头顶按压感外,气也会在头部窜来窜去,不固定,收工后,这些触动现象很快消失。但是今天偶然照镜子时,忽然发现眉心,也就是看相的说是印堂那个部位明显凹陷了,听说是不好的征兆,很是疑惑,练功到此地步,怎么会出现这种凶兆?!

 

小真 练功初期头骨都会有所调整,印堂,头顶,后脑勺等区域出现可以观察到的变化,不用管它,继续练习即可。
头上的气过于杂乱就要用意识集中一下力量,力量充足才容易自动下行,不能任之在头上或者头内外乱跑乱串,但也要顺其自然,是收是放纯看自己的练习经验,摸索多了就好操作了。

 

zyp19880104 谢谢小真老师的指导,这下就放心继续坚持了!

 

小真 如果仅仅印堂那里有变化,无论有形有象的还是纯粹的形状变化,都可以不必去管,首要的是走顺督脉末端的气,进而走顺整个任督,其他的不必想太多。
如果长期有气集聚印堂或者散乱在头上,可以用第二步的操作方法顺势引导真气从头顶至上颚下行,也就是加强督脉末端的走顺。

 

黄帝后裔 小真老师你的签名实在是写的都是精华啊。
建议初学者得必看啊。

小真 哦?这个签名好久了,前段时间觉得老旧想撤掉了,里面哪点契合了你自己的练功体会?

 

黄帝后裔 小真老师,请问, 真法不应该用腹式呼吸吧?如果 腹式呼吸,就调整回胸腔呼吸吧?
我感觉我好难调整回来。
还有如果呼气太重了,如何调轻呢? 守丹田太重,如何调轻?
我平常,丹田老是在开阖,跳动,是去观它就好,不要任何意念把?也不去管如何呼吸的吧?只轻轻关注丹田开阖就好么?还需要关注呼吸么?
我感觉我无意中去控制呼气,或者用力去呼气了,导致错误,很难改回来。请小真老师指导如何改正回去。

 

看我下面提的问题就知道了。
唉,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无意中自动练错。
看来初期练习的时候都是非常认真的,后来断断续续 就无意中练错了,可能因为心急的原因。

 

小真 你走入练法误区了,很多人都犯过的练法错误,在这里我也摔得不轻。
那就是越关注呼吸,呼吸越不自然,气机好像越不好安稳,跑来跑去不安定,对吗?
这几个问题,解决思路很简单,做起来却未必容易,但无论多难的困难迟早都得面对,对不?
多年前的签名其实就摆出了解决方法,可惜没有几个人重视,更别说和我交流过了。

神安于形,用静态形体安稳动态神气,改善内环境恢复生理功能,防止以意行气、追求感觉和沉迷自发动功。

黄帝后裔你觉得上面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

 

黄帝后裔 就是 心里一直放松,安静就可以么?
我如果这样操作,丹田就开阖就直接不怎么呼吸了,呼吸非常微弱,也比较舒服,反而觉得又不习惯了,但是心里又急,想尽快练好,又重新入了误区。
不知道这样操作,是不是对的。

 

强调  松静自然吧。
我也知道,但是却做不到了,以前练能做到,现在做不到了。

 

小真 黄帝后裔 发表于 2014-7-13 21:06
就是 心里一直放松,安静就可以么?
我如果这样操作,丹田就开阖就直接不怎么呼吸了,呼吸非常微弱,也 ...

1.     就是 心里一直放松,安静就可以么?

复制代码


放松地开车,放松等于开车么?放松地练习,放松等于练习么?
放松可以是一个铺垫操作,可以是练习中身心安处的一种状态,但绝不会等于真正操作本身。
安静也是一样的,与练功中的操作是两回事。从逻辑推理上就能否定放松与安静能够等同于操作。

