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纯中药治愈糖尿病(消渴症)的专题报告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4-07-16

纯中药治愈糖尿病(消渴症)的专题报告 - 仙胡自翔 - 仙胡自翔的博客   ----实践再次证明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病。

   

 筆者于2006年5月21日接诊一位男性,时年五十二岁,罗姓患者,湖南衡阳人,风水大师,自述周身无力,下肢沉重,气短,上楼困难,医院化验检查结果,空腹血糖20.5,尿糖四个加号,医院让他打胰岛素,本人拒绝,前來就诊中医,查体;面色灰暗无光泽,无血色,舌质胖,周围有齒痕,苔薄白,舌底根部瘀黑,脉象;关脉弦,尺脉沉细无力,五行辨证,肾水不足,肝木不得滋养,虚火上炎,口苦咽干,肝木克土,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吸收不佳,气滞血瘀,肺金缺失,加之肾子盗肺毋,更加肺气不足,而致气滞血瘀,肾为先之本,元气所在,气不行,血不走,络脉受阻,经脉失养,五脏六腑失衡,功能障碍,出现各种病症,胰脏功能失常,血糖增高,筆者遵照五行辫证,循经问药,综合调理,阴阳平衡的基本原则,予以立法,补肾舒肝,补脾润肺,活血化瘀,予以配伍,收到立竿见影的的快速效果,服用五剂中药,血糖降为10.5,尿糖降为加减号,十剂中药,血糖降为7,8,尿糖转为阴性。全程用药25付,血糖化验结果均为正常範围。经三年追踪观查,未见复发,正常生活与工作!

   对本案的讨论,

一,经医院化验检查结果证实,诊断糖尿病无误,

二,治疗过程中没有用过一粒西药和中成药,纯中药饮片辨证配伍,

三,沒有将血糖作为治疗对象,只作为辨证的依据之一,也是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根 本区别之一! 西医认为是胰島素分泌不足,不能使血中的单糖合成肝醣元和肌醣元而致血糖过高!採取降糖手段,认为注射胰岛素是最佳方案,着眼于对症,中医认为,是全身脏腑功能失衡或障碍的表现之一!胰脏在中医是奇恆之府,不在五脏六腑之中,而受五脏六腑功能之影响!因而,调五脏六腑之平衡,加强胰脏的修复能力和癒合功能,从而恢复胰脏的正常状态,血糖自然恢复正常!

四,本案应用五行学说脏腑生克关係,进行辨证,采用药物归经基理,循经问药,对   五脏依据虚补实泄的原则,综合调理达到执中致和的平衡状态,从根本上解决血糖过高!又避免用西药对人体带來的毒付作用!

五,本案所用药物基本都是药食同源品种,无毒付作用,再次证明;医易同源,药食同源,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学术探讨;

  一, 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

  有人认为糖尿病只能对症,防止併发症,不能治愈,这种观点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治愈糖尿病的文献记载很多。方法也有简有繁。如梨是我国各地均有出产的水果以北方品种为佳,功效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梨又可入药,性微寒,味甘、微酸,入肺、肾经主治热病伤津烦渴、消渴、肺热咳嗽、咯血、睑吐血、噎肠、反胃及便秘等症。糖尿病属消渴病的范畴。古时有不少人用梨治疗烦热和消渴病,确有良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糖尿病不是吃甜食造成的!?

  黄帝内经·奇病论》确定消渴为行为方式疾病,并且认为是脂肪类物质摄入过多,主食摄入过少造成的。:"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这一点在明代医学著作《景岳全书》中进一步做了说明:"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也。"

  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中指出,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和解毒之功效,是一味治疗消渴病的良药。他说,宋代有一士人患重病,烦闷无聊,请名医杨吉老诊治。杨诊后称此病乃极为严重之热症,气血消烁,病势险恶,无力回春,且预言三年后该士人当患痈疽吉老的诊断,说明那士人患的是消渴病即糖尿病,预言痈疽则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后病而死。扬来士人听说江苏茅山有一道士医术精湛,但不轻易给人治病。那士人便穿上仆衣,径直来到茅山求见道士,且表示自己愿意当佣工,求道士收留他。道士应允,让士人与弟子们生活在一起。不久,士人向道士告知求医治病的实情。道士诊脉后笑着说:“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食滓饮汁,病自当平。”士人遵嘱照办。一年之后,诸症悉除,消渴病痊愈。士人再次拜访杨吉老,杨见他颜貌腴泽,脉息平和,便极其惊讶不解,士人便详告经过。杨吉老慨叹学医不精,愿拜茅山道士为师。据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述,唐代有一士人患风痰已深,医生拒绝治疗,只劝说他早日返回家乡。士人在惶恐不已之时遇到了兽医赵鄂。赵建议士人每天多吃消梨(秋梨的一种,如红消梨之类),感到口渴就吃梨。数月后,士人病终痊愈。士人虽说患风痰,但从他口渴不已的症状来看,也贫贱者少。据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述,唐代有一士人患风痰已深,医生拒绝治疗,只劝说他早日返回家乡。士人在惶恐不已之时遇到了兽医赵鄂。赵建议士人每天多吃消梨(秋梨的一种,如红消梨之类),感到口渴就吃梨。数月后,士人病终痊愈。士人虽说患风痰,但从他口渴不已的症状来看,也贫贱者少。

 

     三,综合调理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隋代医学著作《诸病原候论》在防治糖尿病的指导中直接指出了运动与进餐时间安排问题:"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这不仅提出了通过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来康复消渴,

而且首次关注了运动量和吃饭时间的关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全世界所有的糖尿病康复指南都把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作为最先手段。

 

  

 我认为综合调理阴阳平衡,提高胰脏功能,是解决糖尿病的关键所在,配合饮食和适当运动是康复的最佳途径!

唐代医学著作《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这里的“已”,是解决的意思,也就是治愈。关于古代是否者的治愈过糖尿病的争议,是基于错误控制碳水化合物后见不到康复的糖尿病患者。近年来,对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对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思邈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

   清代医学著作《辩证冰鉴》描述了进食对解除消渴的意义:"得食则渴减,饥则渴尤甚。"这些宝贵的经验,为今天的糖尿病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撰写时间紧迫 ,疏露之处再所难免,切望前辈和同行指正,不胜感激之至!            胡康有于广东深圳。

 本文患者,罗XX,男性,汉族,现年五十五岁,湖南衡阳市衡东县人,现住广东深圳市布吉镇,职业,风水大师。

 

更多相关博文请您点击  

【转载】纯中药治愈糖尿病(消渴症)的专题报告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