1.     丹田就开阖就直接不怎么呼吸了,呼吸非常微弱,也比较舒服,反而觉得又不习惯了,但是心里又急,想尽快练好,又重新入了误区。

复制代码


丹田有开合,说明气机主要在丹田区域活跃,这说明什么?
说明从整体气机而言,当前有大量气机沉积在腹部区域,而不是散在胸腔区域,这种状态下,呼吸的表现会是怎样的呢?
你的练习体会就表明了,呼吸非常微弱,这是什么状态?是胸腔开合运动幅度比较小的状态,胸腔开合幅度比较小,与胸腔开合幅度比较大的所谓的胸式呼吸的表现能一样么?肯定不一样。
有过丰富任督循环经验的同学肯定发现,在任脉这段线路当气机交接入胸腔前,交接入胸腔,进入腹部区域,胸腔的开合幅度都会变化,表现出来的呼吸呈现相应的状态,或变粗大,或变深大,或变粗快,或变粗慢,或变细小,或变细大.........
无论是气机在丹田积蓄力量而出现丹田开合,还是任督循环时气机运转线路,胸腔的呼吸开合都会改变,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固定的呼吸状态,强调某种呼吸状态才是正确的,根本就没有客观依据!
所以意识一味地关注呼吸状态,调节呼吸状态,人为地参与胸腹腔的开合运动,除了影响正常的胸腹腔开合,还能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可见,意识关注呼吸和调节呼吸不是不对,但不是全部,还有其他内容呢。
今天没空了,明天继续。

 

黄帝后裔 小真老师,太感谢你了,知道自己错误后,一直在不断的修正, 昨天看到你的签名,帮助到我了,我竟然在无意中把简单的内视,理解成眼睛往里看了。
昨晚躺床上卧式练功,改正回来了。
希望小真老师的签名继续保留,总会有犯错误的人会看到的。
现在终于非常顺畅了。
非常感谢啊。

 

犯这个错误,绝对与我当时练功大周天通后,好奇心增强,看了一些网络其他功法,功态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有很大关系。
练真法,一张白纸是最好的。
我个人的经历,完全可以警示后来者。
练错,是很严重的问题。

 

小真 对的,用眼往内看与用心去想着不同。前者聚集更多的思维注意力,偏于武火;后者使用的仅是的感知功能,偏于文火。心的感知能力是思维分析能力的基础,有所觉知才有所思维加工,入手提升的不是思维分辨能力,而是心的觉知功能。
李老在cd里明确定义什么是意守,是指用心去想着,不必追求气感神马的。
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体,也不要期望身体出现盼望的感觉,只是纯粹的用心去想着,顺其自然。

 

练法犯错也是开拓视野的一种方法,感觉有些东西越来越难,说明练对了;
论坛里仅凭那点气感就以为修炼不过如此的,感觉传说中的有些东西原来那么容易??!!
这些同学大抵是初期兴奋期还没过的,也只能呵呵了。

 

1.     小真 神安于形,用静态形体安稳动态神气,改善内环境恢复生理功能,防止以意行气、追求感觉和沉迷自发动功。

复制代码

接着昨晚的聊天,不然拖一拖又要放下了。
练习必须掌握调整呼吸,但呼吸会被肉身调整,心态变化,气机运行,阴气干扰,潜藏意识等影响出现很多变化。既然呼吸不是一个相对静态相对不变的事物,将调整呼吸作为安定身心神气的唯一手段必然导致效率不高。越关注呼吸和调整呼吸,气机越喜欢到处跑,越不好安定,呼吸不自然,意识不知道该放哪,则充分说明了上述观点。
既然意识偏重于关注呼吸容易人为地改变胸腹腔的开合运动,而导致呼吸不自然憋气等弊端,那应该怎么办?意识又该关注什么东东?
答案很简单,只剩身体了,修行入手只有关注身体与关注呼吸,根本没有其他选,区别是偏重于关注哪个,首先关注的是哪个,次要关注的是哪个,这是不同功法体系的入手区别。
胃区是身体嘛?小腹是身体嘛?真法入手首先关注的本来就是身体,然后注意身体的同时配合注意呼出的气。只是有的人练出气感后,就跑去追求丹田气感,追求行气运气,追求气机活跃引起的自发动,然后李老的告诫都丢了。去追求这些东西时,那些东西反过来引起呼吸的变化,接着试图通过调整呼吸来平稳气机,谁知道一调整过度又变成压抑胸腹腔的开合,气机更加不能安定下来,不是跑来跑去,就是在某地地方聚集,呼吸为风,意识为火,一边吹风一边加火,自发动都停不下来,真气还容易安定下来么?这下就更不舒服了。

 

daly 小真老师的签名内容很好,我经常的看,只要我看后就会有入静的感觉。

 

小真 身体是静态不变的,比较适合作为寄托精神和神气的载体;呼吸会被较多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化,所以意识应该要偏重于和首要关注身体,然后根据需要来调整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胸腔开合不要压抑了,吸要吸得足够,呼要呼得顺畅,全身的气才会平稳安定,这样子比较容易坚持练习。李老编排的混元坐作为静功五步的后续,就是要落实神安于形,形神相守,去翻翻蓝版真学,找到混元坐的重点,一切都能明白。
好了,思路提了个大概,不想细化解释了。很多东西是以前在真研所工作时跟在领导身边慢慢学到,加上自己的体会总结出来的。说太多个人理解反而不好,去向真研所领导学习才是最恰当的方式。

 

小真 daly 发表于 2014-7-14 10:31
小真老师的签名内容很好,我经常的看,只要我看后就会有入静的感觉。


这些经验基本是跟在真研所领导身边,听得多他们教学,加上自己的体会证实,写出来共勉。真正的功劳应该记在李老和真研所领导那里,我只是后来者证实后,借花献佛而已

 

黄帝后裔 小真 发表于 2014-7-14 10:49
这些经验基本是跟在真研所领导身边,听得多他们教学,加上自己的体会证实,写出来共勉。真正的功劳应该记 ...


建议这些必须得写到书里,呵呵。我把五步功看了很多遍,结果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初学的时候很认真,老老实实按照教程走,没问题。
后来断断续续,反而出错,意识到出错后,看五步功法,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小真 这些东西估计很难写到书里,口头经验一般是在面授教学中适机使用,书籍用的是总结性的通用性的表达居多。
那我把思路简单写了后,不知道你理清了哪些问题,是否对你的练法修正有所益处?


黄帝后裔 小真 发表于 2014-7-13 21:56
放松地开车,放松等于开车么?放松地练习,放松等于练习么?
放松可以是一个铺垫操作,可以是练习中身 ...


我也不知道是啥时候搞成腹式呼吸的。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现在我自己换回胸腔呼吸可以了么?
我读李老的书里,写的是胸腔呼吸,就是吸气的时候,胸腔扩大,呼气的时候,腹部微微扩大,压力增大。
我一直想改,很难改回来。
是不是做回胸式呼吸就可以了么?
小真老师,你现在是这样的呼吸么?
我都不知道我为啥会搞成了腹式呼吸的,稀里糊涂的。

 

黄帝后裔 小真 发表于 2014-7-14 11:00
这些东西估计很难写到书里,口头经验一般是在面授教学中适机使用,书籍用的是总结性的通用性的表达居多。
...


收益颇多,大致知道自己错哪了。
昨晚练的很好, 中午好像又搞错了,搞成腹式呼吸了,郁闷死了。
又调不回来了。
又有类似憋气,眼睛过度往下看鼻子,鼻子有感觉,胃部非常沉重,呼吸非常重,连耳朵也疼,应该是真气到耳膜处,刺激到耳膜了。
小真老师,能给我个具体操作性的建议吗?
是先操作回胸式呼吸么?

 

小真 黄帝后裔 发表于 2014-7-14 14:56
我也不知道是啥时候搞成腹式呼吸的。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现在我自己换回胸腔呼吸可以了么?
...


你还没全部理解上面的回帖。
对于上中下三个丹田而言,意识关注上丹田,意识关注中丹田,意识关注下丹田,在呼吸时胸腔开合运动都不一样。
纯粹以意识关注区域来垂直细分而论的话,则有下面几种区分:
意识关注下丹田,呼吸时胸腔开合本就会比较细微,鼻息微微地,也就是经常说的腹式呼吸;
意识关注中丹田或真气散在胸腔时,呼吸胸腔的开合比较舒展,也就是你们爱说的胸式呼吸。
真法第三步意识在下丹田,真气聚集丹田,本就会令呼吸时胸腔的开合变小。想换回胸式呼吸,意识移回中丹田就行了;若依然想意守下丹田又想避免呼吸的不舒畅,那就扩大一点意识关注的范围,用心想着整个腹部(包含这一圈腹部和内部空间)就可以了,关注范围大一点自然就会守得不太紧, 胸腔开合就会舒展一点

如果加上意守范围大小的区别,意守力度的轻重,真气聚集丹田和真气运转的影响,心理变化对生理的影响,生理调节的需要,有时候呼吸会呈现相反的状态。所以,垂直细分的理论放在横向综合多种因素时,就未必一定如此了。上面仅仅是根据意守的深浅对呼吸的影响做出论述,还木有考虑其他。其他的呢?各人自行练习体会吧,都只是一些感官经验的认知,没什么好多讲的。

 

 

1.     小真 眼睛关注鼻子过重,鼻子有明显的压迫感了,如何解决?包括呼气重。

2.     个人猜测也许呼吸顺畅了,可能都一起解决了。

复制代码



原因有以下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督脉末端的气走得不太顺,气走到这带时容易出现压迫感,用第二步的方法主动疏通;
督脉末端走得比较通顺了,但由于意守方法不正确,导致胸腹腔的气经常性被催逼上头或者拉到头上,累积一段时间后沿督脉末端下行,经过鼻端上下区域时出现明显的压迫感。
意守时习惯关注比较小的区域,关注鼻子时,容易把气聚集在那个起来;

纠正的话首先训练意识去关注身体大一点范围。
比如关注胃区一片区域甚者整个上腹部,与仅仅关注正中丹田那个小地方就不一样。
前者关注身体的范围大,真气不容易填满,不容易出现温热沉重;
后者在气足的情况下,几秒钟就可以热起来了。这就是区别。

 

小真 黄帝后裔 发表于 2014-7-13 20:35
小真老师,请问, 真法不应该用腹式呼吸吧?如果 腹式呼吸,就调整回胸腔呼吸吧?
我感觉我好难调整回来 ...


你的真正问题是,任脉通畅,气自动下潜下丹田,引起呼吸比较微小,而又没有把下丹田力量积蓄饱满直至能够循环任督,导致胸腔一直处于就像被压缩着的状态,呼吸不顺畅,这个才是你的困惑根源吧。

其实真气集聚下丹田时,每个人的呼吸表现都是这样的,真气沉得越深,胸腔开合幅度越小。
要么你坚持守下丹田把气养到能够任督循环,胸腔受压抑的状态会马上消失,自动变为所谓的胸式呼吸。
要么你改变练法,关注整个腹部或者关注整个胸腹腔,也就是关注中下丹田整个区域,扩大意识关注的范围来缓解胸腔受压的状况。
个人推荐两种方法同时尝试,五步静功的姿势和混元坐的姿势同时尝试。

 

小真 实在不行,就练练混元坐,然后用上河车主动引导循环,能循环起来的话,即使循环的气很弱,也能一定程度缓解问题。通过这个让自己明白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已,不是让你一直这样做。归根到底,通督后只练第三步的话,真气力量不足,不能运转任督,始终会自动在下丹田积蓄力量。即使能够任督循环,每次回归丹田依然会是这样表现。所以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三种情况,第一种要修正练法,后两者不需要追究练法,现象本就如此。
这里说的操作是熟手主动行气的,一般学员不要照模学样做,看过就忘记。

 

diyici518 那个同修 什么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你把问题想复杂化了

记得我上培训班时 有天是提问环节 有同学问老师 呼气时是鼓小腹还是收小腹 正当我们各抒己见的时候 老师一语点醒 只管呼气其他不想 功夫到了自然而然

对了 你的问题 有个很贴切的名词解释 叫着相 具体内涵我不太清楚 类似的情况老师强调过

 

马艳丽 我也印堂凹陷了,开了道缝,以前帖子说过,不难受,但比以前丑了

 

黄帝后裔 小真 发表于 2014-7-14 16:41
你还没全部理解上面的回帖。
对于上中下三个丹田而言,意识关注上丹田,意识关注中丹田,意识关注下丹田 ...


好,谢谢小真老师的再次点播,方向清晰了。我按照你说的去操作。

 

黄帝后裔 小真 发表于 2014-7-14 10:39
身体是静态不变的,比较适合作为寄托精神和神气的载体;呼吸会被较多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化,所以意识应该要偏 ...


我再翻翻李老的蓝皮书去,关于混元坐的。

 

黄帝后裔  小真 发表于 2014-7-14 18:21
实在不行,就练练混元坐,然后用上河车主动引导循环,能循环起来的话,即使循环的气很弱,也能一定程度缓解 ...


小真老师, 经过修正体悟,重点还是 用眼睛往丹田看,导致的。越急,越搞越重,然后,呼出的气就像往肚子里憋进去了,导致憋气,或者呼吸不顺畅。
非常感谢你的热心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